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随花期 追逐春天——青年养蜂人陈振华黄河岸边开启甜蜜的事业

2023-9-20 22:17| 发布者: 俏蝶吹| 查看: 420| 评论: 0

新华社西宁5月4日电 题:跟随花期 追逐春天——青年养蜂人陈振华黄河岸边开启甜蜜的事业

新华社记者 李琳海

进入5月,位于黄河岸边的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德县杏花、梨花次第开放,引来成群的蜜蜂来这里采蜜,青年养蜂人陈振华也忙碌了起来。

今年30岁的陈振华2010年毕业于东北电力大学,拥有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和生物工程专业两个学位。

选择过跟随花期、追逐春天的日子,有着父辈的渊源。陈振华的父亲陈文宏和蜜蜂打了半辈子交道,深知养蜂的艰辛,那是一段奔波在荒野外的旅程。

读大学期间,陈振华曾在吉林省养蜂研究所实习。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了解到,父亲30多年在家乡贵德县养的几十箱蜜蜂竟是一种濒危物种——中华蜜蜂。那一刻起,他的脑海中出现了毕业后回家乡养蜂的念头。

争吵、冷战,陈振华却执意坚持。2010年7月,无奈之下,陈文宏把儿子送到了贵南县过马营镇,和其他蜂农一起养蜜蜂。父子之间有个协定,只要坚持一个月,就支持他的创业计划。

陈振华养蜂的地方海拔近3500米,这片远离城镇的地方有块约6亩的油菜花地,是养蜂的好地方,头几天他还感觉挺新鲜,可那里毕竟是山区,每天他和蜂农们住在帐篷里,饿了只能以土豆等食物充饥。

“那里昼夜温差非常大,我们白天穿着短袖,到了晚上,就得穿羽绒服。一下暴雨,帐篷里全是水,闪电时感觉就在自己眼前一样。”陈振华说,最受不了的是蜜蜂蜇人。

起初,陈振华和蜜蜂打交道时还会戴个用纱网制成的帽子,但后来,为了让自己产生抗体,他把帽子一扔,准备和蜜蜂“抗争到底”,结果可想而知,他被蜇得胳膊变了形,眼睛成了一条缝。“那段日子,我被蜇得吃不下东西,连路都看不见。”

一个月的日子,陈振华从其他蜂农那里学会了养蜂技巧,也更加读懂了父亲。“为了生活,父辈们太不容易了,这更加坚定了我保护中华蜜蜂的决心。”

“中华蜜蜂是中国蜂类里的当家品种,有着上千年进化史。它们还能在高海拔地区采集零星蜜源,采集山花中的草药,好的品质才是市场认可的保证。”陈振华说。

为了建立连续的蜂产品采集、加工和销售链条,陈振华创办了自己的公司——青海青藏华峰中蜂蜂业有限公司。

经过不断钻研,目前他们已实现规模化养殖,蜂蜜产量也有大的突破。他们通过优化基因,攻克了中华蜂维持强群难的问题,解决了蜜蜂群势少,劳动者少的问题,吉林省养蜂研究所还向他取经。一箱蜜蜂的产蜜量也由约15公斤提高到能突破100公斤。

陈振华说,中华蜜蜂白天采蜜,晚上酿蜜,每天出工早,收工晚,而一只蜜蜂的寿命为3到6个月,蜜蜂的一生都在劳动。和他日夜厮守的蜜蜂“告诉”他,辛苦过后,终将得到甜蜜。

如今,在政府的扶持、家人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陈振华建了青海第一家拥有净化车间的蜂产品加工厂房。2015年,他们的产品打入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市场,青海的20多家大型商超设立了他们的蜂产品专柜。今年,京东自营也主动联系他们,希望利用互联网平台帮助他们打开更广阔市场。

贵德县就业局副局长张建军说,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和服务,以加强技能培训为突破口,着力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在社会中营造良好创业氛围,让更多像陈振华一样的创业者有创业成就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越挫越勇”靠的就是这股拼劲创业

下一篇:【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两当县以“五个一”为抓手大力发展中蜂产业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19 20:23 , Processed in 0.26912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