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乡里的故事-第一百二十四章

2022-5-16 16:0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36| 评论: 0

第一百二十四章 慈悲心惠及老小
有一天,徐淑芳看到街东头刘希荣老人在大街上的井上打水,就上前帮着老人将水桶从井里提上来。
当满满的一桶水提上来放到地下时,徐淑芳发现老人累得气喘吁吁,并且一只手扶着腰,另一只手背在身后,不停地捶腰。徐淑芳就仔细地看了看老人的脸色。
老人脸色萎黄,眼皮浮肿;没穿袜子的双脚,脚背肿得已经撑到鞋的外面去了,并且闪烁着亮光。
徐淑芳就将另一只水桶替老人打满水,又给老人挑回家,倒进水缸里。完了,就顺便看了看躺在炕上的刘希荣老伴儿。
刘希荣老伴儿半躺半坐的靠在垫得高高的枕头上,用棉被围着,旁边放了个痰盂,痰盂里面咳出的东西,全是白色泡沫。老太太面色灰暗,呼吸急促,喉咙里面好像拉锯似的不停的隆隆作响;并且时而耸肩拔背,咳不上来,大汗淋漓。
徐淑芳见状,马上上了炕,为老太太捏肩捶背,捋胳膊揉手。同时,不住地询问刘希荣老人:
“大叔,大婶婶病得这样了,没请个医生看看吗?”
“看了也没有用。前天我到公社的卫生所请了刘大夫看了,临走时就给了些麻黄碱。你大婶吃了,只能顶半个小时,完了还是照常喘,根本就没有用。”
刘希荣老人边说,边拿出一包药,放在炕上让徐淑芳看。
“嗨!这个时候,得了这种病,就得等死。治不了了。”
老太太一边喘着,一边灰心地说。
“大婶婶,你的病是不是那次冬天感冒,咳嗽了多少日子,也没去看医生,硬拖拖成这样的?”
“是啊,他嫂子,那次感冒了,我心话挨挨就行了,谁知道……”
“大婶婶,上了年纪的人,有病不能拖啊!特别是现在闹饥荒,家家都吃糠咽菜,有病更得抓紧治呢!否则,一点小病,就会发展成要命的病呢!你病了这么长时间了,没及时看医生,又天天跟着吃糠咽菜,病哪能好呢?所以你现在应当吃点有营养的东西,补养一下身子,结合吃药才能行呢!”
徐淑芳说。
“是啊!吃的跟不上,吃多少药,也好不了。等死吧!”
老太太“喉喽喉喽”的,没好气地说。
刘希荣听了老太太说吃的跟不上,心里感到非常委屈,生气的拿出装苞米面的面袋子,往炕上一扔说:
“就这么点苞米面子,这是我给你上碾子上先碾去皮子,又给你上磨上磨得细细的,都给你吃了。这还不行吗?我天天吃的是什么?我连点苞米星星都看不到!”
“你,你不用跟我抱屈,这两天我,我就死了……”
“我抱什么屈?他嫂子在跟前,你叫她嫂子评评……”
徐淑芳看到老两口吵了起来,怕气坏老两口,赶紧先安抚了老太太,又劝好了刘希荣,就急急忙忙地回家去了。
回家以后,拿出还有半斤多白面的面袋子,就全部倒在盆里,添上水和了和,擀了一小盆细细的面条,炒了一盘淡淡的白菜丝,就马不停蹄的给刘希荣老两口送去,让刘希荣老两口饱餐了一顿。
从此以后,只要家里有点面粉,徐淑芳都要擀点面条或是和点疙瘩汤给刘希荣家送去。
刘希荣老两口也在徐淑芳无私的关心和照顾下,也顺利地渡过了三年自然灾害。
再说王吉祥在哈尔滨的儿子王忠信,听说家里闹饥荒,树叶、树皮都吃光了,就每个星期都写信回家询问家中的情况。
虽然,当时哈尔滨在全国性自然灾害的影响下,也在节衣缩食,但是,始终比山东农村好的多。
从此以后,王忠信就在每个月分配给自己的二十多斤粮食中,节省下三斤五斤,换成全国通用粮票捎回家。
王吉祥夫妇见儿子每个月都往家里捎粮票,并且他俩也从街坊和亲戚朋友之间了解到,哈尔滨的粮食也不够吃,所以,几次写信劝说忠信不要往家捎粮票了。但是,儿子的孝心,始终阻止不了,没有办法,也只好月月接受。
王吉祥夫妇每月有了三、五斤粮票,也没有自己用。他们看到那些男孩子多的、有病的、和那些年轻夫妇育有婴儿的家庭,这个月给李家三斤,下个月又给张家五斤,让他们拿着粮票到粮库买点细粮,或是到供销社买点饼干、桃酥什么的;并且他们还是风雨不误,每天早晨做胡萝卜饼子给李老二家送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乡村灵异之迷路

下一篇:长篇小说_乡里的故事_第六十五章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1-25 20:29 , Processed in 0.315159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