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第一法庭”首任庭长张南一被割舌活埋,受刑时坚称“死了还要革命”

2021-12-13 21: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11| 评论: 0

2021年5月18日-5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与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策划开展的“回望红色司法路 寻根溯源再出发”采访活动在湖北启动第三站。


巍巍大别山,高高起丰碑。在大别山南麓,湖北省东北部的倒水河畔,有一块神奇的土地叫红安。1927年4月,当地农民协会根据董必武的指示成立了七里坪革命法庭,被誉为“中国革命第一法庭”,由此承载了一段风云往事。


七里坪法庭经历过动荡,记录着变革,也践行着“时势造英雄”的传奇佳话。这里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法治之源,也是中国革命最早法官烈士群体的故里,更是当代司法工作者不离不弃,坚守信仰的筑梦地。


时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再走七里坪红色司法路,感受为百姓伸张正义的呐喊,共话今朝司法为民的点滴温情。


2021年5月20日,记者团来到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七里坪镇柳林河村,见到了69岁老人张承诗,“张南一是我太爷爷,也是我们柳林河村最值得骄傲的人。”


在后山的绿树掩映间,有一块大石碑,便是张南一之墓,由于年代久远,上面的字已经被风雨侵蚀全无,下面便是张南一的遗体和当年的衣物。





张南一之墓。



01
人们都叫他“蓝衣先生”


当时在七里坪,只要熟悉的鼓声一响,老百姓便知道是张南一来了。


名义上是说书,实则是为传播革命思想做掩护。鼓面不大,一身布衣,一顶草帽,张南一的形象就浮现在眼前。由于他经常身穿蓝色布衣,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为“蓝衣先生”。




张南一(1878-1927),原名张香奎,早年跟着师傅学说书时,师傅就发现张南一特别聪明,不仅口齿清楚,记忆力强,还有点幽默。张南一勤学苦练,看了很多史书,还搜集了民间流传的大量故事,学了一年之后,师傅风趣地对他说:“你不用学了,再学下去,我就成你徒弟了。”


张南一出生于柳林河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时父亲病逝,弟弟天折,靠母亲纺线织布和讨饭为生。




柳林河村村旁的张南一雕像。

正因如此,他更理解贫苦百姓的疾苦。剥削老百姓的人正是土豪劣绅,他们横行乡里,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很多百姓都是敢怒不敢言,时间久了,穷人只能悲叹自己的“八字”和命运。


张南一意识到了问题的根源,决定通过说书唤醒百姓的思想。




张南一说书用的鼓。
每到一处,他便架起小鼓,鼓励老百姓翻身闹革命:“有贫农,坐田埂,自思自叹;叹只叹,我穷人,无吃少穿。天地间,都是人,应该平等;为什么,富与贵,贫富不均?天地间,人都是,父母所养,为什么,他该富,我该受贫……”


1926 年秋,北伐军攻克占领武昌后,黄安农民运动兴起,张南一带着对封建剥削阶级的仇恨,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4月,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地区农民协会按照董必武的指示,成立了以审判土豪劣绅为主要职能的七里坪革命法庭,张南一被选为首任庭长,上任的第一案就是公开审判自己的亲舅舅。


张南一大义灭亲之举赢得了老百姓的爱戴和尊敬,沉重打击了当地反动势力。人们口耳相传,说村里有个张南一,思想进步,侠肝义胆,是老百姓的希望。可是这话传到敌人耳朵里,张南一便成了敌人的“眼中钉”。



02
又一名革命斗士倒下了


1927 年12 月,国民党进占黄安,七里区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张南一也成了敌军重点通缉的对象。


一天晚上,张南一在张家湾亲戚家说书时被敌人安插的“坐探”发现,在群众的掩护下,张南一藏进一间房屋的夹墙里。敌人见找不到张南一,便对无辜的群众开枪,张南一终于忍不住了,他挺身而出,随即被敌人五花大绑,押到了七里坪。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张南一斩钉截铁地说:“头可断,血可流,不革命是办不到的!”






几天后,敌人在七里坪西门外挖了一个沙坑,用铁丝将张南一的肩胛骨和脚后跟穿起来,推到坑旁。


敌人用刀割掉了他的耳朵和鼻子,这时张南一的鲜血从面部流满了全身,昏倒在地。当他醒来时,仍喃喃地说:“老子死......死了......还......还要革命......”凶残的敌人又将他的嘴敲开,割掉了他的舌头。随后将他推进坑中,活埋至死。


张南一牺牲后,老百姓悲痛万分,可是一直没人敢去收回张南一的遗体,直到第五天晚,天空开始下起蒙蒙细雨,趁着敌军松懈,一个八岁的小孩在前面打着火把,村民一起偷偷把张南一的遗体运了回来。1928年3月,七里坪革命法庭因主席张南一的牺牲停止活动。



03
用这样的方式记住你


张承诗是张南一的曾侄孙,2003年入党,四年前是柳林河村的一名村干部,在张承诗看来,作为一名党员,最起码要对得起党组织,对得起先烈。


张承诗上小学的时候,就听很多老人讲,张南一既是老一辈的表率,也是村里的烈士,一直到现在,每年村民都要到烈士墓那里瞻仰,学习张南一的精神。




七里坪革命法庭陈列馆。

“现在虽然张南一的事迹已经过去了将近100年,可是我们还是会给后辈讲张南一的故事,让这个故事一代一代往下传,放在现在,就是让这些年轻人有担当,这对激发党员对党的信念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说到党,张承诗禁不住流露出浓浓的革命情怀。


“如今的生活环境好了,更不能忘本”。


五月正是农忙时节,张承诗告诉记者,如今村民们不用天不亮就起来收割粮食,有机器帮忙在田里干活。自己在柳林河村生活了快70年,最大的心愿就是守土有责。对于村里的年轻人,既希望他们走出去,又希望他们能够回来。




张南一的曾侄孙 张承诗。

张承诗说:“现在大家的法律意识也高了,你比方说原来村里脏乱差,垃圾乱扔乱放,现在村边都有个垃圾箱,大家都知道把垃圾扔在里面。普法就是这样,别看这些都是小事。”


记者团离开柳林河村时正值中午,张承诗的老伴正在烧菜,一口铁锅,几捆干柴,两盆野菜。




七里坪革命法庭里的梨头旗。

如今再跟村民说起牺牲的烈士,人们都会很平静地讲述他们知道的过往,然后偶尔冒出一句感慨:当年的人一心投入革命,很多人没结婚就没了,很多人结了婚也没有后代,所以特别清楚当年事儿的人不多。


记住英雄的方式有很多种,有的需要恸哭,用泪水化解荒芜,有的只需要静静珍藏,然后积蓄前进的力量。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人民法院新闻传媒总社作者:邢天然 | 图片:万紫千、中国网郑亮、红安县人民法院 | 编辑:邢天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乡村灵异之迷路

下一篇:“守望相助”一词的含义 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1-25 16:23 , Processed in 0.310246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