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 | 5万多名年轻人“足不出寝”20多天,吉大封闭详录

2022-7-12 05: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65| 评论: 0

吉大校园封闭后,留在校内的有近5.7万人,一日三餐仅盒饭就要17万多盒,每天的生活垃圾超过60吨

到4月,5万多名年轻人“足不出寝”已经20多天。他们非必要不出寝室,最远的地方是去洗漱间

无论多晚,宿舍楼长、辅导员王星阳都会吃上几口凉饭。“如果同学们对饭菜有什么建议,我总要先了解情况。”疫情发生前,楼里绝大多数人王星阳都不认识,如今30页密密麻麻的笔记,把她与学生们的生活串在一起

6000多名志愿者轮流负责送餐。大多数宿舍没有电梯,盒饭搬进来,要一层楼一层楼送。两个女孩子抬着40斤的餐盒喊着“一二一二”反复上下楼,无人叫苦叫累。“原来以为这一代孩子太自我,太有个性。通过这次封校发现,这些孩子关键时刻靠得住。”

“学校把孩子们保护得很好。学校的付出,学生感受到了,我们做老师的也感受到了。”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褚晓亮 郎秋红 孟含琪

听说要封校封寝时,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建设工程学院的本科生李府昂正在跟朋友打球。

这是今年开春以来他第一次在室外球场打球。李府昂的第一反应是惊讶:疫情真的这么严重吗?

自3月1日吉林省报告首例新冠肺炎本土疫情以来,本次疫情形势发展出乎意料。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以指数级传播。全省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一段时间每天上升,有的高校出现了聚集性疫情。

3月初,吉林大学刚刚开学。吉大,真的“极大”。它在吉林省长春市占地面积达580万平方米。全校7万多名学生,6500名专任教师。无论是规模还是人数,都堪称全国高校的“巨无霸”。这样一个人员密集的超级大校,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后果不堪设想。

除了封校,别无选择。



2022年3月23日,吉林大学服务团队在分拣自测盒 方卫东摄/本刊

封校

突然而来的消息不免让李府昂和朋友们感觉扫兴,他们嘟嘟囔囔回到了宿舍。

宿舍里的同学随即分成两派:一派慌张焦虑恨不得把超市搬空,另一派则淡然处之,相信学校怎么也不能让大伙饿死。

一名室友恰巧来自湖北。他显得无比淡定,说的经验是:听话蹲在家里,不惹事不信谣,全国各地的支援会陆陆续续赶到。

不过大家心里清楚,武汉封城的时候,大多数学校已经放假,而吉大现在已经开学。

迅速扩散的疫情,对已经开学的吉大来说,吉大的大,成了最大的挑战。

吉大有多大?吉大新生入学时,经常会听到这样的介绍:美丽的长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学里。吉大由6所大学合并而成,分成6个校区。在长春市,如果你问吉林大学在哪里,肯定有一个长春人告诉你,吉大就在附近。

从3月11日开始,6个校区开始陆续封闭。全校全日制学生7.2万人,封校时在校生有5.2万人。点多、面散、量大,仅校门就有41个,每天进出车辆9500多台次,进出行人25000多人次。能关的校门全封闭后还剩13个,进出车辆至少也有600台次。

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说,学校正在经历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形势最严峻、挑战最直接、工作最复杂的一次大战大考。

短暂的动员后,学校迅速成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双总指挥的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下设10多个工作组,采取一系列措施:线下教学转为线上;所有宿舍实施封闭管理,每栋宿舍派辅导员担任楼长,学生非必要不出寝室;3300余名后勤和保卫人员留驻,提供生活保障;校医院每日开展核酸检测;建立流调组,将密接或次密接人员迅速转运隔离;聘请专业队伍开展消杀……

巨量的物资采购也在同时进行:一次性口罩279万只,N95口罩45万只,一次性防护服5.2万件,手术服15.2万件……

封住门、管住人、盯住物、把住关。

吉大管得有多严?吉大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副总指挥、党委常务副书记冯正玉说,校门“只认证不认人”,必须进出的人员有名单,并且要核对身份证;600多台次的保供车辆,车固定、人固定,还要查看核酸检测证明;负责餐饮的保供人员,执行两条铁律:全时戴口罩、与供应方零接触……

学校饮食服务中心的总经理因执行“两条铁律”不到位,直接被免职。“非常时期,没有人情可讲。”冯正玉说。

保供

前卫校区的许婧文是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广播电视专业的研究生。

3月13日一早醒来,许婧文看到手机上群里封寝的通知,当时就慌了,一下从床上坐起来,赶紧跟家人打电话,家人也很担心。

许婧文的本科也在吉大就读。她兴趣爱好广泛,平时喜欢拍拍小视频,发发朋友圈,既是专业“练手”,也顺便记录校园生活。这几年疫情起起伏伏,但这是她经历过的最严的一次封校。许婧文心情七上八下,不停刷手机。

当日上午9点多,吉大微信公众号弹出一条新消息,只有简单的一句话和一张图:文字是“孩子们请放心,我一定把饭供好”;照片也很简单,是食堂工作人员身穿防护服,正在打包盒饭。许婧文说:“它就像定海神针一样,心一下就稳了。”

当天傍晚,许婧文制作了一段小视频。“现在是晚上的5点钟,我不仅收到了学校送来的晚餐,还收到了明天的早餐。”许婧文在视频中讲述了寝室楼封闭12小时后的经历,她还特意打开餐盒:“三荤一素,满满当当……”说着说着,许婧文哽咽了……

冯正玉说,吉大封校后,留在校内的近5.7万人,一日三餐仅盒饭就要17万多个,每天的生活垃圾超过60吨。对于留在校内的3000多名后勤保障人员来说,工作量巨大。

62岁的刘淑贤来自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农村,是前卫校区南苑四公寓的保洁员,也是这栋宿舍楼保洁队中最年长的一位。过去她曾担任过吉大保洁员,离开一段后又回到了吉大:“还是在这里干活好。学校很照顾我们,孩子们也很有礼貌。”

自吉大封校,刘淑贤就一直在四公寓清扫,负责六楼卫生。楼层一共住有260多人,一顿饭要处理6包垃圾,每包近30斤……这样的垃圾从楼上到楼下,她每天要运三四趟。

3月14日,不知谁把她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立刻被刷屏。照片中,她一身蓝衣,瘦小单薄,单手拖拽着庞大的垃圾编织袋……

“工作其实挺累的,也忙。”刘淑贤说,她每天要走三万多步,脚已经走出大泡。

对于突然成为“网红”,刘淑贤说自己工作多,没时间想,也不觉得辛苦,就想把活干好。“孩子们看着地面干净,心情就好。”她说,她的孙子今年上小学六年级,“我希望他能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吉林大学。”

楼长与志愿者

“3月22日凌晨有同学腹泻,将药送到楼上;有同学心脏病犯了,通过远程问诊让她服下速效救心丸,等平稳后离开……”

“23日,有同学打热水烫伤,告诉她用大量凉水冲洗,送去烫伤膏……”

“28日,召开线上卧谈会,大家情绪积极乐观……”

这是王星阳在笔记本上逐一记载的内容。

王星阳是软件学院辅导员。自实施封闭管理后,她与另两名辅导员入住前卫校区南苑九公寓,担任楼长。

这栋宿舍楼有2498名本科生,覆盖8个学院。王星阳说,疫情发生前,楼里绝大多数人她都不认识,如今30页密密麻麻的笔记,把她与学生们的生活串在一起。

“我报名,请选我!”“全寝室报到!”王星阳说,刚封闭时公寓成立临时党支部,号召党员率先担任志愿者。信息刚一发布,响应络绎不绝。全楼党员共449人,短短半个小时,报名人数就超过500人,并且还在不断增加。在其他宿舍楼的微信群里,也是如此。

在长长的走廊里,寝室门口贴着提示纸张,写明寝室人数,便于志愿者无接触发放物资。有的纸上画着可爱的卡通图案,有的用彩笔写着“感谢送饭小精灵”,大家都用可爱俏皮的方式对志愿者表达感谢。

对各位楼长来说,清晨六点要起来等待早饭送到,处理完各项事务往往已至凌晨一点,吃饭更是没有准点。但无论多晚,王星阳都会吃上几口凉饭。“如果同学们对饭菜有什么建议,我总要先了解情况。”

南岭校区汽车工程学院辅导员、十一公寓楼长李娇说,测温、测核酸、一日三餐、关注心理问题等,涉及学生的事事无巨细都不能马虎。“我们要尽力安抚同学们放松心情,自己的心却时刻紧绷。”

但李娇说,当她推开门看见门外放着同学们为她准备的零食,打开微信看到同学们彼此加油打气时,就觉得“再辛苦也值了”。

授课

3月9日晚,吉林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医术接到通知,要开始线上授课。

她本学期讲授的是《病理学》,正好第二天上午有四节课。她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上好明天的课,保障好交流互动,保障好课程质量。

自2020年起,学校一直在做线上教学预案,建立了自己的线上课程平台,搭建了虚拟实践平台,平时也是线上线下混合授课。“我们资源足够,所以心里还是相对有底的。”

其实这些课程之前也都录有视频,但为了能和学生充分互动,王医术还是决定采取线上直播的方式。这也是学生们比较熟悉的方式,大家可以热烈讨论,更好地投入其中。

“抵御炎症就像战争,对抗敌人(病毒)的同时,战场(人体)也会遭遇损伤。这是防御反应……”

王医术有一堂课恰好讲的是炎症。电脑前的王医术跳出课本,以新冠肺炎为实例,旁征博引,还时不时与同学互动交流。

王医术不知道,此刻,校长张希也在听课,课后还给出评价:“教学系统操作熟练,抢答环节设计得好,课堂氛围很好……”

据了解,自学校实施在线教学以来,张希时常随机上网课,并且每堂课都做听课笔记,对课堂效果点评。在他看来,坚持学业,是全校师生对防疫人员最大的鼓励。

同学们纷纷表示,转为线上教学,没有影响老师们认真治学的态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齐红经常给同学们打电话,交流上网课的感受,以便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游泳课上,屏幕里的老师趴在地上示范动作;数学公选课上,即便有课件辅助教学,老师还是手写板书,与学生共同推导公式……

封校期间,吉林大学还有几十位大师级学者为学生开课,传道授业解惑。

文学院暨新闻与传播学院给全体教师写了一封信,鼓励全体教师:心在,讲台就在;情在,师道就在;身在,信念就在。

王医术对她的学生说了这样一段话:在云端课堂,我们失去了面对面交流的空间联系,但这里的课堂更大。同学们在,老师就在。我一直陪伴着大家,你们并不是孤军奋战。

室友

“有这样的老师为榜样,我们也不敢松懈。”前卫校区理科试验班2020级学生衣然说。

这个试验班也叫唐敖庆班,以已故著名化学家、曾任吉林大学校长的唐敖庆院士名字命名,主要目的是培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

寝室被封闭,阻碍不了唐敖庆班一群学霸勤奋进取的心。

寝室里,有人与导师探讨科研项目,有人自学计算机视觉等前沿知识,有人查阅相关文献。由于每个人研究方向各不相同,彼此间看不懂别人学习的内容,但整个寝室的学习进度已经远超学校教学进度。

衣然说,他们高考那年是疫情的第一年,大家都有居家上网课的经验,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不需要别人督促。上网课和在教室上课效率差不多,每天保持1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疫情并没有打断他们学习的步伐。

李府昂在封寝的日子里重新认识了室友。这个大四学生的寝室,有人保研,有人考研,有人挂科,在过去的大半年里,室友关系有点微妙。有人因闹钟响得太早把别人吵醒收到几句“怒怼”,有人熄灯后还在点灯学习影响他人休息收到一句“别学啦,考不上的”……

如今大家每天在一个寝室里形影不离,关系反倒融洽了许多。对于李府昂这批大四的准毕业生,疫情几乎贯穿他们的整个大学生活。李府昂说:“我们是第一批在‘家里蹲’上网课的大学生,是第一批试图‘对抗’钉钉和学习通的大学生。但我们更应该骄傲地说,我们是敢于同457万考研大军一较高下的吉大人,是疫情来临时一小时之内就组织出6000多名志愿者队伍的吉大学生。”

他们每天在一个屋子里做同样的课程设计,谁不会了就问上一句,谁写得快了就“耀武扬威”地指导两手……那些曾经的焦虑、互怼,化作了患难与共、惺惺相惜。

李府昂说:“总感觉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好室友。”

等待

转眼已到4月,草木抽芽。

5万多名年轻人“足不出寝”已经20多天。他们非必要不出寝室,最远的地方是去洗漱间。

许婧文多希望能到大自然里呼吸一下春天的气息。这些天她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因为她知道,今天的安全有序是大家共同守护的结果。有日夜守护的辅导员、医护人员,有无私奉献的志愿者,还有听从学校管理不出门的小伙伴……她的导师曲海红也给了她很大的力量。她说曲老师经常会和学生交流:“宝宝们我们共同分享有意思的文章”“宝宝们有想法随时沟通”“大家心情不好随时找我”……

曲海红在吉大工作20年了。从前她只是觉得吉大学术氛围不错、平台能够支持个人发展。但这次疫情,让她对吉大有了不一样的情感。一天发放约17万份免费盒饭,已经连续坚持20多天,有老师开玩笑说学校怕是快被吃“黄”了;有的楼长担心食品不安全,自己先试吃。“学校把孩子们保护得很好。学校的付出,学生感受到了,我们做老师的也感受到了。这段时间,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充盈的。”曲海红说。

“最让我感动的是吉大的学生们。”冯正玉说,志愿者招募当天就有1万多名学生报名。现在6000多名志愿者轮流负责送餐。大多数宿舍没有电梯,盒饭搬进来,要一层楼一层楼送。两个女孩子抬着40斤的餐盒喊着“一二一二”反复上下楼,无人叫苦叫累。“原来以为这一代孩子太自我,太任性。通过这次封校发现,这些孩子关键时刻靠得住。”

前几天一次自由讨论的课堂上,几位学生的发言让王医术屡次湿了眼睛。王医术说,面对疫情封校,同学们的感受不是抱怨、吐槽,而是感受到祖国的力量。学生们说“疫情发生后国家和学校没有放弃过我们”,也有很多同学因为疫情的触动选择学医,他们想“帮助更多患者,在战胜疫情中尽一份力”。

一天晚上,前卫校区北三宿舍楼响起了歌声:“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几千名学生嘹亮的歌声,久久回荡在校园上空。

许婧文用小视频记录下了那一刻,一边拍摄一边不觉泪下脸颊……在她发布的视频留言区,一位平时很少联系的高中同学给她留言,询问吉林大学的官方捐款渠道。许婧文说,这位同学还号召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加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全都说“算我一个”,还有很多小伙伴私信为她加油,为吉大加油。

4月,春光正好。学生宿舍的窗外,鸟儿叽叽喳喳。春风吹过,校园里杳无人迹。

“此刻我们封闭在宿舍,日子会很沉闷。但一旦跑起来,一定会有风。”许婧文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真实校园灵异事件之校园鬼魂!

下一篇:「奋斗者 正青春·一线故事」张超凡:单手撑起公益梦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1-22 11:55 , Processed in 0.318028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