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罗麦》:这部豆瓣4.6分的电影,并非毫无意义

2022-11-21 21: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51| 评论: 0

《寻找罗麦》或许不是观众一直在等待和寻找的那类电影。但站在另一个维度对影片予以评析,《寻找罗麦》或许也正是观众一直在等待和寻找、却在大银幕上久违的那类电影——敏感、细腻、诚挚、平淡中见真情。即使影片叙事云遮雾绕,演员在表演(尤其是台词)上也不时力有不逮,这仍然是一部值得被品味和咀嚼的电影,如青橄榄般入口微苦,却有回甘。



《寻找罗麦》海报

《寻找罗麦》是一部迟来的电影,从制作完成到院线公映,经过了五年之久。俗世沉浮,五年足以物是人非。这也是一次迟来的文学作品改编。影片的原著文本,是导演兼编剧王超的短篇小说《去了西藏》——《去了西藏》发表于《小说界》1998年第6期,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作品。部分观众因为《寻找罗麦》中的藏地风光,指责电影是在消费西藏和跟风近年来流行的风景明信片式文艺电影,并无道理。藏族宗教元素对于“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的《寻找罗麦》,是叙事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也构成对主线剧情的隐喻和互文。

《去了西藏》与《寻找罗麦》都是于时代气息上淡然疏远的作品——仿佛可以发生在任何时空背景下。小说和电影都不会让观众觉得陈旧过时,也是因为叙事主题只关乎人与人相交接的情感,无关时代,无关身份,无关族裔,也无关性别。《去了西藏》以线性时间叙事,将赵捷和李亦童年时期的相识和友谊作为叙事肇始;《寻找罗麦》将李亦的角色更改为法国人罗麦(Rohmer),又省略掉赵捷和罗麦的相识相交过程,让罗麦的死亡前置,作为电影的开场镜头,而叙事则以非线性的方式展开,通过李亦的回忆,零散拼贴出整个故事。习惯了商业电影叙事结构的观众或许会对《寻找罗麦》的剪辑方式颇有微词,其实影片在剪辑点的选择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看似凌乱,其实处处照顾到李亦意识流中对往事的片段式追忆,相当讲究。



“慧极必伤,情深不寿”。《寻找罗麦》是一曲失乐园的悲歌,是只剩下“坎坷记愁”一节的《浮生六记》,是六周夏日时光不再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也是更平常化的《单身男子》(克里斯托弗·伊舍伍德小说,汤姆·福特电影)和《轻轻摇晃》(本·卫肖主演电影)。整部电影都笼罩在死亡阴影之下,甚少对甜蜜过往的回忆。与原著《去了西藏》相比,《寻找罗麦》更苦涩,也更隐忍和隐晦。当然电影与小说是两种不同的叙事艺术,《去了西藏》是强调内心复杂意绪的小说,不乏大段心理独白式的描写;《寻找罗麦》对文本进行电影化改造,增添的情节丰富了对人物内心的外在化表意,也让“小叙事”背后的情感绵密交织,即使无声饮泣,一样痛彻心扉。观众可以指责《寻找罗麦》格局太小、缺乏野心,但无法否认影片试图传递的情感力度。



法国演员杰瑞米·埃尔卡伊姆饰演罗麦

电影以赵捷携了罗麦的骨灰远赴法国作为剧情叙事的开始。赵捷在法国重逢罗麦曾经的女友苏菲,知晓罗麦与苏菲曾关于堕胎问题发生争执。这一情节为小说中所无,是极精彩的一笔增写。电影也改写了原著中车祸事件的诱因,通过给两人不明朗的情感前景洒下浓重阴影,暗示车祸并非无妄之灾,是无可逃避的悲剧命运的提前。

堕胎事件与车祸事件,构成对罗麦的双重打击。罗麦陷入自责,并额外承担起(自己认为)赵捷亦应负担的部分责任。影片用赵捷与罗麦在酒吧外发生争执的一段戏,交代出罗麦内心的挣扎和矛盾。“同谋”一词从罗麦口中反复呐喊而出,是罗麦不无痛苦地意识到两人感情的破坏性——即使这段感情并无意于伤害他人,伤害仍然发生。罗麦远走遁世,既是为殒命的无辜者寻求解脱,也是为自认为“有罪”的感情寻求解脱。电影放大罗麦无以告赎的心境,让罗麦远走西藏的时间从原著中的数月延展到电影中的数年,又让罗麦的雪崩罹难不是意外事故而是主动赴死,都是在强化罗麦的殉难者心态。——这种殉难者心态是否合理另当别论。电影以赵捷的视角看待罗麦的死亡事件,赵捷从不甚理解,到渐有所悟,亦是“寻找”本心的过程。



韩庚饰演赵捷

《寻找罗麦》中的车祸,也让人想起《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那场为盖茨比带来直接死因的车祸。然而悲剧的发生,并非一朝一夕的意外。原著中李亦悲剧不可避免的原因,是赵捷对李亦情感投注的懵然无知;电影中罗麦悲剧不可避免的原因,既是罗麦背负上的两个无辜性命,也是赵捷在罗麦与赵捷在舞蹈队的搭档兼情侣朱莉之间的犹疑不决。电影不对剧情做传奇化的铺陈,男女情事都被极简略地用暗示性的画面交代过去,是不想让观众以传奇化的视角看待电影,而又与影片中角色的压抑和憋闷感同身受。

影片多次以互文和参差对照的方式,暗示赵捷和罗麦的感情。赵捷从巴黎赶往尼永,途中遇到一对恩爱的中法跨国婚姻夫妇,与赵捷的形单影只形成鲜明对照;赵捷在尼永恰逢本地举办橄榄节,一片欢天喜地和生机盎然,与赵捷带亡人骨灰返乡的凄惨冷寂亦形成鲜明对照;赵捷抵达普罗旺斯,前往罗麦家中,于乡野间遇到罗麦豢养的白马,白马在霭霭暮色中向赵捷施施然走来,与赵捷依偎相亲,同样是与两人昔日相伴而行情状形成鲜明对照。《寻找罗麦》是一部含而不露的影片,依赖观众于细微处发现影片的不写之写。



电影最重要的两处互文,是借用歌剧《蝴蝶夫人》和藏戏《朱玛》完成隐喻。原著中,赵捷与李亦,一学舞,一学画,李亦常听的是威尔第,赵捷则对古典乐缺乏兴致。电影中改为赵捷与罗麦均对《蝴蝶夫人》情有所钟。咏叹调《晴朗的一天》在影片中多次响起,是借巧巧桑对平克尔顿的思念,暗示赵捷对罗麦的怀念。电影中又增添重要情节,细细介绍藏戏《朱玛》,同样是借用《朱玛》中王子为朱玛转经祈福,抒发赵捷对罗麦的悼怀,而相当感人。



片中的藏地文化并非如一些人所言的“消费西藏”

影片使用偶像明星韩庚出演赵捷,相当有胆量。赵捷在感情上迟钝内敛,由一个大众印象里“木头美人”式的演员出演,其演技中的木讷生涩之处,倒隐隐合乎角色性情。电影借重演员外形上丰神俊朗的美少年之姿,但又避免让明星气质压过角色,采用的方法是在服装搭配上主张素静,又鼓励演员发胖,增添角色的入世感。大量的空镜头和沉默镜头,为演员藏拙。问题主要出在台词上。演员的声音太软糯,缺乏世事历练,中文念白相当露怯,倒是法文台词有几分清冷之感。赵捷在原著及电影中职业身份都是现代舞蹈团的编舞,电影中同样让演员来上一段现代舞,看得出疏于训练,身段僵硬。倒是赵捷跳藏戏的一段舞蹈戏,情感外放,较有韵味。偶像明星不甘于本色出演,挑战高难度角色,成功与否往往高度依赖于导演的调教。《寻找罗麦》并没能从演员身上彻底激发出角色所需的复杂和丰沛情感。



电影以赵捷夜宿罗麦卧房作为最后的情节段落。演员情绪酝酿充分到位,镜头安排既含蓄、又大胆。读过安妮·普鲁克斯小说的读者,或许还能记起小说临近结尾,描述恩尼斯“一觉醒来,有时伤心,有时高兴”的一段表述。这段情节没有出现在李安的改编电影里,被王超借用到《寻找罗麦》中,让人意外,也让人感动。赵捷梦中与罗麦重逢于藏戏《朱玛》,电影最后一个画面定格于摘下面具后的罗麦面容,也是既伤感,又优美。影片纵然有万般不足,结局的处理也还是看得出隐然有大师气象。



《寻找罗麦》大概很难称得上是通常意义上的“好电影”。电影在豆瓣网上的评分仅有4.6分,商业电影和文艺电影的观众都对影片质量颇有微词。这是一部关于人生缺憾的有缺憾的电影,也是一部相当主观视角的电影。影片好看与否,不依赖于表演也不依赖于情节,取决于观众是否能与影片发生情感共鸣。影片中的赵捷,多次呼唤罗麦的名字,然而call you by your name(以你的名字呼唤你)的结局,是只见伤感,不见甜腻。《寻找罗麦》没能完成对赵捷和罗麦的救赎,也没能完成对电影本身的救赎,但《寻找罗麦》对当代人复杂情感生活多面向性的切入,虽不成功,也总还是一次有意义的寻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关注健康饮食满足消费需求 罗麦科技新产品发布

下一篇:寻找罗麦5年终过审,韩庚回应:每部电影都有自己的命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1-22 02:08 , Processed in 0.327532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