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冠肺炎患者救治背后的故事

2022-6-25 10:2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8| 评论: 0

从4月22日北京本轮疫情发生至今,围绕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点医院经受了哪些挑战?哪些诊疗手段为患者送去安全保障?除了医疗服务,感染者在定点医院还感受到了什么?记者就此采访了参与此次救治的相关医院和团队。

01

北京地坛医院:“老战士”直面新挑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副院长陈效友作为医院应急隔离病区负责人,这次“超长待机”。

供职于北京市新冠肺炎救治的定点医院,他和同事们进入专门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应急隔离病区工作,通常是每三周一轮换。“我是3月14号进来的,4月18号出来隔离时病区有48位在院新冠肺炎患者。在酒店隔离期间,4月22日,北京出现了新的一轮疫情,眼看着病人又多起来了,等隔离结束, 4月29日就赶紧又进来了,然后一直工作到现在。”作为此轮患者救治的重要参与者,陈效友和同事们一同直面这次不同以往的新挑战。

“这次疫情来得快,病例数增长迅速,病人比较多。”陈效友说,本轮疫情期间,在小汤山方舱医院启用的情况下,北京地坛医院在病人最多时不但将新冠专用的8个病区全部开足,还一度把院本部腾空,又启用了6个病区。

其次,本轮疫情收治的患者中,有特殊情况如高龄、低龄、孕产妇的比例较高。其中,儿童和老人占到30%以上,最年长的患者年过九旬,最小的则尚未满月,病区迄今还收治了12名孕产妇。同时,虽然轻型、无症状感染者较多,普通型只占到约20%,但这里的患者中约有一半合并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此外,有的患者本身还同时患有癌症晚期、呼吸衰竭、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症等。“对此,我们的救治都设置组建了专门团队,提供针对性诊疗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患者多、情况复杂,对救治力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考虑到长期作为新冠肺炎救治的唯一定点医院,该院医务人员已经在救治一线奋战了两年多,最多的人员已经历过10轮新冠应急隔离病区工作,本院可用的医务人员捉襟见肘,北京市医管中心紧急调集兄弟医院救治力量支援该院。“所有市属医院全部对我们进行了支援,包括医疗、护理、医技人员等,给救治工作带来很强的力量。”据介绍,截至目前,还有超过600多人在岗参与救治工作。

救治人员多,由此带来的院感防控压力也随之增大。面对来源于不同医院、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该院加大了院感防控培训、考核力度。针对总体年龄偏大、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体力劳动强度大的第三方人员如保洁人员等,该院还进一步完善了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保障进入污染区人员工作安全,避免职业暴露。

为确保对患者的最佳诊疗,高层次、密集的专家会诊支持引入其中。陈效友介绍,4月22日以来,该院每天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同时,对于重型或者非重症但其他合并症比较危重的患者,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市医管中心还启动了市级专家会诊和国家级专家会诊。

同时,新冠小分子药物也在临床中得到应用。据悉,从3月31日首次应用于以来,已有超过300名患者应用了新冠小分子药物,有效地缩短了病程。“我们救治的另一个特点是中西医并重。中医作为新冠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陈效友表示。

02

疑难危重病区:“大咖团”全程护航

采访中,陈效友特别提到,5月12日起,一支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48人团队进驻北京地坛医院应急六病区,扛起了收治疑难危重新冠肺炎患者的重任。截至5月30日7时,该病区共有患者23名:ICU小组有患者11位,其中病重的有3人;非ICU小组有患者12位,都属于高危人群。

中日友好医院医疗队领队郭丽萍介绍,中西医结合协同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是他们的技术优势,在中日友好医院的统一部署下,医疗队出发前就进行了集中培训。在全国名中医张洪春教授的带领下,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为原则,以国医大师晁恩祥的验方为基础,形成中日友好医院版中西医结合方案循证研究和技术路线,并在接管病区后指导临床应用。此外,晁恩祥、张洪春等中医专家还通过远程会诊,帮助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尽快转阴、尽早康复。

5月18日15时,两位新冠肺炎老年高危患者接受了晁恩祥、张洪春团队的联合会诊。其中,一名73岁女性患者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普通型,经抗病毒药物治疗后,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却迟迟不能转阴;另一名68岁男性患者,合并肺动脉高压、风湿性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多系统疾病。

为使此次会诊能够顺利进行,当天早交班后,医疗组副组长李得民、中医医师李依洁进入隔离病室用视频、图像记录查房过程和患者舌象、脉象等体征,查房结束回到医生办公室后,将这些记录与病历摘要等提前发送给会诊专家。

会诊中,专家就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后困境进行讨论,最后由晁恩祥开具处方,并请医疗组根据病情变化制定增减方案。

此外,依托中日友好医院强大的呼吸、重症团队,很多合并呼吸、癌症晚期、心脑血管疾病等高危因素的患者,也在进入该病区后得到加强监护治疗,症状逐渐缓解,基础病趋于稳定。

03

小汤山方舱:宛如一道明媚阳光

北京小汤山方舱医院自2022年5月1日起启用。启用前一周内,该方舱医院完成重建,单栋楼、每栋3层为1个隔离单元,共9个隔离单元、1200张床位。

医务人员迅速组成了综合协调、医疗护理、信息联络、感染控制、医护团队、医疗专家和感染防控专家7个工作组,紧锣密鼓、争分夺秒地细化制度、规范流程,建立隔离单元诊疗工作、接收登记、医学观察等制度和流程。

目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等派出的医疗队日夜奋战在这里。北京佑安医院全权负责小汤山方舱医院临时党委工作。

队伍多、专业多,首先要做好院感防控。为此,小汤山方舱医院隔离区首次加入了院感监测系统,来自多家医院的感控专家在摄像头背后,像鹰眼一样发现和纠正可能造成院感的环节。

患者多、情况复杂多变,救治力量必须得力。来自北京地坛医院等的专家组依靠丰富的临床经验、过硬的专业素质,确保对患者的诊疗方案、转诊决策做出快速反应。

舱里的工作并不轻松,“大白”们当班期间都在来回穿梭忙碌。除了不定时接收感染者、做面诊、每天两次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做好感染者的诊疗、护理服务外,还要关注其生活需求,当好“后勤保障队”。

帮患者进行单元转运,使同样感染的家人住在一起。病区宽敞明亮,还有一体化淋浴房,但患者的需求不止于此,先进的可视化呼叫设备响起:想洗澡,需要毛巾、沐浴露;天气太热,希望调整空调温度;手机没电了,却忘了带充电器;根据不同饮食习惯等需要订餐……值班组的护士常常忙成陀螺。

除此以外,这里还有不少“特殊”的隔离人员,例如即将参加中考、高考的学生等。对此,方舱的医护人员会尽量把备考生安排在单独的房间,送去经严格消杀的台灯,提供相对安静的学习条件,帮助打印相关复习资料。

入住方舱或隔离点后的人员,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会被按下暂停键。加之隔离后活动场所受限,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很多人可能出现身心不适。因此,运行指挥部还设立了心理咨询室和心灵驿站,安排北京回龙观医院的心理专家进驻,帮助缓解医务人员及轻型、无症状感染者的心理压力。

在医患的共同努力下,近日,越来越多的患者康复出院。5月20日,感染者小杨出舱了。临行前,她开心地递给护士一封感谢信。信中写道:“在难熬的隔离日子里,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宛如一道明媚的阳光,带给我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给了我们健康的希望,感谢所有医护人员的辛苦付出,爱你们。”

文:健康报记者崔芳 通讯员 王燕 朱文赫 刘慧

来源: 健康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今年能看的恐怖片都在这了,收藏起来,慢慢看

下一篇:后知后觉的职场PUA逃脱记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9 19:56 , Processed in 0.45291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