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过财务独立,提早退休的生活?学会花钱才最重要

2021-12-15 06: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28| 评论: 0

[img=100%,18]https://p26.toutiaoimg.com/large/pgc-image/SNIR3dgCikx7vw[/img]

财务自由和提前退休几乎是所有年轻人的梦想。毕竟人人“内卷”,连小学生都压力山大。放眼望去,可能也就退休的老年人幸福感高一些。超前关注养老规划的中青年不在少数,清华大学去年发布的《国人养老报告》显示,超七成“90后”开始考虑养老规划问题,“80后”的相应比例高达80%






问题是,“退休”后的生活安排妥了,一个亿的“小目标”也到位了,可是怎么实现财务自由呢?存钱,是所有理财or退休计划的第一步。



豆瓣上,年轻人们成立了各种小组来交流存钱心得,有“丧心病狂攒钱”小组、“抠门女性联合会”小组、“我爱临期食品”小组、“用利息生活”小组……



图片来自网络

精致而精明,成为很多年轻人的消费观念,堪称“人间清醒”。大家存钱意识觉醒了,知道通过理财、副业来开源,也懂得谨慎花钱来节流了,为什么银行卡里的数字依旧不见涨呢?比尔·盖茨曾说,“巧妙地花一笔钱和挣到这笔钱一样困难。”

传统经济学认为,人们在花钱时是理智的,但近几十年兴起的行为经济学、决策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的理财消费并非想象中那般理性,而是被很多非理性的心理因素影响着决策过程,常常作出愚蠢的决定。股票套牢却还要继续持有;长年关注财经新闻反而理财收益更少……这些令人沮丧的现象背后,都存在着阻碍财富增值的陷阱如何规避这些陷阱?

行为经济学家为我们剖析了大多数普通人在做理财选择时的思考和行为模式,明确指出了其中错误的心理倾向,帮我们有效避开直觉带来的误区,更加理性地对待每一笔支出和每一次理财决策,真正学会理性、聪明地花钱,让财富增值更快。在众多的错误行为中,“心理账户”和“禀赋效应”,是大家常会掉入的陷阱。

01
被忽视的“心理账户”陷阱


俗话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本账,这话一点儿不假,甚至可以说我们心里都有好几本帐。
在这些“账本”里,有的钱来得容易,比如外快、退税、买彩票中的奖金,被视为“天降横财”,花起来往往就毫不手软;有的钱是你很努力赚来的血汗钱,或者是有特殊的纪念意义,你可能就会把它妥善保管,尽量不去动用。

这就是“心理账户”陷阱:对不同的钱区别对待,认为某些钱的价值低于其他钱的价值,导致了很多无谓地挥霍,也丧失了原本应得的利润
这其实是我们出于本性的习惯,并且非常难以捉摸。日常生活中,在我们进行资产配置时,既有长期目标需要的“大钱”,比如买房子的钱、孩子上学的钱、退休后的养老金;又有短期支出的“小钱”,比如吃一顿大餐或看一场电影。“大钱”往往都是整数,很少动用;“小钱”用于每天的柴米油盐等日常开销,如果每次都要仔细计算成本,那就过于琐碎了。“心理账户”就是为了应付这繁杂的计算量出现的,就像你收到工资后会把它分为生活费、房租、还贷、存起来的钱,我们的大脑其实也有一套类似的安排,把钱规划到不同的心理账户,就可以快速作出消费决策了。




问题在于,我们内心为每个账户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同样数量的一笔钱,由于分属不同的“账户”,就会受到不同的对待。比如,同样是一万元,分别存放在你的退休养老金账户和度假基金账户,你对它们的态度就会不一样。


如果你相信“此钱非彼钱”,为相同的钱赋予不同的情感和精神价值,这样做的后果是:你会花钱过快、存钱太慢或是投资过于保守,这些都会让你付出经济上的代价在小额购物时,心理账户会减弱你的自制力,因为被归为某一类的钱在你看来不那么重要。比如,你每天都要买水果、零食等,往往是毫不犹豫就把钱花出去了,可你有没有留心为这些小钱算过账呢?有一个概念叫“拿铁因素”,来自一个小故事,说的是一对夫妻每天早上必定要喝一杯拿铁咖啡,这看似是一笔很小的花销,但30年累积算下来,费用竟达到了70万元。生活中,像买杯咖啡这样的习惯性支出,就是“拿铁因素”。

当然,每个人的“拿铁因素”不一样,如果喝咖啡是你抵抗疲惫、保持好状态的必需品,那就不是可有可无了。你要注意的是那些集齐了色号却没拆封的口红,看到促销就下单的衣服,付了钱却没去过几次的健身房,这些花费对你来说没那么必要,削减之后也不影响你的生活品质。

02
喝奶茶的“禀赋效应”
“禀赋效应”是说,当一件物品归我们所有之后,我们会在心理上会高估它的价值;但如果这件物品落到别人手里,我们又会低估了它的价值。这有点像《小王子》里那句经典的话:“你在你的玫瑰花身上耗费的时间,使得你的玫瑰花变得如此重要”。用我们古人的话说就是“敝帚自珍”。比如,有两个工作机会摆在你面前,其他条件都一样,唯一的区别是第一份工作的工资高2000元,第二份工作可以多5天年假。本来你觉得两份工作都可以接受,2000元工资和5天年假的价值,在你心里是相等的。第一家公司先打电话通知你被录用了,你开始憧憬在新公司上班后的生活。不久后,第二家公司也打来电话要录用你,这个时候你十有八九会拒绝吧?你本来觉得两份工作没有多大区别,但当你接受了第一份工作后,你已经拥有的高出2000元工资的效用就增加了,相比之下,比你没有得到的5天年假更有价值,这就是“禀赋效应”。因为你已经默认得到了这2000元,失去它的痛苦,会大于得到同等价值的5天年假的愉悦。人们通常都厌恶损失,为避免“损失”这个心理感受,常常作出损失更惨重的决定,也错过了一些原本可能更好的机会。“禀赋效应”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当你习惯某件事时,你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把它“合理化”拿喝奶茶来说,如果你曾经沉迷喝奶茶就很容易理解,“喝奶茶一时爽,一直喝一直爽”,每天一杯变成了固定的“仪式感”,你可能觉得不喝就饿、累、萎靡不振。一旦环境变了,没得喝了,其实也并不会真的饿、累、丧失动力,这都是你为了“合理化”找的理由。





《增值陷阱》中还解读了“确认偏误”、“无视基本率”等影响我们理性消费和财富增长的陷阱。
这本书中,还给出了破解这些陷阱的实用建议,也被两位作者称为“值得深思的原则”,希望能够帮你避免在理财上遭受损失。相信听完本期「杨澜读书」,你会对这些“陷阱”看得更透彻,也能认清自己通常做决定的方式,这种自我意识会转化成真正的智慧,随之而来的就是运气和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在线光学检测装备研发与制造”项目摘得第八届“华创杯”创业大赛决赛第一名

下一篇:2021大湾区青年艺术家计划公布初选结果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1-22 17:36 , Processed in 0.311137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