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现场·照片背后的故事|震后当晚,三批新华社记者先后抵达震区

2022-6-12 18: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00| 评论: 0

6月1日17时00分,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发生6.1级地震;17时03分,雅安市宝兴县发生4.5级地震。

地震发生后,新华社记者分三批奔赴震区……




6月1日,地震发生后,我作为新华社第一批前往灾区的记者,与同事一行4人,冒着时断时续的中小雨,连夜沿着雅康高速挺进震中——芦山县太平镇。
两场间隔时间仅有三分钟的地震,打破了小镇的宁静。深夜,运输物资的货车以及各类救援力量车辆,让太平镇本不宽敞的街道显得更加拥挤,众多交警维持着秩序,保障救援通道的畅通。
在太平镇太平中学安置点内,武警官兵、电力工人、驻村干部……各种身影忙碌地穿梭其中。搭帐篷、搬运物资、防疫消杀……每个人各司其职,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一切的努力只为保证最大限度满足受灾群众的生活需求。



6月1日,在安置点内,国家电网芦山电力公司工作人员在开展应急保电。



6月1日,太平镇胜利村驻村工作队干部(右一)在了解受灾群众安置情况。



6月1日,武警雅安支队官兵在帮助受灾群众整理床铺。
6月1日23时52分,我在太平中学安置点用无人机拍摄了这张照片。



这是6月1日拍摄的四川雅安市芦山县太平镇太平中学安置点。
在照片中可以看到,安置点内井然有序,在教学楼下,消防战士保持队形排成两排,正在等待搬运救援物资,而安置点外,交警仍在执勤保障交通。
照片中局部过曝的地方,是国家电网芦山电力公司在此架设的照明设备。正是党和政府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使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集结,“照亮”了太平镇的夜晚!



6月1日晚,太平中学老师在核对学生信息。



6月1日晚,防疫人员在喷洒消毒水。



6月1日,武警雅安支队官兵在搬运床。



6月1日,一位受灾群众在帐篷内休息。
23时57分,此时的芦山县太平镇太平中学安置点内,受灾群众都已睡下。我正准备结束拍摄,回车上发稿,忽然看到原本紧邻帐篷区域设置的医疗保障团队,为了不影响受灾群众休息,医护人员们默默把“办公桌”搬到了距离帐篷二十多米外的一处开阔地,继续坚守岗位。



6月1日,医护人员坚守岗位,随时解决受灾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我立刻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张照片。他们的坚守只为随时解决受灾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即使是在微弱的灯光下,白衣天使们也显得如此高大威武,他们不仅守护着受灾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温暖了人们的心。





6月1日晚上8点半,我和分社另外两名同事接到通知,作为第二批报道小分队前往雅安市宝兴县。
下了高速进入乡道后,沿途道路状况良好,没有看见明显破损,不过每隔几公里还是设置了卡点,保障来往车辆安全。晚上11点40分,我们终于抵达宝兴县,县城生活秩序井然,并未发现有房屋损毁。
受灾群众的救治和安置,是每次突发事件中最受大家关注的。我来到宝兴县体育馆安置点,这里安置了县城周边约300名受灾群众,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正有序搬运生活物资,矿泉水、方便面、棉被一样不差。



6月2日凌晨,志愿者在帮群众布置床铺。
环顾安置点,有老人倚墙小憩,有小孩玩闹,也有没顾得上晚饭的群众正在吃宵夜,整个氛围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四川人面对地震的乐观与淡定。最令我感到安心的,是两位小朋友,我看到他们的时候,他们已经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也许他们根本不懂得地震意味着什么,只是突然换了个地方睡睡地铺,丝毫不影响他们的美梦。



6月2日凌晨,小朋友在四川雅安市宝兴县体育馆安置点内休息。



6月2日凌晨,群众在四川雅安市宝兴县体育馆安置点内吃面。



6月2日凌晨,受灾群众在四川宝兴县体育馆安置点休息。
采访过程中,我不时感受到这些年国家为防震减灾所做的努力:严格的抗震设防标准、定期的地震预警演练、及时的地震预警和抢险救援......这些都给了四川一次次面对地震的勇气,相信这一次,受灾群众的生活也能尽快回归日常。



这是6月2日拍摄的宝兴县城一角。





6月1日下午,我和同事王曦正在广汉三星堆遗址采访,当我正聚精会神地拍摄时,手机发出了急促的报警,紧接着,地震波到达,整个考古大棚开始晃动,加上一直低着头拍照,我觉得有点头晕。
稍晚,接到分社指令,我和同事赶紧收拾停当,连夜驱车赶回成都,随后作为第三批报道小组进入雅安地震灾区。
2日一早,我来到芦山县6.1级地震震中太平镇最大的临时安置点太平中学安置点。学校操场上整齐地扎着60多顶帐篷,230余人安置在其中,包括这所学校的107名学生。



6月2日,学生排队领取午饭。



6月2日,学校食堂的厨师在准备当天的午饭。
孩子们依照原来的寝室住宿安排,每四个人一个帐篷,学校安排老师一人负责两个寝室孩子们的生活起居。学生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初三的学生即将中考,都忙着复习,做最后的冲刺,其他年级的学生则相对轻松一些,有的下象棋,有的几个人坐在一起聊天。但是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有独立意识和自己的想法,许多孩子不愿意接受拍摄,我只好在安置点里来回走动,试图去发现一些好的画面。



6月2日,太平中学学生陈思雨(右二)拿出从家带来的李子与同学们分享。
来自芦山县飞仙关镇凤禾中心校的音乐老师彭燕萍和同伴做起了志愿者,带着安置点里的小孩子们玩橡皮泥、画画。6月3日就是端午节,彭燕萍还用橡皮泥教孩子们做“粽子”,几个孩子围着她俩,时不时笑出声来,欢笑舒缓了孩子们的紧张情绪。



6月2日,彭燕萍(左)带着孩子们一起玩耍。
天空忽然飘起一阵小雨,学生们赶紧从应急救灾帐篷里出来,把帐篷上的防水帘整理好,动作熟练,有条不紊。
结束了太平中学的采访,我和同事又前往此次地震距离震中最近的村庄大河村,想看看那里人们的生活如何。
车从大路开上山里的通村路,进入一片小山谷。新旧民居间两个蓝色的应急救援帐篷格外显眼,宛如两片小小的湖泊,一部分从危险地带疏散下来的村民住在这里,没有过多的紧张与喧闹,偶尔有孩子的身影穿梭在蓝色的“湖水”中。



6月2日,在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安置点,两名孩子在应急救灾帐篷里。
震后第二日,人们基本已经从地震的紧张、恐惧中逐渐恢复了平静。当地百姓跟我说,经历了2008年“5·12”汶川地震和2013年“4·20”芦山地震后,当地政府和群众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平日也在加强应对灾害的应急演练,所以现在发生地震时大家已经比较从容和坦然。



6月2日,在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安置点,两名女孩在健身器材上锻炼。
而对于我这次采访遇到的那些年轻的面孔来说,这次地震在他们的人生记忆中,可能只是一次稍显响亮的插曲。唯愿他们未来的生活平顺,唯愿此时他们的笑,未来还能时时挂在他们的面庞。





6月1日接到分社指令后,我和同事沈伯韩连夜驱车从广汉三星堆采访现场回到分社,作为第三批进入雅安地震灾区的记者赶赴现场,于2日凌晨3点到达雅安市芦山县城,和第一批出发的同事会合。
经过简单的休整,2日一早,我和同事进入太平镇太平中学安置点采访。一夜的休整过后,整个安置点已经从地震的紧张中逐步恢复平静,生活和医疗等物资充足,消防、公安、电力、志愿者等各方人员都在各司其职,一切都井然有序。



6月2日,医务人员整理医疗物资。



6月2日,食堂工作人员为学生们分发午餐。
太平中学是一所寄宿制的初中,我在现场看到,除了教室内部的墙体表面有一些掉落之外,教学楼和宿舍楼主体并无明显的损坏痕迹。
再过十天,这里的近40名初三学生就要参加中考。安置帐篷内,学生的复习资料随处可见,许多初三学生正在紧张地备考,有的在自己看书复习,有的在请老师讲解试卷,有的聚在一起讨论试题。虽然地震给他们的备考带来了一些不便,但学生们跟我说,学校老师一直守在安置点陪着他们,他们有信心迎接中考。



6月2日,老师给初三学生讲解试卷。



6月2日,一位老师在安慰学生。





监制:兰红光

统筹:费茂华 周大庆 刘金海

记者:刘坤 沈伯韩 胥冰洁 王曦

编辑:徐金泉 蔡湘鑫 李梦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真实校园灵异事件之校园鬼魂!

下一篇:有什么让人不可置信的真实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19 20:27 , Processed in 0.280810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