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期“论道中和苑”在双零楼举行,姚志斌详解《致中和》

2023-7-22 15:28| 发布者: 阿阳937| 查看: 335| 评论: 0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合影)




(光盘空杯)




(用最贵环保夹子捡拾垃圾)




(参观“中”字书法作品展)




(参观中和文化文创)




(参观中和文化文创)




《致中和》书籍封面




(中和主义体现太极和谐原理)

2023年6月30日,第二十期“论道中和苑”在中原环保第一楼——郑州双零楼一楼中和苑进行。活动由河南省碳委会、河南省能效技术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现代农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华夏书画院、河南奇石网、“碳中和日”行动网络、世界徒步协会人与气候委员会(气候大学)协办。中和儒学创始人、中和养生推动者、《致中和》作者姚志斌,空间美学推动者、合十装饰创始人娄耘菘,资深媒体人、文化学者、禅艺网.云蝉书画院院长行瑜,河南奇石网.禅意网.云蝉网创始人、园林规划设计专家梁海峰,双零楼碳中和专家周林等参与了活动,“墨子绿色与和平奖”“世界禁赌日、世界控酒日”行动联盟发起人叶榄主持活动。
姚志斌,笔名主夫,1965年生于内蒙古四子王旗,1988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现吉林大学),获学士学位,现居河南郑州,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写作。辛勤笔耕十余年,汇聚古今圣贤智识,将《致中和》一书编撰成书,集修身、齐家、思危、居安于一体,使人从中和的角度知道如何内省、自律、外联。姚志斌说:近三百年来,人类文明的加速发展使宗教式微,使专制崩溃,使人性解放,使人心自由,但问题依然很多,有的愈发严重。比如,贫富悬殊、恃强凌弱现象在国家之间和国家内部还普遍存在;极端势力旧的未去,新的已来;东西方文化冲突日趋激烈;人类文明可能自我毁灭……倒悬之苦与致命之患并存,而根本问题千年、万年没变,始终仅此几条:天理良知何以合一?生而为人何以幸福?人世间何以长久太平?为中肯解答并妥善解决这几个古老的新问题,在往圣今贤的教导、指引下,我提出了一些新的古老思想和方法,首屈一指的是中和儒学。
何为中和儒学?《中庸》讲:“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句话的大意是:世间大道,在于中和;人间正道,惟致中和。西汉大儒董仲舒说:“能以中和理天下者,其德大盛;能以中和养其身者,其寿极命。”(《春秋繁露》)事实上,中和二字作为核心理念贯穿了儒学的整个历程,未来也将是儒学乃至人类的社会文化最重要的理念,基于此,本书提出了中和儒学这个概念。中和儒学是以中庸之道为世界观,以恪守中庸之道而从善如流、当仁不让为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居一执两时中为方法论,以构建和谐社会、迈向大同世界为理想,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生的一个理论体系。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尚书》)被奉为儒家的十六字心传,是传统儒学的重要思想。中和儒学继承了传统儒学的精髓,以“从善如流,当仁不让,天人合一,中庸和谐”为十六字宗旨。中和儒学用人性向善扬弃了人性本善、本恶这两种唯心主义人性论,认为只要不主动且长时间走极端,人就不失从善如流的本能;用“当仁不让”扬弃了“克己复礼为仁”(《论语·颜渊》),认为仁、善都是人心对天理的认知和顺应。人始终都在追求仁、践行仁,但社会的不同时代或个人的不同时期,人所认知的天理良知未必一成不变,赋予仁的含意便不尽相同。儒家历来讲究敬天法祖,惯常托古重言。中和儒学则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崇尚科学、理性和法治,把“克己守礼”和“当仁不让”相提并论。仁不断完善,礼便不可因循守旧。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礼在古代包括修养、自律等私德,还包括伦理、公德甚至律法,时代不同礼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中国人在一如既往地重视私德,强调明礼慎独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在公德和律法的框架内追求个人自由。中和儒学的“天人合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不同于鬼神信仰,中和儒学的“天”并不神秘,是客观存在且可被人认知的。“天”就是自然,“天理”就是自然规律。人顺天则活,人逆天则亡。人不能迷信天理,更不能伤天害理。中和儒学要做到:从善如流,当仁不让,天人合一。
何为中庸之道?中庸之道是最大的自然规律,是最高的人道准则。中和儒学正是凭借中庸之道这个世间大道、人间大法,才形成了取长弃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中和思想;才能对自然、人事进行超越与俯视,定位与定性,然后决定顺逆或取舍。中庸之道有三大规律:一生为三,极端倾向决定发展方向,万物归中。一生为三既是宇宙起源理论,也是事物衍生、变化、发展的规律。极端倾向决定发展方向揭示了事物的运动都“内含极端倾向并趋于极端状态”的规律。万物归中既指“中”是所有事物的终极归宿,也指任何事物的运动必然(反复)“归中”的规律。“三大规律”及由此形成的中和思想、居一执两时中的方法论,一改对中庸之道的认识碎片化、误解多的积弊。理性且科学的、可理解且可运用的、自成体系的中庸之道是中和儒学坚实的理论基础。人总想找到常胜之法、不败之术,而常胜不败之道就在天人之间,就在舍得一念。这个无处不在、不可抗拒的“道”,有人坚信是大能的主,有人认定是万能的神,但在中和儒学看来,它就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并非儒家独得,而是除极端思想之外的任何思想,在不同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有所信奉,因此,传统儒学不是中和儒学的唯一来源,中和儒学也不可能囿于包括传统儒学在内的任何宗派藩篱。
这些年来,我通过深入、系统地解读中庸之道,以及中庸之道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关系,阐明了“构建和谐社会,迈向大同世界”的必然性。和谐社会是大同世界的保障,而和谐社会的保障是恪守中庸之道。世界大同是大势所趋,也是圣贤理想。古往今来各种理想层出不穷,但大小同,质不同。大同的根本在于致中和,在于能够做到取长弃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小同受宗派藩篱束缚,因为失中违和而不能包容并蓄,总是企图以自设前提且内含极端倾向的理想及其方法,人为取舍不同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直至等齐划一。以侧重追求自由还是平等,可把理想分为两大类,每类之中都宗派繁多,但无论是哪类、哪宗、哪派的理想,只要不致中和就是小同,而理想越极端化就越自以为是,越不惜以“良知”之名悖逆天理,对他人强求一律直至你死我活。我从中和思想出发,结合历史与现实归纳出了三种人间冲突:文明冲突,文化冲突,利害冲突;提出了大同世界的三大前提:宪法国际化,军队国际化,货币国际化。“三大前提”之“大”,大在能解决大问题,大在通过去极端化而致中和,使人间再不会有普遍或长期的极端不公平,人类文明再不可能自我毁灭。相对于几大问题背后的顶级冲突,其他的人间冲突虽然都是局部、短期、低毁灭性的“小”问题,但无不关乎荣辱利害且无处不在,足以把人心塞满,让各种宗派千年、万年来始终在“小”问题上舍命相争,无暇顾及大问题。当地球逐渐变成了“地球村”,当顶级冲突造成文明自毁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人们逐渐认识到已无你死我活,只有同归于尽。这种预期让极端势力越来越无处容身,让人们逐渐都能做到并受益于取长弃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世界大同如此重要,但是,没有普遍的个人幸福,世界不可能长久太平,更不可能大同,所以,个人如何致中和才是本书论述的重点。
古今中外圣贤多有,他们虽分门别派,却无不智慧超群光彩夺目。在特定时代和特定前提下,他们都能证明“真理在我!”但是,遇事先审问前提是致中和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因而不可能对不允许反思、质疑的任何圣贤归宗认主,更不可能迷信愚忠。人因为做不到超越与俯视而容易迷信愚忠走极端,因为走极端而不可能超越与俯视。致中和就是借助中和思想做到超越与俯视,然后做到破除宗派藩篱,让每一个人,进而让每一个由人组成的宗派都知道为什么要看清,以及如何看清自己和他人相对于“中”而言当下的位置、性质,及以后的发展方向、利害程度;看清大家一直都在同一个框架内,共享同一套可以权衡利害程度的最大且最高的标准:中庸之道;看清通过居一执两时中,大家都可以做到取长弃短,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今人忙碌营生,醉心功名;成者昂扬,败者沮丧;才华横溢,进退失据;不时浑浑噩噩,经常迷迷茫茫;纠结无非是舍与得、天与人,痛苦莫过于不能开悟而得道。老子说∶“人之迷,其日固久。”(《道德经》)中和二字汇舍得勘破之法,聚天人洞明之理,超越舍得而俯视天人,只要用心修习,皆能感其诚正,受其启迪而幡然悟道:天理良知可以合一!生而为人可以幸福!人世间可以长久太平!
从前,凭着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还凭着四百年时间,西欧人一步步唤醒了人权、抑制了神权、学会了崇尚理性,并最终挣脱了封建专制的束缚,引领人类文明高歌猛进,飞奔又狂奔。未来,凭着中和文化三大支柱之中和思想、和谐社会和大同世界,再凭着一二百年时间,人类将一步步实现良知中和、社会和谐、国家和合,并最终实现国家消亡,世界大同。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不自今日始,而是源自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但是,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却让中华文化又一次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玉石俱焚很容易,复兴艰难路漫漫。继往圣绝学,赓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而再造新的、持久的辉煌,只有中和文化堪当大任,也只有中和文化可以赶上并重新驾驭飞奔又狂奔的人类文明,使其致中和而免于极端化。
之后,娄耘菘、行瑜、梁海峰、周林、叶榄等围绕中和文化做了各自解读。行瑜、叶榄向姚志斌赠送了“致中和”书法,并参观了由郑州市文联、郑州市书法家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的“中”字书法作品展和“中和文化文创”。当天是第32个碳中和日,大家还开展了清洁环境、垃圾分类、光盘空杯等低碳环保活动。
“今天,姚老师讲述了自己历时十多年创作《致中和》一书的心路历程,他十年磨一剑的治学和专注,让我非常感动。我去年读过《致中和》一书,深为他独特的宏大的理论构架所折服,我认为这是一本可以传世的书。《致中和》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全面地思考自然、社会与人生,并有所创新和完善。从俯视寰宇至高至上的大道理,到脚踏实地行之有效的小方法,都进行了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的剖析和解读,其中既有思危之道、居安之法,也不乏舍得之术。受姚老师理论的启发,我认为当下人类社会主要有三种主义,一种是社会主义,一种是资本主义,一种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中和主义,这个中和主义,既有社会主义的福利与民生,又有资本主义的竞争与自由市场,是目前社会治理模式中最好的。希望《致中和》这本书能为更多的读者所认知,为实现个体的身心中和、家庭中和以及群体的社会中和、国家中和、世界中和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叶榄表示。(文/王刘瑜、陈卓,图/皇甫致远)
相关活动一:王晨琛为王河村党员群众分享环保礼仪









5月 23日上午,应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邀请,全国十佳青年演讲家、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导师、环保达人、“绿色旅游世界行”发起人王晨琛来到河南省登封市唐庄镇王河村,为王河村党员群众分享环保礼仪,同时也拉开了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资助的王河村灾后生态恢复项目乡村振兴培训活动的序幕。
王晨琛首先阐述了口才演讲、实用礼仪、创新营销三大板块对乡村旅游的重要性,详细讲解了如何做自我介绍,如何做好旅游服务,并邀请听众到台前,就接待礼仪、引导礼仪、乘车礼仪、电梯礼仪等实用礼仪知识进行场景模拟示范。
王晨琛以《政务礼仪》为第二堂课,用幽默的谈吐、鲜活的事例、专业的术语为党员干部上了一堂生动实用而又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的礼仪课,例如,在工作场合添加微信时职务高的出示二维码,沟通时职务高的主动收场等。把深刻的道理蕴含在朴实的语言中,大家受益匪浅。
针对王河村目前正在打造生态康养旅游村的现实需求,王晨琛提出了“清洁就是礼仪,环保就是礼仪”的观点,她结合自己开展的“绿色旅游世界行”活动,向大家讲解了清洁和环保对于乡村建设的重要性,她鼓励村民们从现在做起,从家庭做起,积极参与环保,清洁乡村环境,为自己,也为游客们创造一个宜居宜游的良好环境。
据悉,王晨琛在清华大学教学十多年,是教育部COSE高级认证导师的导师,也是国际军运会特聘的礼仪导师。王老师积极投身公益,是“绿色旅游世界行”发起人、“公益课.道乡村”发起人、全国公益榜样人物,参与24本书籍创作,其代表作《出众表达-清华大学演讲课》在专业网站新书专业领域排名第一。其课程、演讲、故事被法国电视一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南昌电视台等报道过。大学教学及研究15年,实战及辅导19年,受邀到悉尼大学、墨尔本大学、印尼泗水国立大学等高校教学或演讲,学员来自中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玻利维亚、美国、加拿大等,遍布各大洲。
“今天能亲耳聆听在清华授课多年的王晨琛老师的讲课,感觉很受教育和启发,她是一位真正用爱践行教育的演讲家。另外,王老师送我的演讲口才书籍对我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很有帮助,我一定认真阅读。我希望更多人能像王老师一样关注农民的生存状态,讲述新时代农民的奋斗故事,助力乡村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郑州市政协驻村工作队雷学军表示。(图文/陈卓、韩语橦)
相关活动二:信阳民间用第280个“生态文明日”呼应“全国生态日”



(潢川县高楼村在开展活动)



(潢川县天桥村在开展活动)



(息县弯柳树村在开展活动)



(罗山县鹭保协会开展了280期活动)



(罗山鹭保在行动)



(罗山鹭保在行动)



(“生态文明日,志愿一小时”行动网络微信群)
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每年的8月15日设立为“全国生态日”,这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事件,必将会对中国乃至世界的环境保护产生重大影响。6月30日,河南省信阳市民间机构纪念第280个“生态文明日”活动在信阳市相关县区举行,呼应刚刚成立的“全国生态日”。
信阳市民间践行第280个“生态文明日”活动由河南省能效协会、河南省乡村规划设计研究院、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中部生态保育联盟、信阳生态网络、罗山县鹭保公益协会、潢川县魏岗镇高楼村、潢川县双柳树镇天桥村、息县路口乡弯柳树村主办,世界徒步协会人与气候委员会(气候大学)、潢川县环保志愿者协会、新县绿和公益协会、潢川县黄寺岗镇高店村、息县绿色少年、淮河印村、高楼村生态文明银行、高楼和字村老年银行、息县临河中学少年碳中和银行、“生态文明日,志愿一小时"行动网络、“世界禁赌日、世界控酒日"行动联盟协办。当日,各机构在当地组织了清洁家园、垃圾分类、光盘空杯等生态活动,营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据悉,信阳民间开展“生态文明日”活动起始于2017年,由十余家信阳民间公益机构和单位联合发起,活动由墨子绿色与和平奖发起人、河南省青少年生态环保攻坚行动形象大使叶榄策划,至今已经开展了280期,成为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千手行动的品牌公益活动,正吸引着更多的热心人士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除此之外,叶榄还在全国率先策划了“碳中和日”“乡村振兴行动日”,正在成为实践双碳理念和乡村振兴的抓手。
“2017年8月,我们息县在时任县长赵君峰、时任宣传部部长余金霞和和时任息县生态文明宣传大使叶榄的推动下,发起了官方的生态文明日活动,2017年12月延伸到了信阳民间机构。这些年来,我们弯柳树村在宋瑞书记的带领下,每到周五都开展生态文明日活动,如今已经成为弯柳树村的品牌和一道绿色风景。”第五届信阳市人大代表、息县弯柳树村村干部汪学华表示。
“在我们协会同仁中,每到周五开展生态文明日活动已经成了大家的共识。从2017年至今,鹭保协会开展了280期生态文明日活动,我们清洁鹭鸶林,保护幼鹭,垃圾分类,放生护生,通过系列活动很好地增加了协会的凝聚力。”河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会生态文化传播大使、中部生态保育联盟秘书长、罗山县鹭保公益协会会长罗青松说。
"设立生态文明日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它让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一种习惯,对于我们高楼村的乡村建设来说,已经成为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的一个好抓手。"全国文明村——潢川县魏岗镇高楼村支部书记、第五届信阳市人大代表宋保海表示。(叶鑫、胡荣娟)
编辑:意不尽网编辑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致中和》导读 | 吕玉波:努力把中医药临床疗效发挥得淋漓尽致(之四)广泛吸纳:医院殿堂与民间疗法

下一篇:冯友兰:致中和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1-21 20:43 , Processed in 0.11670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