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内向怎么了?求你别再劝我改了

2023-7-31 02:45| 发布者: 老橡树1| 查看: 343| 评论: 0

这些话肯定很多人都听过:
    你太内向了,要多出去跟不同的人接触。你看你,从小就这么内向,长大可怎么办?对不起啊,这孩子就是太内向了,也不太叫人。我不想跟你去那个聚会,太无聊了,我想在家里呆着。

从小被贴上“性格内向”这样的标签长大,内心很自卑,很想改变。被说内向,多半会感觉不光彩,似乎内向就是不好,内向就是能力低、呆板、木讷的代名词。

内向性格真的这么糟糕吗?我认为并不是这样的。性格没有好坏,认为内向性格不好,其实是对内向者的一种偏见和误解。任何一个社会,任何单位,任何职业,内向性格的人都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内向和外向一样有着自己的闪光点。

“你可能是一个羞涩的外向者,就像有着比生命还伟大的性格却怯场到会晕倒的芭芭拉·史翠珊,又或者你可能是一个毫不怯场的内向者,就像据说不爱交际却不为他人意见所左右的比尔·盖茨。”

接下来,我会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内向和外向到底指的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决定了内向外向性格?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性格优势?






01、内向和外向到底指的是什么?两者之间的差异在哪里?

内向的字面含义就是“倾向于内在”,与此相对应,外向就是“倾向于外在”。内外向的概念是荣格提出来的,荣格认为,内向性格者的精神流量流向内部,而外向性格者的精神能量则流向内部。

内向者往往被内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所吸引,而外向者则倾向于关注外部的生活和活动;

内向者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他们身边事物的意义上,而外向者则会投身到事件当中;

内向者会在独处时为自己充电,而外向的人则会首选社交活动;

外向的人倾向于速战速决,他们习惯迅速做决定,所以更适合处理复杂和带有冒险性质的任务,而内向者在处理问题的时候,步调更缓慢而且更有目的性,他们更喜欢在一段时间内致力于一件事情。内向者在面对金钱和名利的诱惑时,往往表现得相对淡泊。

虽然内向者和外向者差异很大,但是内向和外向并不是相互对立的,更不是截然相反的两种类型。每个人的性格都有内向和外向的成分,只是大多数情况下更倾向于某一端而已。






内向和外向之间的明显差异表现为:

①对刺激的敏感度不一样,内向者喜欢安静,外向者喜欢热闹

外向者更擅长应对外界环境的影响,也就是感觉器官接收到的所有刺激,外向者会从与外界与他人的交流和环境的推动力中获得能量和生活的乐趣。

大脑中的不同结构是造成内向和外向差异的根本原因。外向的人着迷于大千世界、丰富多彩的刺激,而内向的人更偏爱内心世界、思考分析的过程。

外向者比内向者更善于处理感官上的刺激,外向的人喜欢自己的运动。

与之相反,内向者喜欢给自己保留一些安静的空间,他们不喜欢太吵,哪怕没有人也没关系。他们不需要从外界获得刺激,在安静中就能够获取力量。

②神经递质含量不一样,外向者多巴胺含量高,喜欢追求风险;内向者乙酰胆碱含量高,寻求安全

有研究表明,在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大脑中,神经感觉中枢的活跃区域不相同。内向者大脑中负责恐惧的区域更加活跃,而外向者大脑对奖励的渴望更加强烈。内向者喜欢安全,外向者渴望奖励。

这是由于身体内神经递质分泌不一样。内向者体内的乙酰胆碱相比外向者含量更高。乙酰胆碱有助于集中注意力,促进记忆学习的活动。

外向者的大脑中含有更多的多巴胺,多巴胺能够促进肢体活动,促进好奇心,让人更喜欢追求变化,追求兴趣爱好,获得奖励。

生物构造的差异使得内向者和外向者会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愉悦自己,而这种差异反过来也影响着内向者和外向者的性格倾向。

乙酰胆碱的主要功能就是提高人们对安全感的渴求,比如我们身边性格内向的人,他们发生意外状况的概率相对比较低,通常他们会比较谨慎,但是那些外向性格的朋友刚刚相反,在多巴胺的作用之下,他们喜欢挑战,喜欢冒险。

对刺激的敏感度和神经递质的不一样,是内向者和外向者的差异所在。虽然不同的性格倾向会表现出不一样的特质,胆小或活泼,保守或冒险,但是我们应该明白,没有所谓更好的性格。内向或者外向只能说明他们擅长的领域不同,或者说,在不同的时刻,面对压力和挑战表现得不一样。






02、为什么人的性格有内向和外向之分,是由什么决定的?

我们的性格总是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生物遗传,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意识的探寻。我们来一一分析。

①生物遗传

简单的说就是从出生就具备,从娘胎里就有的,也就是平常说的基因遗传。

有研究显示,4个月大的婴儿已经能够表现出不同的性格倾向,科学家们甚至可以推断出这个婴儿会发展成外向型还是内向型的性格,其中最重要的区分标准就是婴儿对外部环境刺激的敏感度。

与外向婴儿相比,内向婴儿的神经系统对于强光、噪声、气味的刺激更加敏感,反应更加强烈。

当他们长大以后,他们对这种过度刺激也会更加敏感,所以可以大胆推断这样的婴儿大概率属于内向型的性格。

②社会环境

俗语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是强调环境的重要性。古代成语故事里的孟母三迁,还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都是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

同一根苗上的西瓜种子,最终长多大,长成什么形状,甜度多少和这颗种子播在哪里,什么样的环境,息息有关。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因包含了多种的可能性,而环境选择了其中的一种可能性来表达,从而形成不同性格的人。

遗传基因影响着人们和周围环境交流的行为方式,与此同时,周围的环境也改变着我们的大脑。我们的一生都在不断地积累各种各样的经验,一直在变化。所以每个人都需要经过第二自然的继续改造。第二自然就是我们的社会环境。

每个人都是在特定的社会群体和文化背景中出生的,所以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非常巨大。它影响着我们的大脑发育,影响着语言表达,兴趣爱好,甚至于影响我们所做的每一个决定。简而言之,一个人的大脑塑造不了性格,然而性格的形成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我们都知道,婴儿大脑的神经元连接是出生之后才发育完成的,因为神经元的发育必须经过与抚养人的交流才能完成。

如果婴儿一出生就把他扔到一个陌生的托儿所里,每天只是机械性地给他吃喝拉撒睡,不对他说话,那么这个孩子的神经元发育,和那些由自己的母亲或家人亲自照料的小婴儿相比,差异非常大。因为后者的抚养人会跟小婴儿有更多的交谈,爱和抚摸,这些都会促进小婴儿的神经元发育和发展。

总之,社会环境和生理构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我们影响着环境,环境也改变着我们大脑的结构和物质代谢。生理构造和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也影响着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特征的发展。






③个人意识的探寻

这是影响性格形成的第三个因素,同时也是最具有吸引力的因素。

什么是个人有意识的探寻?就是通过自由意志作出决定的能力,选择对自己重要的有意义的事情。

维也纳精神科医师维克多·弗兰克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在那里他失去了妻子、兄弟和双亲。当他从集中营出来之后,曾经的悲惨遭遇让他深思:为什么他能够幸存下来?后来他发现,求生意识和生存概率,取决于当事人是否看到未来生活的意义。

于是弗兰克创立了“意义疗法”,其治疗的核心就是要求人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意义。他认为,只有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一个人才能够活得充实、自在。

个人意识的探寻,为我们的性格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只有当我们拥有自主决定的能力,我们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因为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自己的生理特征,也没有办法完全改变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但是我们却可以做到自主地作出选择,选择生活的价值和意义,决定自己的行为方式。

什么才是重要且有意义的事呢?

武志红老师说,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我们终其一生的努力应该是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探测各种可能,然后长成自己的样子。

我们的性格发展和演变最终是通过生理、社会环境和自我决定的共同作用完成的。






03、性格没有好坏,但是每一种性格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我们应该如何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优势?

面对这个难题,西尔维亚·洛肯在《性格拼图》这本书中给了我们答案。我们可以根据下面三个步骤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拓展自己的舒适圈。

第一步,认识差异,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障碍。

你必须清楚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性格,你应当知道自己性格中有哪些特点,有怎样的优势和障碍。

认识到与自己性格相关的优势,优先级和需求,这样你才能判断哪些生活领域和活动对自己是有意义的。

心理学家米哈里·奇克森特米哈伊在1990年到1995年期间研究了91名艺术界、科学界、商业以及政治领域表现出卓越创造力的人。他发现,他们当中有很多人在青春期阶段处于社会的边缘,“因为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对同龄人来说都太不可思议了”,但也正是这样,他们得到了更多的独处时间来做感兴趣的事情上。

如果没有对自己有足够清晰的认识,你不会知道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在哪里,更不会花更多的时间去磨练从而取得成就。

对于外向者,要学会把自己巨大能量投入到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事情上,它会赋予生活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些是金钱名望,声色犬马,充满感官刺激的生活,无法给予你的深度。

对于内向者,为了去做那些对自己来说真正重要的事情,要敢于冒险。有的时候,真正的危机反而来源于固步自封。改变虽然需要付出代价,但也是长大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步,适当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适当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包括以下两种:

①利用自己的性格特征,完成对自己来说重要或者有意义的任务

歌德曾经在信中描述洪堡,“他一个小时的演讲内容,人们用八天的时间也无法从书本中读完。”

亚历山大·冯·洪堡是一个天生的科学家。他在宫殿中生活,可是这种生活让他觉得奢华乏味。父母过世后,他辞去官职,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成为一名独立的科学家环游世界。

相比传统的人文教育,他发现实地考察、钻研科学更适合他。对新事物的探索让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从事科研工作的同时,他还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外向优势,争取到了重要的支持者和资助者,享有很高的声望。

洪堡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利用自己的性格特征,完成对自己来说有意义的生活。知道自己擅长的领域,将自己的性格特征融入到周围的环境,然后只需要极少的能量就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取得辉煌的功绩。

②从事陌生工作,在必要时,接受任务中与自己性格相背离的工作

某个领域更适合另一种性格类型的时候,我们可能无法利用自身的性格优势。这时候,你可能会从事与自己性格相背离的生活。可能就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形,外向性格在某些情况下会做出内向的行为,内向性格会做出外向行为。

这并非坏事。根据需要,有时候你需要轻轻地推自己一把。

安静的革命家圣雄甘地是一个典型的内向者。记得我们前面说过吗?内向者更重视安全,不喜欢冒险。但是圣雄甘地不得不经常策划数千人的冒险活动。

生活在陌生的领域的确需要耗费很多的能量,并且由于自身性格的障碍,会给自己带来不同的风险和副作用。但是当你能够克服这种障碍,你会发现,等着你的是另一种更伟大的奖励。






第三步,进行能量管理。

无论是内向还是外向,最好只在必要的时候去探索陌生的领域,采取与自己的性格、内心相反的行为,然后尽快回到自己的舒适区。之前挥霍掉的能量可以在舒适区得到补充。

荣格曾经指出,持续远离舒适区的生活会令人精疲力竭,甚至引发疾病,因此寻找自我定位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想要找到这种定位,你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性格优势。比方说,外向者也会有自己的内向领域,科学研究,工程学,写作;而内向者也会有自己的外向领域,比如政治,教学,销售等等。

在不违背自己的性格特点和观念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身的特点来适应不同的领域,以取得特殊的成果。

如果你需要不断地远离自己的舒适区,那么一定要有意识地定时用舒服的方式进行自我修复,恢复能力。比如外向的科学家可以不定时地进行高强度运动以获取平衡,内向的作家西尔维亚·洛肯可以参加同事的访谈节目。归根结底,性格的舒适区域就是我们重获能量的地方。






总结

清楚地认识自己性格的优势和障碍,适当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定时进行能量管理,按着这三步,充分发挥自己的性格优势。内向和外向没有好坏之分,它仅仅只是为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特殊视角,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特殊途径。我们的性格类型塑造了我们,但并没有锁定我们。

爱默生说过,不要试图去改变自己,也不要试图让每个人都像自己一样,一个你就足够了。性格内向无须自卑,无须道歉,做自己就好,别人已经有人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2022年度中国直销十大新品品类

下一篇:宝宝加两大新品首秀:以科技、原创为利器,颠覆行业创新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1-21 20:32 , Processed in 0.13137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