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本师杨郁先生谈致中和

2023-7-22 02:52| 发布者: 章牛险| 查看: 310| 评论: 0

袁诚吾/撰文
昨晚戌亥之交,与本师杨郁先生谈《中庸》。
诚吾问:“致中和”能否说成“致中”与“致和”?
本师曰:只能说“致中和”,不能说“致中”或“致和”。
诚吾引《传习录拾遗五十一条-24》以辩之:
直问:“戒慎恐惧”是“致和”还是“致中”?先生曰:是“和”上用功。曰:《中庸》言“致中和”,如何不“致中”,却来“和”上用功?先生曰:“中和”一也。内无所偏倚,少间发出,便自无乖戾。本体上如何用功?必就他发处,才着得力。“致和”便是“致中”。“万物育”便是“天地位”。直未能释然,先生曰:不消去文义上泥,“中和”是离不得底。如面前火之“本体”是“中”,火之照物处便是“和”。举着火,其光便自照物。火与照如何离得?故“中和”一也。近儒亦有以“戒惧”即是“慎独”,非两事者。然不知此以“致和”即便以“致中”也。他日,崇一谓直曰:“未发”是“本体”,“本体”自是不发底。如人可怒。我虽怒他,然怒不过当,却也是此“本体未发”。后以崇一之说问先生。先生曰:如此却是说成功。子思说“发”与“未发”,正要在“发”时用功。
诚吾又问:此处不是也说“致中、致和”吗?
本师曰:“中”不能“致”、“和”不用“致”,只能说“致中和”!
诚吾不解,问:可以说“复性”,为何不能说“致中”?
本师曰:“复性”是去“性”之遮蔽,“致中”又是致“中”的什么?可以说“致性”吗?经典有“致性”的说法吗?
又问:为什么“中不能致、和不用致”?
先生曰:中是大本,是无条件的至诚;和是达道,是有条件的中节!何能致!何用致!
问:“致中和”如“致知”乎?
本师曰:大致不差!
问:“致中和”即“中庸”?
本师曰:然!
退而思之,阳明先生所坚持的“中和一也”,是很有眼光的,可惜未能及时给弟子说明不能把“致中和”分解为“致中、致和”。这可能跟当时的思维习惯等有关。
2021年12月10日晨记于贵阳观山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致中和》导读 | 吕玉波:努力把中医药临床疗效发挥得淋漓尽致(之四)广泛吸纳:医院殿堂与民间疗法

下一篇:《致中和》导读 | 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讲述:用科研之火点燃创业激情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1-21 20:55 , Processed in 0.11330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