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产业发展之短板与痛处

2023-9-7 01:34| 发布者: 蜡烛2017| 查看: 322| 评论: 0

作为一只奋斗在中国蜂产业界的老兵与工蜂(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全身心进入蜂产业),我对中国蜂产业的历史、现状和愿景以及情感,也许只有我自己能够知晓并理解,其实,归根结底就是一点,那就是它可以发展得更好并创造出更好与更高的产业综合价值,无论是产业的社会价值,还是产业的经济效益。
然而,受之于产业的短板和困之于产业的痛处,一直以来,我国的蜂产业总是处于一种热闹与寂寞、美好与尴尬和希望与压抑、高位与低潮的态势,整个蜂产业的潜能与潜质、规模与效能、价值与愿景等等,就这样行走在发展与壮大的边沿地带,好像总是得不到应有的激发与激活、提升与强化。



根据我在中国蜂产业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观察累积,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与态势,分析产业发展的趋势与空间,我个人认为,目前,我们的蜂产业发展的短板与痛处,主要包括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品单调,销售单一,同质化严重。
1、市场上销售的蜂产品基本上就只是三大类:
①纯粹的原料型产品。如单一的花蜜(洋槐蜂蜜、枣花蜂蜜、荆条蜂蜜等)、单一的蜂花粉(荷花蜂花粉、油菜蜂花粉)、土蜂蜜(百花蜂蜜)、蜂王浆等。蜂胶好似要强一些,算是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和工艺要求;



②自然成熟蜂蜜。除了简单的过滤和灌装,没有更多的人工痕迹,花香味更浓,营养成分保留更好,能够创造更好的健康价值;
③加工浓缩蜂蜜。适应并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量大、价优、方便存储和食用等,蜂蜜的花香原味和营养成分不如自然成熟蜂蜜。
2、产品与市场诉求雷同,无论是产品还是品牌推广(含销售话术、理念、概念等),基本上都没有什么明确的差异化。
①产品功能诉求千篇一律、老生常谈,几乎都陷进了营养、保健、辅助治疗、天然等等泛泛之中;



②市场销售与竞争方式雷同,要么拼价格;要么内讧、诋毁竞品;要么陷入品质之争的漩涡;要么就是所谓的科普等。更有甚者,只是专注于发誓和诅咒。
二、全产业链生态价值松散和失衡。
1、产业的每一个环节(节点),都在努力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收益)创造的最佳与最大化,只是到了最后却突然发现,市场和消费好像都不买账,于是、养蜂、生产、销售又都不赚钱,以至全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深感压抑和不满,更是压力和风险满腹;
2、蜂农(养蜂合作社)与企业(生产、销售)之间的业务关联度和紧密度都非常低,彼此只想在价格上占上风和优势,不想在价值创造上实现共享与分享;



3、全产业链生态价值的松散与失衡,养蜂、生产(产品)、市场(销售商、渠道商、消费者)的绝对分散与松散,使得整个产业的各个环节,不能形成有效与精准的行业力量,建立产业价值打造与共享的蜂产业发展模式。
三、产业缺乏强势(市场引导与驱动、下同)品牌概念和根基。
1、市场缺乏优势与强势品牌(消费者的体验与价值认同,下同),导致产业的整体品质概念、价值高度和消费信心等,一直都处于低位徘徊甚至是低谷态势;



2、产业缺乏品牌概念和根基,不能有效拉动和促进市场发展与消费信心和需求提升,产品消费场景传统和单调,加上市场销售和价值压抑以及风险意识等,严重制约了蜂产业的壮大与突破;
3、由于市场缺乏优势与强势品牌,于是进一步刺激了蜂产业的量产与低价的产业竞争与市场发展(生存)模式,从而不断削弱产业的价值创造与价值体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越挫越勇”靠的就是这股拼劲创业

下一篇:蜂好养蜜难卖!什么原因造成这个局面?如何破解?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19 20:44 , Processed in 0.256153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