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结果显示,创业者的类型在J和P维度差异最小,T和F维度差异最大,近八成的创业者为T人。NT型显著多于其他类型,与国外学者的结论基本一致。 理论解释
经过广泛的创业者样本分析,我们已经初步得出NT型更适合创业。那么,MBTI各个维度在创业层面应该怎么解释呢? E 和 I :社会性
研究表明,内向和外向的人在生理层面有所不同,主要是神经递质的差异,通俗来讲就是负责在大脑中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有所不同。大脑中有多巴胺和乙酰胆碱两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多巴胺更像是“油门”,多巴胺的释放让人感到兴奋和愉悦,促使人通过行动不断追逐外界的刺激和奖励。而乙酰胆碱更像是“刹车”,它让人感到放松和满足,帮助大脑和身体恢复冷静。外向的人更多使用多巴胺,而内向的人则更多使用乙酰胆碱。因此,外向的人在对外活动中感到兴奋,擅长社交和整合资源;而内向的人在平静中感到舒适,擅长深度思考。
I人的深度思考能力能让他们在一些以产品为核心的创业模式里获得优势。在一些技术驱动型的产品里,他们能静下心来攻克技术壁垒,完善产品逻辑,打造出高质量且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在产品优化时,I人能对产品功能的每一个细节,用户体验的每一个触点都进行深入思考和剖析。
问卷结果显示创业者中I人占比更多,和传统认知似乎有差别。但从投资人视角看,I人的深度思考能力和E人的资源整合能力在不同创业模式中各有优势。近十年,资本对I型创业者更加友好了,尤其在科技领域,很多科技巨头都是I型创业者在主导。 N 和 S :战略性
由于大脑无法同时处理所有感官输入的信息,所以注意力帮助我们将资源集中在重要信息上,注意力进行信息的过滤,决定了哪些信息被处理,哪些信息被遗忘。注意力资源分配的不同,导致了S人和N人信息接收和处理的不同。
T 和 F :逻辑性
T人表现出强逻辑性,而F人表现为弱逻辑性。在创业维度上,倾向于使用逻辑的人在思考中具有优势。
那什么是逻辑呢?逻辑既不是知识,也不生产知识,它提供给我们一套严谨的规则来组织和运用知识。
逻辑是思考的基本功。逻辑是一门关于推理的科学,逻辑=前提假设+推理规则+结论。而创业本身就是从起点选择最优路径走到终点的过程,需要有相对系统的思维来识别问题、分析原因和找到解决办法,更需要一套连贯的思维进行分析和预测。逻辑思维能极大地缩小创业者探索的空间,规避错误路径,降低试错成本。
在我们日常与创业者的交流中,经常发现有人忽视逻辑和错误地使用逻辑,中西思维更是有显著差异,这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七个基础学科中,逻辑学位居其一。2019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每年的1月14日定为世界逻辑日。逻辑学在整个西方文化的发展进程中具有重要地位,不仅是科学的基础,还是西方知识体系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对理性思辨较为排斥,儒家几乎把全部精力放在了伦理道德上,关心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对于科学与逻辑的重视程度较低。在近现代中国,直到20世纪初,逻辑学才被正式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深受苏联影响,延续“苏维埃”逻辑,用辩证法来取代逻辑。在十年动乱中,逻辑学几乎在中国消亡。70年代末,逻辑学在教学中一度复苏,但逻辑学教育主要由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承担。进入90年代,逻辑学在很多大学从必修课变成了选修课。1998年,逻辑被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从专业基础课程中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