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林奎的哈药往事

2024-3-13 20:03| 发布者: 醉于山水| 查看: 449| 评论: 0



如果不是因为姜林奎落马被查,估计很少有人还会记得哈药集团。

打开百度,这个一度以医药竞价排名为主业的网站,跳出的相关搜索竟然有一条是“哈药集团黄了吗?”

作为曾经的医药王者,连这点小问题都没维护好,哈药真显得有些英雄迟暮。

2000年,哈药集团撒出11亿广告费。那一年北京二环内房价5000左右一平,差不多能买20万平,按100平一套房算,2000套。如果持有到现在,均价10万一平,差不多200亿。

那时候的李彦宏还在中关村的小房子里,为百度怎么赚到钱而发愁。看着电视里何炅和李湘在《愉快大本营》节目上又叫又跳,他暗自感叹自己为什么投错了互联网这个胎。于是乎,李彦宏有了个大胆的想法:把百度卖给湖南卫视!

当然百度最终没有卖,也可能是因为湖南卫视根本就看不上百度。而我们话题的主人公哈药集团也根本看不上嘻嘻哈哈的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广告标王才是哈药的目标。鄙视链就是这么形成的。

20年后,世界正好颠倒了过来,百度所代表的互联网行业成为人人口中在说的话题,电视开始要贴互联网的冷屁股。而哈药集团,就像百度跳出来的搜索条一样,“黄了吗?”

01

姜林奎曾经是哈药集团的掌门人,准确的说,是哈药集团最辉煌时期的掌门人。

哈药是哈尔滨人的哈药。哈药鼎盛的时候,只要从哈尔滨太平机场一出来,就能看到到处都是哈药的广告牌,让初来乍到的人感觉哈尔滨是为哈药而存在的。

在这个城市名片一样的企业里,姜林奎一做就是30年,从刚进哈尔滨制药三厂时期的工艺员、技术员,一直到哈药三厂的厂长、党委书记,可谓一步一个脚印。

在建国初期,老的国有企业、学校、医院等基本都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只排编号,没有厂名。哈尔滨原本有几十个制药厂,三厂是1949年建厂的,一厂是1950年建厂,基本与共和国同龄,六厂成立于1977年。

1989年,哈尔滨组建成国有控股的哈尔滨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本市属的31个制药企业被收归到一起,成立哈药集团。此后,一厂和二厂合并,成为哈药总厂;三厂更名为三精制药,合并了四厂;六厂则在1988年与七厂合并。随后,哈药集团于1991年登陆资本市场,成为国内最早的上市公司之一。

但这并没有多光彩。熟悉中国资本市场的朋友都了解,早年上市的国有企业大部分属于政府“甩包袱”的性质,抱着靠市场资金盘活国有资产的想法才给的上市票。当年有的省份还有些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认为公司上市影响国有经济形象,给了上市门票都不要。当年的上市资格是可以转让的。

哈药股份上市后一直不温不火,也就不奇怪了。直到1998年集团计划注入优质资产,哈药才一举成为国内受关注的焦点。因为从那一年开始,“哈药模式”来了。

02

在医药营销领域,“哈药模式”已经是个曾经的概念了。虽然落伍,但也不乏脑白金、葵花、修正等前仆后继地还在继续玩。“哈药模式”指的是砸广告换取销售量增长的粗暴手法,论起来,这可能是互联网“烧钱模式”的祖宗,比共享单车、什么什么咖啡的,不知道厉害到哪里去了。

客观地说,与其叫“哈药模式”,不如叫“三精模式”,因为哈药集团猛砸广告的手段始于姜林奎治下的三精制药。

1996年,三精没有投一分钱广告,当年公司亏损;1997年投放1000万元,销售额达到1亿元;1998年投放2000万广告,销售额达到2.2亿元,到了1999年广告投放到2亿元,销售额高达8.6亿元。

据说,三精的做法是受当年三九胃泰的启发。20多年过去了,历史已不可考。就连吴晓波在《大败局》中也没有记录到这一段故事,他写下的是稍后“醒悟”过来走“哈药模式”的哈药六厂,摘录大意如下:

1999年,哈药六厂的业绩开始往上猛窜:营业额放大4倍多,达到10.7亿……这里的主要原因就是广告费用大大增加了。在1999年11月中央电视台举行的黄金时间广告招标会上,当时还不怎么出名的哈药六厂喊出一个令人注目的价钱,为自己的“泻痢停”争取到了一个重要的广告时段。从此以后,几乎所有上星的电视台都开始大量播出它的广告。



(图为2005年央视广告招标会现场)

姜林奎从哈药三厂起步,直到三精制药完成股份制改革,并成功借壳天鹅股份上市才离开。可以说他是三精制药超常规发展的操盘手,也是“哈药模式”的始作俑者之一。

2004年,哈药集团在全国首推产权制度改革,引入外资。姜林奎被提为哈药集团总经理,配合党委书记、董事长郝伟哲,登上了更大的舞台。从那时起,哈药拥有了三精制药和哈药股份两个上市平台,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医药体系。

当时哈药还很低调地提出“2010年进入全国医药前三位”的奋斗目标,毕竟前有华北制药、广药集团,后有太极、新华、鲁抗。不过郝伟哲和姜林奎的担忧是多余的。2006年开始,哈药集团就荣登工信部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榜首,并盘踞这个位置长达5年之久。

03

盛极而衰,这似乎是中国企业的宿命。

哈尔滨满城皆是广告牌的年代,正是哈药最火的时候,也是姜林奎最风光的时候。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等身加上公司业绩喜人,按东北话说,人就容易“得瑟”起来。

2011年,哈药集团六厂在其官方网站上挂出一组内部环境照片,显示公司主楼异常豪华的建筑和装修。新华社是这么描述的:

外观是法国凡尔赛宫的建筑风格,内部走廊内全是实木雕刻,并用金箔装嵌,每个天使都活灵活现、形态各异。



(哈药六厂办公楼和内景)

如果觉得配图太小,您也不用打开细看了。简单地说,就是土豪啥样他啥样。管他什么东方西方,一个字:按最贵的整!

这栋2004年开始兴建的建筑,记录了哈药的辉煌,也预示了哈药的衰败。

命运都像安排好的一样,从2011年照片上网开始,哈药的业绩就急转直下。2010年卫生部发布限制抗生素滥用的政策,哈药总厂的原料药制剂业务首当其冲;2012年开始《广告法》实施,哈药模式不再百试百灵,广告投入不但没能拉动销售,反而拖累了利润;不仅如此,哈药重销售轻质量的隐患开始暴露,频繁陷入环保门、传销门、假药门、违规宣传等一系列负面信息之中。

2011年,哈药集团让出了百强榜的榜首位置。同年,郝伟哲退休,姜林奎调任国资平台哈尔滨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任副总,在哈药从巅峰掉落的时候,两人正好同时离开了。哈药上下开始变得有点焦头烂额。

两会上再也听不到姜林奎高谈阔论哈药的发展规划了,2012年时,姜林奎赴任国资委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开始了他人生新的旅程。姜林奎在任央企专制外部董事期间中规中矩,曾任中盐总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集团和中国通用技术集团等央企的外部董事。与其他160多个专职外部董事一样,姜林奎有着丰富的国企管理经验,年富力强,应当是有机会更上一层楼的。

留在姜林奎身后哈药的却是个难以收拾的摊子,但那时还没有烂。

2014年初,三精制药董事长刘占滨在立案侦查期间,在医院体检时趁监护不备,跳楼身亡,这件事彻底把哈药捅漏了。当时传言此事与三精广告经费有关。



一个人的死可以掩盖很多秘密,但也有可能的是:过了5年多了,还是盖不住。

04

哈药从那以后开始变得一蹶不振。一方面新任领导经营风格和理念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外界环境在发生巨大的变化,靠几十年前的老套路并不是总能解决问题。

郝伟哲时期入股哈药的中信资本和华平投资也是有苦难言。华平在2017年投资到期后,将22.5%的哈药集团股份全盘转给了中信。中信不能像美资的华平一样一走了之,只能期待于2018年开始的省级国有企业混改能给自己带来更多的话语权。

混改启动时,中信资本对哈尔滨市国资委提了明确要求:机制必须要改,用人必须要改。

中信为哈药引进了美国知名的保健品品牌健安喜(GNC)。不熟悉这个牌子也没关系,安利总知道吧?GNC当时已经连续两年亏损,中信通过购买可转换优先股的方式,试图以最低的成本弯道控股GNC,借此充实哈药的产品线。毕竟哈药旗下还有一个直销牌照。没错吧?知道安利就行。

计划是不错,只是如果GNC还是扶不起来,哈药手里的优先股要不要转换就是个问题了。

中信资本信誓旦旦。今年3月份,挖来了前诺华中国区总裁徐海瑛出任哈药集团总经理,徐海瑛还带了她在招商局时期的同事肖强以及前朗生医药中国区总裁刘帮民,任哈药集团副总。



(图为徐海瑛)

这显然是个有国际战略眼光的管理团队,和哈药以往自体繁殖的管理层有很大的不同。只是不知为何,3月22日,上任不到三周的刘帮民就辞去了副总一职。哈药的转型能否继续,有待观察。

文末照例放个小彩蛋:徐海瑛,医药圈的应当都有所耳闻,她丈夫叫刘维泽,这又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引入战投实控人生变?哈药:股权转让还需进一步商谈明确

下一篇:“广告大王”哈药日暮途穷,其它爱砸广告的老牌药企们现状如何?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19 02:35 , Processed in 0.264081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