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之年不说假话(之三)

2022-3-26 10:35|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10| 评论: 0

第三个十八年,在省府,为民服务孺子牛。

省新闻出版局属于省政府,工作地点在省府门前综合楼七楼。

报刊处,面对是全省报纸、期刊,正合我的心愿。与报刊社领导、编辑、记者打交道,太阳每天都是有的。

我热情地为他们服务。但有的同志认为,管理管理,就得狠狠地管,他才理你。我却认为管理标准是人定的,标准是滞后,要与时俱进,用高质量的服务赢得报刊社同志们尊重,那才是长久的。



对来办事的,来了就起身让座,中年人来了上茶;办事者离开时,起立送行,中年人送至办公室门口,年长者送到电梯口。

对报刊社笑脸相迎,建立感情,随后我写的一些小稿子经过他们斧正,时不时在报刊上露上一小脸。这样就增加写作信心,一举多得。

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建立学习优势,真正成为由门外汉变成业内小专家,这样人家服,自己也小有成绩感。

由于种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局里十多年干部原地踏步,自己主任科员的身份有些小尴尬(虽然因属于军转干部,一直享受副处长待遇)。别人喊吴处长,只好诙谐地说:吴处不在。

2012年2月3日,述职竞争上岗。如何开好头是关键,真如军转面试的结尾,文章头开好了就成功一半了。

我胸有成竹开篇:从我刚刚坐的位置走到讲台,大约十五步,但我已经走过十五个春夏秋冬(我转业到省新闻出版局十五个年头)……很快,这句话成了名言了。

对职务升迁,我一直保持知足者常乐心态。我常说,一个在牛背长大的娃,在省政府三个人共一间办公室,两个人共一部电话,一个人有把桌子椅子,足也。

闪光。

之一。这个阶段,经济条件相对宽裕起来,所以,我的集邮事业借此跃上新台阶。

我把复刊后《集邮》一本本找齐,从《中国集邮报》试刊号到今天一期不拉。从方寸之中了解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齐鲁晚报》《济南时报》《中国集邮报》等报刊上,经常有我大篇幅集邮文章刊登。2002年,在中华全国联合会成立二十周年之际,我获得全国集邮先进个人。



集邮,开拓了我的知识面。而且我一直坚持,不因邮市涨跌而选择。有人见面会问我,你现在还集邮吗?我说这个问题不用问,我认准的事情会一直坚持下去。

之二。结合工作,在局主管主办的《新闻出版导刊》上刊发一些研究文章。其中有一篇《何为报纸何为期刊》值得一说。当时,文章大样都排好了,但是个别领导说作为报刊处管理人员,连报纸和期刊都分不清,怎么能行呢?其实,我文章不是那个意思。我们知道,报纸定义是散页,期刊是装订成册。当时,广播电视报出售之日到下周末使用结束,时间长达十多天,为了方便读者查找,报社走上装订出售之路,而个别期刊则用散页形式出现。对此,有人认为这是违反报纸期刊管理规定。而我以为,只要不增加读者负担,又方便读者,就应该允许其存在。最后那篇文章被撤下,不过我转到另一家新闻研究期刊发表了。此事虽小,但折射出管理理念还是有些差异。

之三。2005年元旦,我在福州长乐机场遇到《细说汉字——1000个汉字起源与演变》。从此,在坚持集邮的同时,主要精力逐渐向文字方向转移。2006年,我自费悄悄地到上海《咬文嚼字》杂志社学习,从此走进汉字空间,探索汉字字里行间奥秘,寻找汉字背后“天雨粟、鬼夜哭”的故事。

之四。家庭住房越住越宽敞。值得大书特书是买上了速腾大众车。这就有了圆圆的车轮滚动的梦。打下推着铁圈,到人工小推车,再到自行车,如今四个轮子并驱。

感慨:改革开放好啊,一是恢复了高考,让我们能鲤鱼跳出农门;二是逐渐填饱了肚子;三是住房条件大为改善;四是几乎家家都有小轿车相伴。人必须凭良心说话,不能因一些不合理现象就否定改革开放。再说一句,人必须要有良心。

敬请关注我的第四个十八年。

壹点号吴永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今年能看的恐怖片都在这了,收藏起来,慢慢看

下一篇:纽约出租车司机的斗争:团结的工人们如何战胜负债与绝望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4 08:52 , Processed in 0.45969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