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再出发,苏州这样干

2023-10-24 17:15| 发布者: luly靓| 查看: 587| 评论: 0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

疫情没有阻挡苏州开放再出发的脚步。截至3月18日17时,规上工业体量超过3.3万亿元的苏州,规上工业企业复工率达到100%,复岗率86.83%。站在发展的十字路口,苏州正以吴人之巧慧“绣”出开放新版图——

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苏州的发展机遇与瓶颈并存。着眼于实现增量与高质量动态平衡,苏州选择开放再出发。

再出发,并非抛弃传统优势,而是打破常规思维,一个“再”字,道出关键所在:改变传统发展路径依赖,不吃老本;改变自我满足心态,干事创业。

有专家评价,苏州开放再出发,正是当下中国之变的一个缩影。

突破天花板,热力哪里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以壮士断腕、刮骨疗伤的决心,积极稳妥腾退化解旧动能,破除无效供给,彻底摒弃以投资和要素投入为主导的老路,为新动能发展创造条件、留出空间,进而致力于培育发展先进产能,增加有效供给,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孕育更多吃得少、产蛋多、飞得远的好“鸟”,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记者来到江苏太仓刘家港,见到一片繁忙景象。这里毗邻上海。600多年前,郑和首次下西洋,就是从这里起锚;苏州的丝绸、茶叶、瓷器登上宝船,从这里走向世界各地。

相较于2500年的建城历史,改革开放的苏州如转瞬一瞥,但足够惊艳。“苏南模式”,让苏州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如今,苏州一天所创造的经济总量相当于20世纪80年代初一年的数值。

到2020年,苏州火热程度已可以浓缩到以“小时”来衡量:

1月2日,江苏省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上,开工产业项目共252个,总投资1911亿元。

24小时后,“苏州开放再出发大会”上,现场就签约556个重大项目,投资总额7359亿元。

就在这次会上,四幅热力图将现场“引燃”:106条投资考察线路、230个平台载体、68.8平方公里产业用地区域、175个合作项目和718项合作需求。

此后,不到100个小时,各地已分解落实:

——苏州工业园区,58个项目集中签约、落地。

——吴江区,同里天空之城总部基地落地。

——常熟市,有10个项目签约落户。

“苏州之热”扑面而来。“热”的背后,是苏州干部群众寻求发展突破的急迫心情。

用经济密度来衡量,今日的苏州一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创造超过2亿元GDP,在全国遥遥领先。然而,一些企业受制于低端出口加工,工业企业从2014年起增长放缓。修复低效这块发展短板势在必行。

通过大量调研,苏州人找到问题症结——二八效应:苏州效益较高的工业用地大约占总量的20%,创造了80%的税收;反之,其余80%的用地,却只贡献税收的20%。

与很多城市一样,苏州工业用地指标一度逼近极限。面对逼仄的土地空间,怎样进行招商,曾一度让政府犯难。

如何解题,答案就在四张热力图上。

苏州城区西北角黄桥街道,是热力图上的一个点。以前,这里是典型的老工业镇,用地达到极限。现在,他们在0.4平方公里的产业用地上规划高层厂房,平均容积率由之前的不足0.5,提升至2.5。腾笼换鸟后,可一次性置换出近2平方公里的乡镇工业用地。

在苏州,土地开发强度大与挖掘空间资源之间并不矛盾。记者仔细查看热力图,最大地块,超4平方公里,位于张家港;最小地块,在土地紧缺的姑苏区,也推出了2块。今年,苏州新推出的68.8平方公里可用产业供地,就是这样被一点一滴抠出来的。

“亩均产值”是衡量经济效益相对准确指标。苏州对5万家工业企业摸底,发现一组重要数据:其中,A类企业(亩均税收47.47万元)和B类(亩均税收10.67万元)占总数一半以上,贡献了全市95%的工业税收。反观3000多家D类企业,亩均税收1.46万元的,只占总数不到8%。

分类施策,苏州提出了差别化发展政策,让A类、B类工业企业享受到税收减免。从今年开始,对D类企业加收电费倒逼转型。

多重政策叠加,调控效果显现,D类企业不断减少。过去4年,仅高新区一地就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11家,盘活低效用地4630亩。

记者来到高新区的NGK(苏州)环保陶瓷有限公司,公司从生产、研发、销售到行政办公,都集中在一栋楼里。上个月,企业占地108亩的二期工厂投产,预计亩均税收将超100万元。

向高质量发展转型,政府不能只看企业经济总量,而是要“亩产论英雄”,讲究高质量的发展。对此,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张焱评价:“一个地区的强,关键在于工业强。而工业真正的强,必须依靠高质量的企业来支撑。”

“螺蛳壳里做道场”,这是苏州人的智慧,更是发展决心。

“只要是符合苏州未来发展定位的产业,我们用地一律保证,要多少地有多少地,要多少空间有多少空间。”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蓝绍敏底气十足。

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给苏州经济注入了新动能。2019年1月至11月,苏州进出口总额达2924.8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份额提升至21.4%。

发展不能空喊口号,要杀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在苏州,这已成为一个新共识。

十年磨一剑,定力哪里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提出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开放促进我们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最近,苏州有一个消息振奋人心。信达生物制药(苏州)有限公司把中国原创药卖出了15亿美元“天价”,这是国内企业第一次把创新生物药的国际市场,授权给世界500强制药集团。2011年入驻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的信达生物,蛰伏近10年,终于发力。

众所周知,医药产业的发展门槛很高,长周期、高风险,投资生物医药,就相当于投资科研,很多地区也热不过三五年。生物医药产业,为什么能在苏州扎根?

“一个生命科学公司,哪怕只是中小企业,一落户苏州,就会有相应支持政策。公平的营商环境,让市场有信心,企业愿意落户。十年磨一剑最终让产业获得从0到1的新生。”在苏州工业园区生物产业园负责人庞俊勇看来,园区和企业能耐得住寂寞搞科研,完全得益于优良的营商环境。

在昆山生物医药产业园,小核酸产业同样也正处于业内风口,备受业内关注。目前,5个新药已处临床三期,“做核酸、到昆山”成为业界共识。

“十几年了,这里的产品处于研发阶段,没有产生直接税收,但是昆山市委、市政府非常支持,换了六任一把手,产业园一张蓝图干到底。”昆山生物医药产业园负责人荀标告诉记者,小核酸的发展得益于当地的营商环境,政府没有盯着眼前利益,而是投入真金白银,将产业扶上马,还送一程。

敢于为未来买单,恰恰体现苏州人的高明之处。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之初,苏州就尝试新模式:政府搭建起生物医药产业平台,引入专业孵化团队,输送优质项目;政府按照市场规律办事,负责宏观规划和考核,让专业团队具体运营,共同撬动资源服务企业。

十年深耕定力,终于繁华绽放。

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已连年保持20%~30%的增长,企业已有3000家。不到两年时间,港股新上市的生物医药类公司,苏州板块占了将近一半。

“在转型期,苏州果断按下重塑新营商环境加速键。”苏州科技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徐天舒认为,苏州营商观念正在跃升——不赚快钱,做,就作长久打算,反而给市场带来稳定预期。

十年磨一剑,看似是慢了,实质上,通过营造出比其他城市快一步的营商环境,反而坚定了企业转型升级的信心。

慢与快,静气与冲劲,在苏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诠释着这座古城的开放活力。

面对激烈的城市竞争,以营商环境为突破口,苏州找到自己的城市哲学:政策上再加一点。

人才,加一点。3年内,苏州将引进1万名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端人才;年薪高于40万元的高端人才,按个人薪酬5%至20%给予每年不超过40万元的奖励。

“苏州对高端人才的奖励政策,人有我必须有,可以加一点。”苏州市委常委、副市长王翔说。

项目,加一点。3年内苏州滚动遴选1000家创新型项目企业,参照国家高新企业所得税政策给予3年奖励;3年内新建科技创新载体100家,对具备重大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给予最高5000万元支持……

蓝绍敏表示,任何一个好项目,苏州比任何城市可以再加一点。

加一点的背后,是苏州有把营商环境一挖到底的勇气,是苏州开放再出发的诚意。

点滴汇聚,如大潮滚滚,营商环境的变化,给苏州带来新的发展红利:

——传统优势再升级。太仓从“德企之乡”转型为“中德创新之城”,集聚了320多家德国企业,在中德创新园每平方公里德企密度达15家,其中制造业德企约占全国的10%,亩均产值、利润、税收分别达1400万元、150万元和110万元。

——全球资产配置新版图。仅相城一区就在日本、以色列等国揭牌设点,做到点对点招商和科技合作。到2022年末,苏州将在全球布局建设50家海外离岸创新中心。

——营商环境推出“苏州最舒心”标准服务。苏州对减税降费落实情况进行审计,截至去年9月,共向455家企业退回资金2.24亿元,并促使相关部门优化服务流程。

苏州,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诚如一位苏州干部所说,苏州营商环境的提升不会止步于此,继续找到苏州新的比较优势,提升城市新的软实力,便可从容应对未来竞争。

锚定再出发,干劲哪里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要做发展的开路人”。

“填好资料后两个小时就领到了电子营业执照,做梦也没想到能成为一名创客。”昆山的外卖送餐小哥孟鹏超,是“好活”App上第10万名个体商户,通过“好活”平台,他能独立接单,与企业直接合作,让收入提高。

“好活”灵活便捷的用工模式,得益于昆山市副市长在平台成立一年内,两次带队市高新区、市监局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上门为这家民营企业提供服务。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通过反复论证努力,他们成功打通“好活”平台与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工商登记接口,由此,在昆山首创了全国线上“一次也不用跑”的快速个体户办理系统。

在苏州,记者耳闻目睹的干部敢闯敢干的事例不胜枚举。

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

在改革开放中,苏州党员干部汲取了这里特有的人文精神,将“无畏”“为民”体现得淋漓尽致,孕育出苏州“三大法宝”——“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

20世纪70年代的张家港被称为“穷沙洲”,昆山是苏州所属县市排名最后的“小六子”,苏州工业园区的启动更是晚于国内第一批国家级开发区整整十年。而如今,张家港进入中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前三名。昆山跃升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首。苏州工业园区更不用多说,早已成为苏州的城市地标。

在苏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过太多的奇迹。奇迹的创造者们,有着统一的特质:敢闯敢干。

带着张家港全力拼抢的老书记秦振华、打造昆山产业园的老县长吴克铨、想方设法让群众富起来的常熟蒋巷村好书记常德盛,这些老一辈的干部不怕困难、奋勇争先。“外企党建破冰者”苏州三星党委书记李成春,“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检察官王勇,“最美奋斗者”亨通集团党委书记崔根良,这些新一代的党员干部们,手握接力棒,继续谱写着苏州再出发的新篇章。

步入新时代,苏州决策者比以往更加坚定!开放再出发,首先是人的再出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发展的原动力。

“苏州每年安排2亿元奖励资金,对招商引资有重大贡献的机构和人员重奖。”

“让听得见炮声的人指挥战斗,让不害怕弹片的人留在火线,让经得住炮轰的人立功受奖。”

“大张旗鼓地为能招商、会招商、招成商的好干部撑腰壮胆,引导全市党员干部争先恐后当招商骏马、理直气壮创项目佳绩。”

蓝绍敏在“开放再出发大会”上的这三句话,再一次把干劲直接传导到基层。

记者来到昆山开发区经促局,见到年轻的副局长贾二微正在接待外商。“接力棒传到我们手上,必须干出点样子。”贾二微说。

干劲要足,保障更要给力。“要保护干事干部的积极性!”据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目前,苏州各县(市、区)已普遍建立了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因缺乏经验和条件,改革中出现偏差或造成失误的干部,经认定给予容错免责。2018年以来,苏州市纪委监委共对39起40人予以容错纠错。

让干部感到暖心的还有澄清正名制度。通过这项制度,苏州已为被不实举报、诬告、错告党员干部澄清正名17起,及时消除干事创业者的思想顾虑。

对干部的关心,变成苏州发展的正向推动力。如今的苏州,服务人口超1550万人、超2万外籍人,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等指标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紧随上海。

寒山寺的新年钟声犹在耳畔,金鸡湖畔的铮铮号角就已吹响。在开放再出发的苏州,纷至沓来的创业者,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光明日报记者 刘昆 苏雁 陈旭 章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索源设计任景明:设计师是业主的“造梦者”

下一篇:2019年“创客广东”新兴产业 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19 20:27 , Processed in 0.293854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