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教师团队”的故事:让教书育人的薪火在大凉山代代相传

2022-2-3 10:29| 发布者: uku2euuuuupr4y| 查看: 670| 评论: 0

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

“教育是薪火相传,要想让教书育人的薪火在茫茫大凉山代代相传,真正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就要做到由‘输血’到‘造血’。”

“这是教育的力量,这也是教育扶贫的意义。扶贫先扶智。当一个孩子决定奔跑,谁也阻挡不了他前进的脚步,那是生命必然的状态。”

——这些是扎根大凉山教育扶贫一线,来自凉山教育脱贫攻坚国家行动中的支教教师们写下的心声。

从2019年到2020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织开展了凉山教育脱贫攻坚国家行动。3个学期里,880余名优秀教师奔赴凉山,用一腔热血,一点一滴地改变着这个地区的教育,改变着无数个孩子的未来。

今年教师节前夕,《脱贫攻坚中的人民教师——凉山篇》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书中多层次、多角度地记录了这次从国家层面发动,规模大、专业性强、参与范围广的教育帮扶行动。参与这场教育扶贫的专家学者、名师、当地老师、学生都纷纷提笔,书写了他们亲身经历的变化。

“最美教师团队”的故事:让教书育人的薪火在大凉山代代相传-1.jpg

《脱贫攻坚中的人民教师——凉山篇》

短短一年半,大凉山深处发生了怎样的改变?“有的学校有了乐队,有的学校有了运动会,有的学校有了合唱团,有的学校有了心理咨询室,有的学校第一次有了考上清华北大的学生……”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培训专家工作组秘书处秘书长黄贵珍全程参与了整个项目。一年半时间里,她去了凉山10次,17个县走到了14个,每一次从凉山回来,她都会发现当地有了新的变化。

虽然项目已经结束,支教老师都离开了,但黄贵珍说,有些东西永远地留下来了,“我们帮助当地学校做了规章制度,做了课程改革,建立了校图书馆。更重要的是,我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带动了当地的老师。有的老师说本来非常迷茫,已经想放弃这个职业了,但现在又对教育事业充满了热情。”

“最美教师团队”的故事:让教书育人的薪火在大凉山代代相传-2.jpg

支教专家与教师走进凉山

一年半“组团式”教育扶贫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曾是全国深度贫困“三区三州”地区之一,过去的凉山基础设施落后,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叠加交织,教育问题更是积重难返。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行动的有效推进,凉山的“辍学保控”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当地“地毯式”地摸排,找出了59000多个辍学的孩子,让他们重返校园。但另一个问题随之而来——师资短缺达1600人左右。

黄贵珍还记得2019年6月,她接到教师工作司黄伟副司长的电话,提到凉山师资短缺,需要教师工作司帮助,“到哪里找这么多老师?我们想到了依托‘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

2019年6月10日至13日,黄伟副司长带领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专家工作组黄贵珍秘书长、教育部校长国培项目办郭垒主任及名校长领航班14个培养基地负责人一行36人,赴凉山州深入调研各县教育现状及教师缺口情况,了解未来支教教师的生活及工作环境。

第一次去凉山调研,大家就被当地的艰苦条件震惊了:17个县大半都藏在凉山深处,从西昌出发,最近的开车要两三个小时才能抵达,最远的要七八个小时,村庄更是难以抵达。更令人担忧的是,每个学校几乎都缺师资。

“秘书长你放心,我们就去调研的地方支教。”调研结束后,黄贵珍有些担心,但大家纷纷给她吃“定心丸”。经过一番研讨,大家就如何开展支教工作达成了共识:第一,确定一个基地至少结对帮扶一个县的基本工作原则;第二,名校长学员数量排序前三的基地增加一个帮扶县;第三,确定了一个名校长工作室派出3位支教教师结对帮扶一所学校。

当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统筹组织,采取具有创新意义的“组团式”帮扶模式,形成“行政指教+学校支教+专家送教”三条主线,选派了全国14个领航工程培养基地120余所成员学校的880余名教师,前往四川省凉山州17个县市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支教。同时,教师工作司协调北京师范大学等全国16所高校对口支援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其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办学水平。

“最美教师团队”的故事:让教书育人的薪火在大凉山代代相传-3.jpg

支教教师在上示范课

880余名骨干教师扎根凉山

3个学期,880余名老师,在这场支教行动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湖南省常德市武陵区第一小学的老师陈璞在岳西县南城小学支教,担任副校长,也负责体育教学。来到南城小学后,他发现学校师资不足,英语教师奇缺,孩子们的基础还停留在只认识ABC上。这种状况让他心痛,他开始动员身为英语骨干教师的妻子瞿洁也来南城小学支教。

“妻子在家是顶梁柱,读初二的儿子需要她,年迈的母亲也需要她,可大凉山的孩子更需要她,需要她带去活力满满、妙趣横生的英语课堂,需要她给予当地青年教师指导。” 陈璞把当地小学的资料和孩子们的照片发给妻子,最终妻子心软了,同意把母亲安顿到姐姐家,让儿子在学校寄宿。

来到这里后,瞿洁立即投入到工作之中,听课、评课、上优质示范课。她为青年教师解读四年级英语教材,帮其分析重点难点,指导其如何上好一堂英语常规课。课堂上,瞿洁丰富的教学形式和新颖的教学模式让孩子们尝到了学英语的快乐。学生吉木体育成绩优异,但对学英语没什么兴趣,在听了瞿洁的英语课后,他才发现“原来英语课堂上可以唱歌、玩游戏,太开心了”。

陈璞也发挥自己的专业能力,体育课上,他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动作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动作发展水平高的学生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动作发展不足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很多孩子在他的教学下爱上了体育课。他还和同行的吴新军老师一起想出了跳绳比赛和班级足球联赛等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第一期、第二期支教任务结束了,没有想象中的如释重负。我选择了继续留下来,因为大凉山的孩子们需要我。第一期支教时情怀,第二期时不舍,第三期时坚守。”支教第三期,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中心小学的老师张华在支教日记上写下这段话。他在盐源县盐井小学支教,担任副校长,一干就是3个学期。

初到盐井小学,张华发现学生课间操表现懒散,不少学生不做广播体操,他组织体育老师和班主任学习广播体操,并教会了大家标准的班级循环式跑操。后来盐井小学的跑操成为一景,很多学校都来参观学习。

身为音乐老师,张华对盐井小学的音乐教师做了基本功培训,走进课堂示范,让当地音乐老师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走进盐源县特殊学校,教盲童弹琴,让他们体验音乐的美好。

在岳西县北城中学,王惠芳、王丽俊、黄周琴、王羽等语文支教老师走进课堂后,不约而同地发现学校阅读书籍零散,学生家庭藏书量几乎为零,学生也没有形成阅读习惯。

发现问题后,几位老师迅速行动,集聚太原、嘉兴各方力量向学校、班级、学生分批捐赠50000余册图书。几位老师悉心指导孩子们阅读,让这里的孩子渐渐爱上了课外书,爱上了阅读。

在西昌市第六小学,重庆谢家湾小学的音乐教师邓希路组建了这里的第一个学生合唱团。第一次踏入音乐课堂,她的学生连乐谱都不认识,把“哆唻咪”读成“123”,大部分孩子认识的乐器只有钢琴。在她的合唱团里,孩子们第一次用正确的方法唱出高音,第一次完整地排练出双声部歌曲,元旦时,第一次站在校园最大的舞台上,合唱了一首《最好的未来》。

“这是一股朝气蓬勃的力量。” 黄贵珍说,在3个学期里,她把整个心都扑在凉山,每次去那里,都能听到、看到新的变化。在凉山支教的老师们,不拿一分钱补助,没有任何利益驱动,完全凭着一腔热血在那里工作,“所以为什么感动,为什么看到他们就想和他们在一起?这些老师觉得既然自己来了,就要为当地做点事,为自己做点事,他们都有着家国情怀。”

“最美教师团队”的故事:让教书育人的薪火在大凉山代代相传-4.jpg

凉山州大山里的孩子在教室

改变无数孩子的未来

凉山经济落后,教育薄弱。此前也有不少教师来到这里支教,这次“组团式”的教育扶贫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别人支教可能是个人,是一个个的老师在那里支教。而我们的支教老师背后,是一个强大的队伍。”黄贵珍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每一个参加支教的老师都是来自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名校长领航工程14家培养基地、100多所项目学校的一线骨干教师。“每一个支教老师背后都有他的校长以及名校长的支持,名校长的后面有高校的支持,高校背后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项目办的支持。”

参加支教、走到一线的老师是880余名,但如果算上背后的专家、学者,又是550多人。黄贵珍介绍,在一年半时间里,专家工作组持续地走进凉山,带领支教老师和当地老师做“同课异构”,让当地老师、支教老师上同一门课,专家点评指出优势和不足,帮助当地改进教学,“当地老师是缺乏‘加油站’的。这样的课程上过之后,他们的教学理念会发生很大变化,很多人都很惊讶,原来这个课还可以这样上。”

专家工作组还入校诊断,对当地学校的组织架构等方面提出建议。“我们的组织架构是很严密的,一个名校长负责一所学校,一个基地负责一个县。每一个县都有基地派出的挂职副局长,持续陪伴帮助支教老师。”

在这样的“组团式”教育扶贫之下,凉山地区的教育在短短一年半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冕宁县第一次有学生考上了清华北大,当地众多老师第一次系统了解了先进的教学理念,有的学校第一次升起了国旗、组建了国旗班,有的学校开始尝试开设校本研究课程,有的学校有了自己的图书馆、合唱团、运动会……

一位教师能给一所学校带来什么样的改变,一个团队能给一方水土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支教教师团队用自己的行动和实践证明,他们改变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学校、一个个家庭,他们改变的是无数个孩子的未来,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将来成为国家和民族的建设者。

2020年9月10日,全国第36个教师节,“凉山支教帮扶团队”荣获由中宣部、教育部联合公布表彰的“最美教师团队”称号。在这场关键的教育脱贫攻坚战中,奔赴凉山的支教教师们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用责任、奋斗和奉献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最美教师团队”的故事:让教书育人的薪火在大凉山代代相传-5.jpg

凉山支教帮扶团队获得的荣誉

责任编辑:陈诗怀

校对:刘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真实校园灵异事件之校园鬼魂!

下一篇:短篇幽默笑话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19 11:37 , Processed in 0.436069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