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品牌发展寻突变 转型创新成主流

2022-3-5 18:3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36| 评论: 0

2016年,似乎没有太多惊喜,各大品牌波澜起伏,此消彼长,昔日霸主已无吞天沃日的豪迈,娇艳新贵也难寻隐秘芳踪。国内时装周遍地开花、如火如荼,却依然盼不来传统服装业的复兴之势;天价冠名、庞大营销掩盖不了日化品牌巨头的增长放缓,几无亮色;境外品牌日子也并不好过,经济下滑带来的消费骤减让各大集团抓耳挠腮、图谋新变。

2016年,“转型”和“创新”成为各行业被提及最多的词汇。在“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激活和释放有效需求,如何从产品品质出发,以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为根本,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动能和产品创新的新要求。

“十三五”期间,纺织产业将作为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竞争趋势的产业的地位,强化科技与时尚的融合,产业的发展还将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为主线,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的增强创新能力,创造竞争新优势。这不止是服装产业的主流趋势,更是所有品牌建设未来发展的方向。

2016年品牌发展寻突变 转型创新成主流-1.jpg

图片来自网络

一、纺织服装业处于低迷期 企业转型成主流话题

纺织服装业正处于低迷期,线下传统零售仍未回暖,线上零售增速逐渐放缓,纺织服装出口依旧疲软,这就是纺织服装业的现状。因此国内的一些知名品牌服装借助转型度过低潮期就不难理解了。

雅戈尔营收不佳 多个男装品牌谋求转型

近日,国产男装品牌雅戈尔披露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集团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大跌14.9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雅戈尔在服装板块营收也表现不佳,较去年同期降低5.5%。

业绩惨淡的并非只有雅戈尔一家,国产服装品牌几乎都在遭遇零售业寒冬考验。曾经疯狂开店的休闲服饰品牌美特斯邦威,如今正在经历高库存危机;宁波西装品牌杉杉旗下的服装业务也难敌颓势,企业将重心转向新能源造车项目。

之前因为大手笔投资互联网金融一度“不务正业”的服装企业报喜鸟在2015年7月宣布重回服装主业,并发展基于互联网技术的C2B私人定制产业链。但转型一年之际,报喜鸟2016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近亿元,这是报喜鸟成立以来的首次亏损。

七匹狼明确“投资+实业”的战略转型方向

实际上,面对服装主业的持续低迷,七匹狼去年起便明确了“投资+实业”的战略转型方向,致力于打造“时尚集团”,构建七匹狼大时尚消费生态圈。近年来,由于主业持续疲软,七匹狼转变发展战略,提出由纯实业转化为“实业+投资”的运营模式。细分渠道,加强内部管理,推行合伙人制度,并与多家专业投资机构合作。

企业选择跨界,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投入巨额的人力与财力成本,摊子铺大了,风险无疑也会随之增加。

中服协产业部负责人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服装业正在经历深度调整期,许多企业经营困难,最大的原因是跨界。如果只是做主业,保持良性销售,即便是利润萎缩或哪怕是没利润,挺几年也没问题。

二、海外时尚品牌易主中国 女装跨界整合拉动业绩

在一些传统男装品牌选择转型的时候,另外一些品牌选择收购,而这些选择收购的品牌有些共性,产品主打女装、年轻、具有国际视野或影响力。

2016年品牌发展寻突变 转型创新成主流-2.jpg

歌力思通过收购变成多品牌公司

11月2日,北京国际时装周在夜晚的太庙落下了帷幕,今年的收官之秀是深圳女装品牌歌力思(ELLASSAY)。它走了长达近1个小时的秀——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这个时间都很罕见——分别展示了歌力思、Ed Hardy、Laurél和IRO等旗下4个品牌的新装。

其中,Ed Hardy、Laurél和IRO都是歌力思在此之前的短短几个月内收购而得的海外服装品牌,歌力思也因此从一家单一品牌公司变成了多品牌公司。

这场资本运作比品牌本身更具震撼力,因为近年来,歌力思在海外兼并之路上并不孤单。3月底,法国时装品牌Maje和Sandro宣布被山东如意集团收购;9月初,上海时装品牌维格娜丝又买下了中国消费者极为熟悉的韩国“小熊”Teenie Weenie,我们似乎正在见证越来越多海外时尚品牌易主中国的大势。

e流甲与舒朗发布跨界时尚 拉夏贝尔入股咖啡店

2016年6月,中国知名女装企业舒朗开始尝试跨界整合,将美甲服务搬到实体店来招揽顾客。在消费者购物的过程中,e流甲和舒朗实现业务增长,双方受益。这种直接将顾客带到身边的形式,实际上是将消费者接触的问题交给舒朗来做了,或者说是二者合力做了,各有借力,共同赚钱,也是快哉。

近年来,奢侈品及服饰行业为提升用户体验,纷纷开展餐馆、咖啡店等业务,甚至直接将该业务开进服装店,不过作为内地服饰品牌,进行此项战略投资的,拉夏贝尔当属首家。 在实体销售趋缓的大形势下,国内女装品牌正在尝试通过转型和跨界的方式延长产业链。在拉夏贝尔之前,受制于业绩下滑,国内中高端女装品牌朗姿在近日收购医美品牌,拓展微整形市场,推进“泛时尚”医美业务布局以拉动业绩。

朗姿试水医美领域拯救不断下滑的净利

2016年6月,朗姿公司拟3.27亿元收购6家医疗美容医院,医美布局正式落地,“女装+婴童+化妆品+医美”四大产业板块的“泛时尚产业互联生态圈”已基本成型。

6月13日,朗姿股份发布公告称,拟以3.27亿元自有资金将“米兰柏羽”和“晶肤医美”两大国产医疗美容品牌纳入旗下。迫使朗姿股份加速打造“泛时尚产业互联生态圈”,加注医疗美容行业的背后原因则是净利的不断下滑。

朗姿依然没有停下收购的步伐,11月30日,朗姿股份公告称,旗下全资子公司朗姿时尚(香港)有限公司拟以1.739亿元现金受让韩国L&P公司2.5%的股权。交易完成后,朗姿时尚将合计持有L&P12.31%的股权。

三、国产服装品牌举步维艰 传统休闲品牌发展不乐观

一些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时尚品牌也未能避免品牌影响力衰退的局面。这类品牌大多起步较早,凭借早期建立的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如今品牌老化现象严重,营销手法单一,对宣传及与消费者的沟通投入很少。在更新换代越来越快的互联网时代,这些品牌的更新速度与节奏已脱轨快时尚主流梯队。

2016年品牌发展寻突变 转型创新成主流-3.jpg

班尼路2.5亿元被出售 传统休闲品牌生存空间被挤压

除了快时尚品牌,互联网催生了韩都衣舍、茵曼等淘品牌的兴起,消费者的服装购买渠道与品牌筛选变得丰富又多元化,这也挤压了班尼路等传统休闲品牌的生存空间。

班尼路曾经的“特许经营”模式、联名设计、集合店概念等已逐渐淹没在品牌相互的效仿中,这个曾经红极一时的服饰品牌如今早已过了鼎盛的时期。作为班尼路的母公司,德永佳集团有限公司似乎也急于摆脱这一“包袱”,年初该集团宣布以2.5亿元的价格出售旗下附属子公司上海班尼路服饰有限公司。

美邦在转型的道路上屡次碰壁

刚刚21岁的美邦这几年已逐渐显现颓势。为了挽救这一局面,美邦的家族企业第二代掌门人正式登上资本舞台。近年来,美邦在转型的道路上屡次碰壁,然而身处时尚领域,其核心还是要回归到产品上来,如何找准年轻人的需求,或许才是美邦亟待解决的问题。

美邦并不是没有进行创新的尝试,反而当互联网浪潮来袭时,美邦是较早做出反应的传统企业之一。

2009年美邦创建了电商平台邦购网,开启了互联网化转型的进程;2013年,在全国推出多家体验店,提供O2O功能服务;2014年大力推进会员业务,围绕消费者和会员开发大数据;2015年推出“有范”APP并连续三季冠名热门网综《奇葩说》,目的是嫁接线下门店已有流量入口。但目前来看,转型的效果却不甚理想。

鄂尔多斯需升级“美学观念”

同样面临摆脱过去固有思维,转型创新的还有羊绒品牌鄂尔多斯。与50年前相比,如今的国内羊绒制品市场似乎一片繁荣。然而,在这繁荣背后隐藏着诸多危机:产品款式陈旧呆板,原绒品质逐年下降,伪劣产品混迹市场;部分企业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大量存在,扰乱市场秩序;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力量不足,行业发展良莠不齐。

2016年上半年毛纺织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上半年毛纺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情况与上年同期均有下滑,但是跌幅有所收窄,行业运行效益水平的增幅较2015年回落,毛纺企业负担继续加重。

作为全球羊绒原料的主要出产国,中国虽然为不少国际大牌供给羊绒原料,但一部分中国羊绒产品还在国际低端市场徘徊,高端市场虽不乏中国制造的羊绒制品,却鲜有强势的本土羊绒品牌。

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羊绒品牌大部分还处于单季节性产品阶段,功能性与季节性、系列性不足,导致整体时尚感不强;另一方面,中国羊绒品牌尽管已经控制了庞大的资本和市场份额,但是在流行趋势的发布和自主创新能力上的投入显然不够。

四、港资品牌颓势难挡 需重新认识内地市场

在内地大部分服装品牌陷入低潮期间,港资品牌也难挡业绩下滑颓势。

2016年品牌发展寻突变 转型创新成主流-4.jpg

香港珠宝品牌业绩下滑

珠宝集团六福集团(国际)有限公司发布中报,截止2016年9月30日的2016财年上半财年,该集团录得4.290亿港元净利润,较上年同期4.634亿港元少赚7.4%,为过去六年来最低水平。

12月初,六福集团主要竞争对手周大福珠宝集团有限公司同样发布了自2011年上市以来最差的中期利润报告,截至9月30日的上半财年,周大福净利润下滑21.5%至12.218亿港元。

截止9月底,香港零售市场已经连续19个月下滑,9月份跌幅4.1%较之前大幅收窄,周大福、莎莎等香港主要零售商均表示,香港零售市场已经见底。继百丽2015年9月彻底退出香港市场后,今年业绩依然不乐观。

莎莎业绩暴跌 董事高层换血

莎莎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陈玉树的离职,发生在莎莎连续业绩大跌期间。

据悉,莎莎集团在截至9月30日的6个月中利润为960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的1.53亿港元下降37.3%,营业额下滑4%,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42.9%下降至41.2%。另外,截至9月30日,莎莎集团在内地市场门店数量已减少至53家。

业绩的下滑迫使莎莎开始动刀高层管理人员,不过公告显示,陈玉树已确定辞任是因为退休而非因为与董事会由任何意见分歧,此外,另一独立非执行董事接任陈玉树的莎莎集团审核委员会主席职务。

佐丹奴缺乏创新 风光不再

同样的经营压力也存在于港资服装品牌。佐丹奴国际日前发布半年财报,截至2016年6月30日,集团综合销售额为25.32亿港元,同比下降7%,股东应占溢利为2.04亿港元,同比减少2%。

作为老牌的港资休闲服饰,佐丹奴曾经备受80后消费者追捧。然而,近年来,在一、二线城市的主流商圈里,几乎不见佐丹奴的身影。事实上,不止佐丹奴,班尼路、堡狮龙曾经并称时尚服装的三巨头,如今的发展势头均大不如前,港资品牌为何风光不再?

一方面是旅客数目下降导致游客到香港消费减少,而真正的原因有业内网络销售人士认为,上世纪90年代,国内的休闲时尚品牌竞争很少,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佐丹奴等牌子在这个时间点进军内地,填补了市场的空白,因此发展的特别快。

随后,国内逐渐出现了不少休闲、时尚类服装品牌,例如森马、美邦、马克华菲、卡宾等,国际上又有H&M、ZARA等快时尚纷纷打入中国市场,他们在价格、时尚方面都和潮流的接轨度比较高,而原有的港资品牌体系缺乏创新,时尚度远远跟不上这些新品牌。

五、皮尔卡丹过度授权代理商恶果已现

2016年7月,94岁高龄的时装界泰斗皮尔·卡丹在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举办2017/2018时装发布会,纪念其从事时装设计70周年。

9月,皮尔·卡丹选择了中国西部地区的甘肃省黄河石林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其2017年春夏时装发布的地点。除了发布地点有些特别外,这场秀再无任何吸引人的地方。一个曾经与国外时尚大咖名声不相上下的服装品牌没落到这样的状况实在让人唏嘘不已。

2016年品牌发展寻突变 转型创新成主流-5.jpg

三十多年前,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中国的时候,还无法设想中国随后的巨变,更谈不上在若干年内回收投资的商务计划。他对中国充满期待,并希望将时尚带给中国。于是在1979年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第一次仅限于专业人士参加的服装表演,这给当时的中国带来巨大的时尚震撼,这之后皮尔·卡丹便开启了与中国的商业合作。皮尔·卡丹时装成为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品牌。

在20世纪70年代,当皮尔·卡丹预见到这个文明古国蕴藏的商机时,其他的法国同行多是持怀疑的态度观望着他。2016年,中国已经成了国际诸多大品牌群雄逐鹿的战场,然而作为最早嗅到商机的法国品牌,皮尔·卡丹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却在持续走低。

如今皮尔·卡丹早已远离一线席位,甚至许多二三线时尚品牌都经营的比它更为出色。造成这样的局面有多重原因,最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面对当今潮流涌动、日新月异的时装市场,皮尔卡丹仿似止步不前,缺乏对于主流时尚消费群体的把握,以及对于品牌价值的核心定位和持续传播;另一方面,皮尔卡丹过度授权代理商,致使产品屡次出现质量问题,被质监部门点名批评,这也正是皮尔·卡丹走向没落的主要原因。

六、品牌资本化道路不易 上市也不能一劳永逸

2016年品牌发展寻突变 转型创新成主流-6.jpg

韩都衣舍、茵曼想借由电商崛起大势上市

2016年4月,阿里巴巴收到了10家淘品牌的联名书,不久之后,旗下天猫平台就成立了“协助商家上市办公室”,为平台上有上市计划的商家对接券商的上市前访谈和数据尽职调查。短短三个月时间,韩都衣舍和裂帛前后脚拟登陆新三板和创业板,紧随其后,茵曼和初语的母公司汇美集团也准备登陆创业板。据不完全统计,阿里平台上有将近50家企业排着队等上市。

在网购红利退却的后电商时代,这波淘品牌的上市潮到底是宣告着强大,还是透露出隐忧?要想投资人为其买单,淘品牌至少还要跨过三道坎:阿里平台流量增长触及天花板,供应链管理混乱,还要讲一个新故事——卸下淘宝光环该如何生存。

匹克欲“退港回A” 江南布衣走资本化道路不易

除了淘品牌想借由电商崛起的大势上市外,传统运动服装品牌匹克也开始进行私有化化运作。

7月26日,在香港上市的匹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匹克体育”)发布公告称,要约人许氏体育要求董事会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通过协议计划将匹克体育私有化。若私有化成功,匹克体育将退出香港联交所,许氏体育及其一致行动人将持有匹克体育100%股份,许氏家族将全部掌控匹克体育。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其私有化的目的是实行“退港回A”的计划。

分析人士指出,匹克体育之所以选择私有化回归A股,一方面是港股股价太低,几乎没有多少融资空间,另一方面,中国体育产业的升级和爆发,无疑将给国产运动品牌更大的想象空间。

内地设计师品牌江南布衣10月31日在香港上市,然而时尚零售低迷资本遇冷,JNBY江南布衣上市仅一个月差点跌破发行价。可见资本化道路不易,也不是上市了就能一劳永逸。

七、外资品牌不再统领中国市场 “洋优势”逐渐消失

2016年品牌发展寻突变 转型创新成主流-7.jpg

Olay玉兰油将在中国市场关闭30%的专柜

2016年11月16日,数百名消费者向《消费者报道》投诉,称Olay(玉兰油)天猫旗舰店(以下简称olay)私自篡改双十一活动规则,公布的“中奖”名单涉嫌造假。Olay做假的行为似乎“过于简单粗暴”,引发了消费者的愤怒。近些年,玉兰油的市场表现并不出色。

事实上,去年12月,玉兰油在美国市场的产品结构就已经开始了调整。据了解,宝洁去掉了玉兰油近1/6与品牌抗衰老定位不符或是销量不佳的单品,只保留了大概120个左右的单品。宝洁方面表示,在精简策略推广后,玉兰油在美国的主要面霜产品零售额增长了4%。但玉兰油在中国市场的调整,却一直不得要领。

日前,玉兰油母公司宝洁集团的全球护肤部门总裁Alexandra Keith在投资者会议上表示,未来将关闭中国地区30%的玉兰油专柜,并在中国市场打造成为抗衰老性的护肤品牌。

虽然玉兰油并没有为宝洁在市场上带来新突破,但是宝洁旗下的另一品牌SK-II却表现优异。SK-II 本季度在中国市场增速达到 10%,即便从全球市场来看,它也成为了拉动护肤品业务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露华浓重返中国

离开中国近三年,露华浓将要回归。近日,露华浓集团总裁兼CEO Fabian Garcia表示有意回归中国市场。两个月前,露华浓入驻天猫平台的“海外旗舰店”,这被业内认为是品牌正式回归之前的试水。其实,早在1962年,露华浓就进入了中国化妆品市场,但是受困于业绩的持续下滑,在对中国市场彻底死心后,2014年初露华浓毅然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并解雇了所有员工。业内人士表示,此次露华浓再度回归中国,受其他品牌强势冲击,若不改变固有的经营模式很难在中国市场有所发展。

八、本土日化陷低谷 创新成为品牌杀手锏

2016年品牌发展寻突变 转型创新成主流-8.jpg

上海家化“换帅”风波不断

本土化妆品领头羊上海家化“换帅”,11月25日晚间,上海家化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长谢文坚因“个人原因”辞去职务,辞职后的谢文坚将不在公司担任任何职务。家化随后宣布,聘任张东方为公司首席执行官兼总经理。

上海家化前脚刚宣布换帅决议,后脚即迎来一场实名举报风波。原上海家化董事长葛文耀在微博发表长文举报上海家化刚辞任的董事长谢文坚,称谢文坚用三年时间就掏空了上海家化,“这家有着优秀市场和财务基础的企业被搞得败落”。

作为平安集团任命的董事长,谢文坚执掌上海家化三年时间,却迎来家化业绩衰退和股价的下滑。对于葛文耀的实名举报行为,上海家化方面对媒体回应称,对于个人言论,公司不予置评。上海家化方面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关高管的交接工作按程序进行中。

相宜本草空降四位高管 选CS还是KA这是个问题

从IPO冲刺之路下车的相宜本草,不管是公司内部还是市场政策都在经历调整期,2016年,公司已经更换完四位重量级管理层,5月,前伽蓝集团营销总裁张昊上任相宜本草CEO,随后,同为前伽蓝集团高层的朱文良上任相宜本草CS事业部总经理。近日,两位国际快消品集团的高管也正式落户相宜本草,分别担任销售、市场部门的副总裁。

近年来相宜本草正在因主力渠道KA的疲软而遭受业绩的下滑,但其去年初大幅发力CS渠道,却被诟病新品不如人力,渠道政策也摇摆不定。

随着两位CS经验丰富的前伽蓝高层的加盟,以及两位KA经验丰富的外资快消企业高管落户,相宜本草未来的政策规划会指向何方,极为让人期待。

丁家宜重回市场需吸引新的消费者

在2015年8月重新回归市场的日化老品牌丁家宜为自己的2016年描摹了5亿元销售额的蓝图。

资料显示,丁家宜品牌为庄文阳于1995年创建,曾经创下年产值近10亿元的傲人成绩。不过,2010年庄文阳却将丁家宜以24亿元的价格出售给了科蒂集团,被接手后丁家宜销售业绩急剧下滑,成为科蒂集团的拖油瓶。2014年6月,科蒂集团宣布,将重组中国大众化妆品业务,并停止出售丁家宜护肤系列产品。在市场上消失一年多后,去年庄文阳低价回购了丁家宜。

丁家宜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消费市场,要从零开始,需要新的经销商体系、新的媒介传播,需要吸引新的消费者,虽然新品在互联网上首发,但是落地操作非常困难。所以,新品的推出短期内不会让丁家宜的现状以及整体运营达到正常运转状态。

立白推出“绿色健康产品群”

7月26日,立白集团在北京水立方正式发布“绿色健康”战略。发布会现场,立白携手中国轻工联合会、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中国香精香料化妆品工业协会等,正式启动“立白绿色健康战略”,同时,“绿色健康产品群”产品集体亮相。

据悉,“立白绿色生活研究院”一直专注于对消费者需求的研究与满足,致力于绿色健康产品和相关技术的研发;并通过不断推出“绿色健康产品群”,向全民传递创建绿色健康生活的理念,最终将绿色健康的产品普及到千家万户。在本次亮相的“绿色健康产品群”的产品中,含专利或原料认证多达17项,其中“立白不烫手粉”更是一举打破了洗衣粉“烫手”的传统,颠覆性的改变了粉类制剂的使用体验。

可以看出,在传统产业差异性越来越难以彰显的时代,创新成为了品牌的杀手锏,而且越是传统的行业越需要创新的能力以及预算。

九、奢侈品大牌“变中求利” 换设计师有喜有忧

奢侈品牌想要增加业绩,重塑形象,最简单有效的办法也许是更换设计师,不管效果如何,凭借多年在时尚圈的地位,多少能换取一些媒体曝光率和新闻热度,然而这是一个成功概率并不非常高的事情,有人欢喜有人愁,有些品牌更换了设计师却让你大失所望。

2016年品牌发展寻突变 转型创新成主流-9.jpg

DKNY前途未卜 创始人或将回归

时尚圈风云变幻,之前时尚品牌DKNY遭遇收购的消息如今已经事实,据悉美国服装制造及分销商G-III集团从LVMH收购Donna Karan International。这个引发了品牌设计师以及高层的换血,根据DKNY品牌确认其首席执行官Caroline Brown及其创意总监Maxwell Osborne和Dao-Yi Chow离职,他们将在年底前离开公司。而新东家G-III尚未宣布谁将监管该品牌,但有市场消息表示,创始人Donna Karan本人或将回归。

GUCCI换设计师 扬眉吐气业绩大涨

更换设计师以来GUCCI的市场销售业绩大幅度提升,连续两季,GUCCI用大胆、潮流的设计再次赢回了广大时尚粉丝的心,从设计师到作品,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时尚话题,比花多少钱做硬广都管用。

GUCCI自从由Alessandro Michele执掌以来,彻底颠覆以往的形象。刚刚落幕的时装周,更是将文艺复古的浪漫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Alessandro Michele将GUCCI重新带回巅峰。

不仅在服装上颠覆传统,Alessandro Michele更是设计了很多新款爆款的包包!现在基本大牌明星人手一个。如果要说2016年GUCCI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Alessandro Michele上任后诚然把Gucci带进了新世纪,接连推出好几款热门单品,可惜偏偏缺少一款香水。

大集团争夺高利润香水市场

2016年,不管是奢侈品集团还是化妆品集团,都热衷于收购香水品牌。过去两年香水领域的交易基本上都是由大型专业美容产品集团缔造。如果香水行业也有大小年之说的话,2016年显然收获丰硕。

雅诗兰黛集团就买下了Editions de Parfums de Federic Malle、Le Labo 和By Killian;欧莱雅集团并购了Atelier Cologne;科蒂集团则通过对宝洁集团美容业务的收购获得Calvin Klein、Chloé、Gucci、Hugo Boss、Marc Jacobs和Miu Miu等香水品牌,而原属于宝洁集团的Dolce &Gabbana杜嘉班纳品牌则被资生堂株式会社收购。最近,有消息称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集团计划收购法国顶级香水品牌Maison Francis Kurkdjian。

香水虽不是奢侈品牌的主营业务,但通常会被摆到关键位置。奢侈品牌高层也并不指望香水能赚来大批财富,它的深层作用在于吸引客流。相较于成衣和皮具,香水价格通常只有前者的十分之一,作为无形商品更便于品牌塑造梦想,传递情感。

十、直销企业热衷做公益 用善行回馈社会

2016年品牌发展寻突变 转型创新成主流-10.jpg

如新用公益回馈社会

直销品牌近些年在公益慈善方面的努力值得称赞。12月2日,在北京举办的2016中国社会责任公益盛典上,如新集团荣获“2016中国企业社会责任杰出企业奖”。

由如新集团设立的“NU SKIN 如新中华儿童心脏病基金”通过帮助救治先心病患儿,赋予儿童如新的生命,将社会长期负担转化为未来的社会贡献力量。让先心病患儿获得救治,只是一个命运的转折点,而更重要的是希望每一个重获新生的孩子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回馈社会,让善的力量循环发光、发热。

如新集团大中华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暨业务支持及法规高级副总裁李潮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路走来,如新秉持“善的力量”企业使命,积极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投身公益慈善事业,责任改变世界,担当成就未来,如新将在未来继续履行社会责任,以善的力量理念回馈社会。相信这种力量在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中将发挥更加积极深远的影响。

玫琳凯关注女性成长

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在盛典上荣获“2016年度中国社会责任公益慈善奖”。

玫琳凯(中国)化妆品有限公司公关总监周立羽表示,玫琳凯是一家以“丰富女性人生”为使命的企业,一直致力于关怀女性福祉,通过整合企业与社会资源,优化中国女性发展环境。玫琳凯与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合作,成立了玫琳凯女性创业基金,通过提供小额无息贷款,帮助女性成功创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贵阳第三届创业大赛 郭锦兰:“5万个小时”的渴望

下一篇:中国直销公司的陷阱与制度分析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1-21 21:58 , Processed in 0.466833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