名人犯错故事两则

2025-2-8 12:07| 发布者: 风来时狂放| 查看: 86| 评论: 0

名人犯错故事两则-1.jpg

苏轼:续诗讽人,自视过高

苏轼与王安石曾是政治上的对手。一次,苏轼读到王安石的诗作《咏菊》,“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对此他颇不以为然。他坚信菊花能够与秋霜抗争到底,直至枯萎焦干,也不会轻易落瓣。因此,他随手写下“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以此来讽刺王安石。

不久之后,苏轼被贬至黄州担任团练副使。重阳节那天,苏轼在后院赏菊。他惊讶地发现,菊花的花瓣落了一地,仿佛地上铺满了黄金。再仔细观察花茎,发现已经不剩半朵花了。这一幕让他震惊得说不出话来,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对菊花不落瓣的看法,仅仅是基于主观的想象。

《省心录》中提到,“强辩者饰非,谦恭者无争”,意指那些强词夺理的人总是试图掩盖自己的错误,而谦虚恭谨的人则不会与人争斗。

谦虚是一种重要的人生修养,学问最忌讳的是卖弄炫耀。无论一个人取得了多大的成就,即便是才华横溢如苏轼,也应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以更加谦逊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世界,切不可自视过高。

徐悲鸿:画鸭有误,知错能改

徐悲鸿,作为一位杰出的现代画家以及美术教育家,他的艺术成就和教育贡献在中国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在一次画展上,徐悲鸿正专注地对展出的画作进行评议。这时,一位老农走上前来,对徐悲鸿的作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老农指出:“先生,您这幅画中的鸭子画得并不准确。您画的是麻鸭,但您画的雌麻鸭的尾巴似乎过长了。”他进一步解释说,雄麻鸭的羽毛通常色彩斑斓,尾巴呈现卷曲的形态,而雌麻鸭则呈现出麻褐色,其尾巴明显是短小的。经过老农的指正,徐悲鸿意识到自己确实犯了一个错误。

面对老农的批评,徐悲鸿并没有辩解,而是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疏忽,并对老农的指正表示了深深的感谢,然后谦逊地退场。他的这种态度展现了一位艺术家的谦逊和对艺术的严谨精神。

正如古人所言,“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这句话意味着,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掩盖错误;过失本身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对过失的掩饰。徐悲鸿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这不仅显示了他个人的能力,更体现了他高尚的修养和对艺术的尊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强烈推荐 十二个短篇恐怖故事 总有一个让你背后发凉!

下一篇:没有了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2-8 16:51 , Processed in 0.170384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