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 15:02| 发布者: 惜颜705| 查看: 207| 评论: 0
内容摘要:王一庵以格物之「物」为由主体自身(本)到家国天下(末)的逐步外推,再将此外推过程的工夫操作内缩至克己反身的敬修自持,以「身」为「本」而为沟通由天理到「身」(人心、良知)到「物」(百姓、天下万物)之轴心。更进一步,从诚意之「心之主宰」功能贞定良知现成可能导致的以见闻情识为良知之病,透过「身→心→意」的关联将「意」提升至本体论层次,成为修身工夫能准确践履之保证,展现出扼要直捷的工夫理论,与透过工夫践履所彰显之天道与人道的自然流行。循此思路,一庵的诚意说成为一种先天易简之学,显现出以「易简」为方法论意识的操作迹象,以此操作方法将工夫拉紧收摄于主体自身。显现为儒学修身传统在理学工夫论中展现出的「自然而然」之道。 关键词:王一庵、身、物、格物、诚意、自然
都道苍苍者是天,岂知天只在身边。果能会得如斯语,无处无时不是天。……真机活泼一春江,变化鱼龙自此江。…瑞气腾腾宝韫山,如求珍宝必等山。无心于宝自然得,才着丝毫便隔山。茫茫何处寻吾一,万化流形宣着一。得一自然常惺惺,便为天下人第一。…(《王心斋全集‧卷四‧咏天下江山一览增友》,页118-119)[5]
吾身是个矩,天下国家是个方,絜矩,则知方之不正,由矩之不正也。是以只去正矩,却不在方上求,矩正则方正矣,方正则成格矣。故曰物格。(《王心斋全集‧语录下》,页73-74) 《大学》曰:「物有本末」,是吾身为天地万物之本也,能立天下之本,然后能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王心斋全集‧答林子仁》,页151)
物之所取正者也,物即物有本末之物,谓吾身与天下国家之人。格物云者,以身为格,而格度天下国家之人,则所以处之之道,反诸吾身而自足矣。(《一庵王先生遗集‧会语》) 今先师云格即絜矩之义,物乃物有本末之物,絜度于心熟本熟末,机要得矣。于是一心修己立本,更不尤人责人。(《一庵王先生遗集‧会语续集》) 且先师说物有本末,言吾身本,天下国家为末,可见平居未与物接,以自安正其身,便是格其物之本。格其物之本,便即是未应时之良知。至于事至物来,推吾身之矩,而顺事恕施,便是格其物之末。格其物之末,便即是既应时之良知,致知格物可分拆乎?(《一庵王先生遗集‧会语续集》)
经书中凡言「自」字、「身」字、「己」字,俱是切要用功字面,不可轻易看过。如云修己以敬,人只看「敬」字重「己」字,便忽略了。吾日三省吾身,人只看「省」字重「身」字,便忽略了。又如《大学》自明自修,人只看「明」字「修」字重「自」字,便忽略了。盖此三字,皆是对人而言,皆是圣贤立本意也,推此类更多。(《一庵王先生遗集‧会语续集》)
或问:「正心、修身,莫有浅深否﹖」曰:「正心是就心上说,修身是就应事接物上说。那事不自心做出来。如修身,如絜矩,都是心做出来。但正心,却是萌芽上理会。若修身与絜矩等事,却是各就地头上理会。」(《朱子语类‧卷十五》,第14册,页490-491)
先生曰:「先儒解格物为格天下之物,天下之物如何格得?且谓一草一木亦皆有理,今如何去格?纵格得草木来,如何反来诚得自家意?我解『格』作『正』字义,『物』作『事』字义。《大学》之所谓『身』,即耳、目、口、鼻、四肢是也。欲修身,便是要目非礼勿视,耳非礼勿听,口非礼勿言,四肢非礼勿动。要修这个身,身上如何用得工夫?心者身之主宰,目虽视而所以视者心也,耳虽听而所以听者心也,口与四肢虽言动而所以言动者心也。故欲修身在于体当自家心体,常令廓然大公,无有些子不正处。」(《王阳明全集‧传习录下》,第1册,页130)
万物皆备于我,旧谓万物之理皆备我心,则孟子当时何不说万理皆备于心?孟子语意犹云视天下无一物非我,总只是万物一体之意,即所谓仁备于我者,备于身之谓也。…万物皆备我身,以一身体万物(《一庵王先生遗集‧会语正集》)
良知善应处,便是本体,…后儒病求之者,遂事支离,不得其要,从而指示本体,立论始微,而高虚元远之蔽所自起矣!(《一庵王先生遗集‧会语正集》)
特诚意一言,关系总要,良知真宰,自慊不欺,则诚于中者,必形于外,不独内克其心,宽广而正,抑且外润其身,舒泰而修,又不独畅于四支,而赫喧宣着,民不能忘,抑且发于事业,而亲贤乐利,没世感化,是则诚意通于修齐,达于治平,非止为正心之要而已。(《一庵王先生遗集‧会语正集》)
物格知至,方纔知本在我,本犹未立也。故学者既知吾身是本,却须执定这立本主意,而真真实实反求诸身,强恕行仁,自修自尽。如此诚意做去,方是立得这本。若只口说知本在我,而于独知之处,尚有些须姑息自诿,尤人责人意念,便是虚假,便是自欺,自欺于中,必形于外,安得慊足于己,而取信于人乎。(《一庵王先生遗集‧会语》)
「诚」是工夫操作的执行方式,诚意工夫的操作,其所主于对治者,亦即是「意」的范畴。那么,「意」在王一庵的理解中,又如何被定义?首先,就反面而言,王一庵反对以意为心之所发,并依此而产生的动念审查的察私防欲工夫,在〈诚意问答〉中,一庵指出: 朱子所注,未为不是。但后之学者,遂分所发有善恶二端,殊不知格致之后,有善而无恶,若恶念已发,而后着力,则犹恐有不及者矣。(《明儒学案‧诚意问答》,页869)[16] 未发已发,不以时言。且人心之灵,原无不发之时,当其发也,必有寂然不动者以为主,乃意也。此吾所以以意为心之主宰,心为身之主宰也。子姑无以言语求,久之自当有得。(《明儒学案‧诚意问答》,页869)
意略在前,主意立而后志趋定矣。然篇首定而后能静,定字本应意诚,注云志有定向,亦是说主宰定也,志与意岂相远哉。(《一庵王先生遗集‧会语正集》)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爱身健丽登陆美国数日 销量突破百万瓶
下一篇:明清之际哲学:珍生务义、善恶循环、顺逆一理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19 02:15 , Processed in 0.278662 second(s), 29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