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故事:农民记者老闵走了,却留下令人沉痛的教训

2022-10-23 06:58|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89| 评论: 0

文:田渭祺
图:渭水波涛拍摄
这是一件发生在我生活里的真实故事,他姓闵,请大家原谅我因某种原因不能说出他的全名,在接下来我对大家讲述关于他的故事时,就称他闵记吧。
闵记是我的邻村人,两村之间相距约一公里,这些年两村村民所建房屋的不断增加,让两个自然村有趋于变成一个超级大村的态势。



美丽的乡村
两个村的人囗加起来近8000口人。
闵记他们这个村叫闵村,姓闵的人家占了百分之九十以上。
我大闵记3岁,虽然我们两村相距很近,但在30多年前,我对闵记是没有什么印象的。
耳闻闵记的大名是我在我们镇上读高三那年的一天,听他们村一位到我们班复读的上届学生说的,这位复读生平时考试比我高几分,就不无讥讽地说我与他们闵村的闵记有点像,整天乱写。
对了,我那时心里有一个作家梦,喜欢写一些自以为是的诗歌或短文偷偷寄往报刊杂志。
只是闵记没有考上高中,初中毕业后闵记就回家当了农民。
但当时不甘心当农民的闵某整天写写画画,后来才听说闵记回家当农民不久,其父亲和弟弟误食有毒的蘑菇不幸遇难。
父亲与弟弟不幸后,还比较年轻的母亲就改嫁去了渭北一个村里。
当时,在听到有关闵某的这些消息时,我没有留意,因为在当时我不知道闵记长的什么样,只是想到了下雨后,田地里或树上长的野生蘑菇不可随意乱食,有毒。
而真正认识闵记是在30多年后,我从广东回到老家的一天,在广东的30多年里,我一直在几家地方媒体上打工。
而我这年之所以回老家是因我与户籍在本地的妻子未领婚证之前就有了儿子,如果我要给儿子将户籍入在妻子名下,就要接受一笔不菲的超出我承受能力的罚款,否则,给儿子入不了户籍,入不了户,儿子就无法在当地上学。
无奈,我只好将儿子的户籍报在对计划生育政策执行不是很严的我老家。此后有5年的时间,我生活在老家农村,生活的主要方式是接送儿子上学放学。然后,自己在电脑上撰写一些文章赚点稿费谋生。
有一天,我到镇邮局领了《人生与伴侣》和《知音》两家杂志先后寄来的稿酬后,就到在镇街头一个老同学开的理发店找老同学聊天。
两人正聊着,一辆黑色的车头前插有一杆小红旗的半成新的“桑塔纳”轿车停在理发店门口。
如果我没有记错,当时快到国庆节了,所以在马路上时不时可以看到有插有小红旗的各种轿车。
从车上走下来一个身材高大,体型偏胖,肚腩高高隆起,穿套铁灰色西装的中年汉子推开门走了进来,理发店老板亲热地招呼他,接着对他介绍我说:“闵记者,这是我老同学,这些年在广东也是在媒体上干呢……”
闵记笑着上前和我握了个手,便装出惊喜的样儿,夸张地夸了我几句,尔后从口袋摸出一包20多元的“好猫″烟,递一支烟给我。
抽完一支烟,我老同学便让他妻子帮闵记理发。剪完发,闵记热情邀我去镇上一家菜馆吃饭饮酒。
他很健谈,他说他是香港环球传媒集团,环球新闻网驻渭南市记者站站长,接下来,谈他这些年干记者的一些经历……
他讲的一些经历,给我的感觉是很传奇,如他是如何为民申冤请命的,如何和一些职能部门打交道的,如何监督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的,又如何在社会上认识了一些有势有钱的人等……
我当时对他讲的这些持怀疑态度。
随后,闵记问我愿不愿跟他干,底薪1500元,另外根据广告费的多少有百分之十的提成。
我考虑了一下说可以,我当时决定跟闵记干的一个最大的原因是,我当时给一些纪实杂志撰稿也需要素材,整天坐在家里瞎编是不行的。
特别是给当时的《知音》杂志撰稿,《知音》杂志对准备刊登的选题会让法务部的工作人员打电话查实的,不容许虚构捏造。当时的《知音》杂志给的稿酬是一字一元。
几天后,我把身份证复印件和两张相片给了闵记,他在一个多月后,给了我一个记者证。
这个记者证不需要新闻出版总署颁发,是香港环球传媒集团颁发的,完善了手续就是合法的。
我俩初开始是给一些机关免费做一些正面的形象宣传,表扬一些正能量,免费做几次后,他们就会在我们网站投资做广告,这样以来,我就有了让网站继续运作的经济基础。
对一些不好的现象,如个别村干部仗势欺人,让一些不该领低保的人领了低保,而让一些该领低保的却领不到低保,接到群众投诉后,我们就会驱车前往,找相关村干部进行调查了解,督促其改正。
对不把我们当一回事的,我们会亲自找上级领导或纪检部门的投诉,并在网站上予以曝光。
这样以来,闵记就认识了不少有身份的人,或机关领导、或经商的人。
有时,我们站也会应地方政府的邀请,进行一些公益宣传。



笔者与闵记参加新闻发布会
我们平时是坚决不收现钱,不是我们不爱钱,而是我们胆子小,担心前面收了钱,对方马上报警,会让警察以诈骗罪将我们抓起来……
但对方如果请我们吃饭饮酒,或送两包好一点的烟,我们会笑纳的,并在对方能保证认真处理投诉群众所投诉的事,让投诉群众心里平衡满意,我们是不会再曝光的……
闵记守住了做媒体记者的底线,所以多年来,他风平浪静,混得风生水起。
但这种一年四季到处奔波的生活方式,让闵记养成了嗜酒如命,有人请他饮,没人请他自己会沽酒来饮,几乎天天餐餐不离酒……
平时,闵记也常会回老家农村,因为他妻子在家里种植有几亩地的苹果树和核桃树。
他要绾起衣袖裤腿干一些农村需要男人来干的工。
后来我带儿子来了广东,但几乎每年都会回一趟老家,每一次回老家都是闵记开车到车站接我,然后给我找酒店登记房间,接着找地方饮酒聊天……
我看他的酒量越来越大,就经常打电话,或用微信视频聊天时,劝他少饮一点酒,可遗憾的是闵记不怎听我的劝告。
没有想到,闵记终于在今年9月21日这晚饮酒出事了,我是在这天零晨4点多接到渭南市一个律师朋友从微信上传来他因过量饮酒而亡的消息,当时,我心里很难受……



律师朋友传来闵记不幸的消息
最后,我要说的是很多人己说过的那古话,小饮怡情,大饮伤身,喜欢饮酒的朋友,一定要把住个度,切莫太过贪杯,闵记的教训我们不能不吸取,否则再美好的日子,都会让我们无缘天长地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山村怪谈之鬼节惊魂——清明、中元、寒衣三大鬼节发生的那些事

下一篇:发生在山村里的爱情故事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20 02:01 , Processed in 0.334301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