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故事 | 福建龙海:绿水环绕田头村

2022-7-30 06:54|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00| 评论: 0

编者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热心乡村振兴工作的好带头人,一大批大胆创新、破解乡村振兴难题的好做法,一大批乡村振兴的好典型,一大批生动好听的感人故事。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组织开展“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的活动,与海峡乡村杂志社共同开设讲好“乡村故事”专栏,以纪实文学的形式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一座富美的村庄,因有绿水青山的环绕而显得灵动。人们爱上田头村的理由也许不太一样,有人恋上她发达的水系,有人欣赏她丰富的历史人文,有人对这里的文明乡风啧啧称赞,最可圈可点的也许是因为,这里依托特色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正在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地处九龙江南溪下游的田头村,面积不过3平方公里,辖12个自然村,4200名左右人口。这里距招商局漳州开发区、厦门岛咫尺之遥,疏港公路穿村而过,水陆交通便捷,是个经济相当发达的乡村。
水乡水韵,一派富美景象

“闽南古风、田头水乡”的定位早已深入人心。村内河流交错,碧波涟涟,6.5公里的河道,造就了传统产业白对虾养殖,全村有近5000亩虾塘,成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多措并举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打造闽南生态乡村综合体,让杨梅、西红柿等种植户们更加坚定了生态立村、产业兴村的信心和决心。



田头村河流交错,碧波涟涟
这一天,微风拂面,在向导的引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疏港路旁的“聚兴德”。主人郭先生原本在外打拼,经营的是咖啡生意。八年前他回乡创业,六年前开办这家民宿,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郭先生希望把“吃在农村、玩在农村”的理念,深植入游客心里,让来到田头村的客人,吃得好、留得住。客人到了田头村可以享美食、赏美景,慢慢悠悠地享受田园都市生活。民宿的装修充满古韵,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最初的想法是让来浮宫食品企业出差的众多高管以及他们的家人,能感受到城市的舒适感,不曾想后来附近的自驾游客人成了消费的主力军。”
和村里另外十几户民宿经营者一样,让郭先生觉得底气十足的是这里的有机蔬菜、自制的杨梅酒、散养的鸡鸭和刚刚打捞出来的海鲜……食材新鲜丰富、绿水青山开窗即见,再加上乡村振兴的春风,回乡创业的人们自然是信心满满,言语中透出满满的幸福感:“家乡的古厝群、云盖寺都是很好的景点,环境整治得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兴旺。”



闽南水乡式景区
正值杨梅上市的季节,福建味正赢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罗女士,正热情地邀请公司的客户、朋友来浮宫自助采摘。说起公司的主打产品预制菜,罗女士向我们娓娓道来:“田头村的西红柿、土豆、辣椒,还有绿叶菜,都是我们首选的原材料。因为看得见,采购起来很放心。”附近的村民在公司里上班也特别方便,单田头村的工人就超过100人,有的在车间,有的负责电商方面的业务。
谈及十多年前为何将企业选址在田头村,罗女士显得很开心,她说,不得不佩服她家先生的眼光,刚来那年,疏港路还到处都是泥,这一年一年的,变化太大了!环境美了,朋友们自然都愿意来。
古村古道,一览百年时光

人居环境美,百姓幸福多。漫步田头村,你会邂逅在古厝窗边享受阳光的老人,随着乡村振兴的持续推进和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村中“硬件”和“软件”同步提升,“环境美”与“生活美”二者兼具,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惬意。
出生于印尼的90岁村民郭顺民指着《田头水乡》画册中的古厝说:“这厝是我5岁生日那年建的,我从印尼回来以后一直住在这里。”85载光阴倏忽而逝,耄耋老人身体依然硬朗,他和85岁的妻子相濡以沫数十载,养育了五个孩子。如今,老人们居住在老厝里,儿女们节假日里都会回到这里,与父母吃吃饭、聊聊天,享受亲情的同时,也亲近大自然,一举两得。



流渡公园内景
在田头村,一盏茶、一卷书,可以消磨一下午的时光。眉眼间都是闲气,庭院有嘉木,花枝勃发,坐在窗下,或凭栏,人与花树相望……
民间传说,往往是最生动的历史符号,最能准确反映出人文内涵。以流渡公园为例,其主体是一条与九龙江南溪相连的河流,其灵魂是关于“流渡公”的传说。据说170多年前,附近村民只能依靠渡船过河,摆渡往来的艄公非但风雨无阻、分文不取,还经常救助落水者。他去世后,田头村村民感念他品德的高尚,尊他为“流渡公”。流渡公园流渡公的雕塑静静屹立于水中,他助人救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后人。公园里还有龙舟寮、流渡庙、流渡柴火灶、流渡农家乐、垂钓区等景点,供游客品味水乡,驻足流连。



流渡公园内流渡公的雕塑
走进甘山公园,邂逅古厝群、霞山寺、桃花坞、甘山田园农庄、农家咖啡屋;走进过渡公园,贤明宫、圆通寺、古民居群、风情水街、王伯公故居、鲤鱼渡槽,均可赏可品;最值得一提的是,云盖山下的岩下社,拥有370年的古大厝、古榕、佛光文化城、山上的白云水库,千年古刹云盖寺,相传为至此躲过劫难的宋端宗赵昰所赐名。云盖山顶,有一座古兵寨叫“烘炉寨”。此寨是清顺治年间郑成功踞守厦门的外围防线据点,古兵寨有内外寨之分,外寨墙以壳灰粉、泥沙、碎石砌成,高约3米的寨墙依连绵起伏的山脉而建,状似长城,因其状似烘炉,故称“烘炉寨”。
好山好水,一片秀美土地

“尊祖、敬宗、事亲、睦族”,此乃郭氏家风的要义和精髓,体现了郭氏家族“家和万事兴”“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和“崇德尚礼、尊老爱幼、和亲睦邻”的优良传统。郭氏子孙世代秉承、发扬此优秀传统家风,使得家族人丁兴旺、贤达辈出、蒸蒸日上。“不乱倒垃圾,乱堆粪土,乱泼污水、乱放稻草,要将垃圾倒入指定的垃圾场内。”“讲文明,讲礼貌,不使用暴力、尊老爱幼,夫妻和睦,邻里团结”……在古厝旁,在绿树下,这一条条看似普通的村规民约,成了一道别致的风景。



归田居
细品完郭氏家风、家训,也就不难理解关于“归田居”的故事了。村民无偿空出这座老宅,建设家规祖训宣传基地,里面不仅陈列着“古早味”的闽南器物,还有记录家风家训的书画、雕塑。
是什么引领田头村的乡村振兴之路走在前头呢?显然,田头村人深谙久久为功的道理,听民意、办实事。2014年,田头村在漳州市富美乡村考评中名列第一;2019年7月,“乡村振兴幸福田头”福建省摄影大赛在田头村开镜;入选第二批省级家风家训乡贤文化馆;与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共建“田头党校”……笔者曾多次到访田头村,每次抵达都会发现一些变化,无论是污水改造、大厝提升改造工程,还是垂钓基地、婚纱摄影、手工艺、农副产品等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项目,不禁要为田头村党委干部始终保持的“一张蓝图绘到底”“干一件成一件”的初心点赞。



宜居环境
曾经,田头村的生态遭到严重的破坏,河岸边一座座菇房和猪圈让水乡变得杂乱不堪。田头村喊出“水乡富起来,不能没有了水;有了钱毁家园,不能长久。”村里多次开动员会,党组织的号召得到了群众的积极响应,党员们带头清猪圈、拆茅厕、腾土地、捐款物,把群众的参与热情调动了起来。“以前的田头村有废塑料厂,多数是养猪场、加工螃蟹壳的作坊,是污染的源头,河道多年淤塞,根本养不出好虾。”田头村原党委书记郭水发回忆,乡村创建资金中有三分之一,接近600万元是村民捐赠的。经过党员和群众共同努力,村里猪圈和菇房消失了,沿河近70座古厝修缮一新,岸边修建了闽南传统红砖步道、青石护栏,水乡重新焕发生机。



秀美田头村
众人拾柴火焰高,乡村振兴绽放“她”力量。田头村妇联执委、社区卫生服务站中药师李亚凤,帮助民众就医和普及卫生知识,参与组织妇女儿童活动,总是忙得不亦乐乎。村里像她这样的妇联执委还有十多位,她们是来自各行各业的女性,有个体户、种植户、工厂员工、快递物流代理点负责人、农场主等,巾帼不让须眉的她们顶起了“一片天”。



田头村人居环境改造,水乡重新焕发生机
行走在田间地头,一片生机盎然。有不少年轻人回到家乡,种植绿色瓜果,包装特色产品,加入到保护祖传老屋的行列,传承传统仪式……“放下锄头当导游,小康生活不用愁”,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增收走上致富路。浓浓的幸福感,写在村民脸上,也在岁月里留下印记:在归田居门前的广场上,有一个字碑,上面的“埊”字,既包含了水乡田头村拥有肥沃的土壤和丰富的物产,也讲述了田头村昔日河道淤堵严重,水质恶化,经过村党委生态振兴的引领,如今好生态变成“聚宝盆”,田头村人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物质和精神双丰收。
作为“全国乡村振兴治理示范点”,田头村山绿、水清、天蓝、云白、景美,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怎能不感到幸福呢?
(来源:《海峡乡村》杂志2022年6月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山村怪谈之鬼节惊魂——清明、中元、寒衣三大鬼节发生的那些事

下一篇:小红书运营矩阵:从0到1打造爆文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1-22 19:40 , Processed in 0.181298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