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 | 美国保健食品企业涉嫌在国内违规 国外保健食品不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2023-8-5 09:34| 发布者: FREEDOM326| 查看: 626| 评论: 0

事件概述

就在国内“保健”市场大整顿之时,来自美国的一些保健品也陆续进入公众视野。继美国直销巨头如新陷果汁风波后,近日,美国葆婴、婕斯、瑞维拓等产品纷纷被指涉嫌违规。

一、美商婕斯环球有限公司

瑞士多家媒体报道了美国直销公司美商婕斯环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婕斯”)组织1.2万名中国员工进行为期6天的瑞士之旅,这是有史以来到访瑞士的最大旅游团。瑞士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一瞥报》称,这家公司目前活跃在14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其业务也引起争议,其销售的保健品缺少独立的可靠质量保障信息,消费者不得不“风险自负”。

5月14日后,国内媒体开始关注婕斯。有报道指出,虽然婕斯目前在国内有注册公司,但其在国内并没有经营实体。婕斯主打一款名为“沛泉菁华”的美国产品,这几年以“白藜芦醇”“端粒酶”等卖点在国内流行,但该产品并未在国内注册,处于灰色地带,且其宣称的“防癌”“抗衰老”等功效也缺乏科学依据。从官网介绍上看,该产品“不属于保健品,也不属于药品”,更像是属于食品饮料范畴。此外,婕斯自身打着“直销”“跨境电商”的旗号,但多年来数次被质疑在中国进行传销活动。事实上婕斯在国内并未取得直销牌照,而“沛泉菁华”等诸多产品也并未取得国内批文。

二、美国葆婴公司

5月14日,有媒体质疑美国葆婴公司(以下简称“葆婴”)在中国存在多项违规直销并涉嫌传销。据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公布的信息,葆婴仅有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陕西省4个地区的分支机构获得审批许可,但从葆婴官网公布的数据来看,葆婴在全国多地共拥有29个分支机构。换言之,葆婴有25家分支机构未备案,且这些未备案的机构大部分在营业。

此外,葆婴在国内还疑似违规销售未备案注册的直销产品。根据商务部网站公布信息,葆婴共有36款产品获得批准报备,但其公司官网公布产品信息中有10款产品未在商务部报备,包括葆苾康牌浓缩磷脂亚麻酸软胶囊、葆苾康润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葆婴牌益生菌粉等。

更为严重的是,葆婴中国区一直流行的“葆婴细胞式奖金制度”疑似传销。该制度要求业务员发展两条下线,即两个商务中心,两个商务中心销售额不相等,系统会用团体销售额较低的一边来计算佣金,但这种计酬方式不符合直销企业直接支付给直销员佣金的规定。

三、美国“神药”瑞维拓

5月16日,《156万的续命“神药”如今遭疯抢》一文在网上热传。该文称,2018年有一款名叫瑞维拓(reinvigorator)的新药在富人圈子里产生极大影响。这款产品的关键成分是烟酰胺单核苷酸(NMN),哈佛医学院实验室发现该物质具有逆转衰老的潜能,它成功把哺乳类实验动物的寿命提高30%。据说,李嘉诚就是NMN的服用者之一,随后更对掌握此项技术的企业进行了投资。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服用NMN的成本极高,超过了156万/年。在国内某知名电商平台上可以看到瑞维拓零售价格为2980元/瓶(60粒),产品对外宣称“抗击初老、重返年轻状态、改善身体机能”。

该产品立即遭到媒体质疑。一是该产品未通过人体实验。二是该产品说明书上宣称NMN仅在动植物中微量存在,导致价格居高不下。但相关专家称,这种产品原料很便宜,1克价格不到几元,效果也很一般,所以只能做成保健品。三是2015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曾向该公司发出警告信称其产品不符合FDA要求。四是市场监管总局官网并未查询到“瑞维拓”的任何信息,相关产品尚未获得我国监管部门的认证许可。

四、爱睿希公司

5月16日,媒体曝光美国直销公司爱睿希公司(以下简称“爱睿希”)成立仅8年,还没拿到中国的直销牌照,不仅堂而皇之在中国开展直销业务,且把美国的多层次直销方式带到了中国。爱睿希虽然表示会员(消费者)不囤货,但却鼓励会员发展会员,赚取多笔奖金。爱睿希给予销售的总提成是业内最高的51%。爱睿希的中国业绩突飞猛进,曾有爱睿希高管透露,公司2016年在中国的业绩每个月可达到人民币8000万元。

舆情走势及关键点

以5月13日~5月30日为监测时间段,如下图所示,舆情整体呈现“波浪式”特征,网民关注度高于媒体关注度。



(数据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中心)

第一阶段

美国婕斯和葆婴两家公司受到质疑,舆论爆发

5月13日,环球网发表《又是直销!万人中国旅游团到访瑞士,当地人欣喜和争议都有》。当日,界面新闻发表《组织万名中国游客挤爆瑞士小镇,美商婕斯在中国却多年被指涉嫌传销》称,婕斯利用“会员价优惠”吸引消费者在其官网进行注册并付费成为会员,后来者实质上与介绍人之间形成了上下线关系,金字塔结构若隐若现,被媒体质疑涉嫌传销。此外,宣称“直销”的婕斯在国内并没有拿到直销牌照,而“沛泉菁华”等诸多产品也并未在国内拿到批文。

5月14日、15日,对婕斯的质疑声音高涨。网易号“南方都市报”发表《这个直销公司组织上万中国员工游瑞士!在华却疑似无牌照做直销!》《万人旅游团背后的婕斯:产品曾涉虚假宣传,经销商“碰瓷”李开复》,微信公众号“新民晚报”发表《1.2万人“吓瘫”瑞士的中国旅游团,背后的婕斯是美国版“天狮”?》等多家媒体开始起底婕斯,质疑其涉嫌虚假宣传、违规直销,并表示2016年有网文强调“李开复患淋巴癌,服用婕斯产品已经痊愈”等说法。李开复澄清从未喝过,也没用过该公司的产品。中国网发表《婕斯频陷传销质疑:高调带1.2万员工挤瑞士,靠果汁进账十亿》称,在京东、淘宝等电商上,婕斯旗下产品仍有售卖,明星产品“沛泉菁华”白藜芦醇累计有1.7万条评价。在微博平台,@新浪财经、@财经网、@凤凰网财经、@新京报我们的视频纷纷发布相关信息。舆情达到监测期最高峰。

5月14日,有媒体开始报道美国葆婴涉嫌传销。《中国商报》发表《起底葆婴:违规直销、涉嫌传销……》称,美国葆婴在中国存在多项违规直销业务并涉嫌传销。此前,葆婴山西分公司因涉嫌传销、违规直销,被当地相关部门处以1700万元的高额罚款,广州分公司还曾被冻结资金。此外,葆婴前董事长刘宇文下落不明,外界怀疑其已经被捕。

第二阶段

婕斯余波未平,美国爱睿希公司和瑞维拓产品又遭质疑,舆情爆发

媒体继续起底婕斯。5月16日,北青网发表《起底婕斯 这家公司靠什么豪奖员工?》,北京头条发表《婕斯组织万人游瑞士:有会员花上万美元保级换免费游》称,婕斯公司针对会员所谓的“免费”旅行,有着严格的积分或等级要求,有消费者花近30万“发展下线”保证会员级别,才获得瑞士“免费”旅游的机会。

爱睿希被曝光。5月16日,微信公众号“新民周刊”发表《卖了几十亿,会员年薪可达上百万的爱睿希(ARIIX)到底是不是传销?》称,这家成立仅8年的美国直销公司不但在中国没有直销牌照,而它吹嘘的“最高提成比例”也有传销之嫌。

瑞维拓产品刷屏后被质疑。5月16日,大风号“大猫财经”发布《156万的续命“神药”如今遭疯抢,工作到80岁不是梦》。@AI财经社、@新浪财经等微博账号以【#续命神药遭疯抢#:成本超156万/年,李嘉诚是服用者之一】为题转发,其中,@AI财经社发布的信息转评量超过770人次。新浪网、和讯网等多家媒体也发表相关报道。

5月18日,中国网发表《美国“返老还童”保健品遭质疑》,微信公众号“医学界”发表《1年花费156万!美国天价“神药”遭起底,专骗中国人的钱……》等文章指出,这是继2019年1月后该产品第二次遭受舆论质疑,2月28日,该公司曾专门在新浪开通官方微博发布辟谣声明称,是中国某知名保健品厂商因为嫉妒发动的舆论攻击,对于美国FDA警告函的问题,声明称由于FDA的严格标准,欧美几乎任何一家知名药企都收到过FDA的警告信,瑞维拓仅仅在2015年收到过一封建议函。对于本次媒体质疑,瑞维拓生产商Herbalmax公司并没有作出回应。央视网、环球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第三阶段

媒体继续跟踪事件进展,质疑声音逐渐减少,舆情回落

5月20日,《劳动午报》发表《“返老还童”保健品纯属无稽之谈 》认为,用保健品来“返老还童”纯属一种空谈,无非是商家的一种诱骗手段罢了。消费者想长寿本没有错,但切莫相信那些说得天花乱坠的虚假宣传,错把保健品当“神药”服用,而应注重自身的体质锻炼和对身体的科学保养。当然,要想让消费者不再上当受骗,还需要执法部门加强监管。

5月25日,微信公众号“新民周刊”发表《爱睿希“涉传”追踪:公司承认无直销牌照,监管部门回应“不知情”》称,爱睿希(中国)日用品有限公司注册在天津自贸区。天津市滨海新区市场监管局、天津自贸区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和天津自贸区市场监管局三个部门对于辖区内的这家外资企业都表示不清楚情况,天津自贸区市场监管局表示愿意回应此事,截至5月24日下午,尚未正式回复。5月23日,爱睿希(中国)主动发布情况说明称,爱睿希2016年6月开始申请直销牌照,但截至目前尚未拿牌;爱睿希否认在中国内地招募会员,任何相关行径与爱睿希无关;爱睿希在中国的经营方式为传统的批发和零售。

5月27日,《法制日报》刊发《多层级营销方式游走在法律边缘 美国婕斯公司频遭集体诉讼》称,这家所谓的“多层级营销”平台,多年来一直游走在美国法律的边缘,已遭到多起集体诉讼,一些舆论更将其列为美国15家“最讨人恨”的“直销”公司之一。人民网、中国青年网等媒体转载。

不同媒体平台对比分析

以5月13日~5月30日为监测时间段,统计不同媒体平台报道量。从下图可以看出,占比较高的信息平台依次为微博、微信和新闻网站,占比分别为41.2%、27.4%、23%。



(数据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中心)

分析发现,《北京青年报》、环球网、《法制日报》等媒体发布的文章关注度较高;在微博平台,@AI财经社、@新浪财经、@凤凰网财经等发布的微博转评量较大;微信公众号“大猫财经”“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等发表的文章阅读量较高。

舆情点评

从舆论关注度来看,这几起国外保健品涉嫌虚假宣传和传销的事件并未引发较多关注,网民参与度有限。一方面,相关产品并未产生人身伤害事件,另一方面,国外品牌的知名度不及国内品牌。舆情风险目前还较低可控。但从媒体报道来看,未在国内备案就开展销售活动或超过备案范围进行营销活动,已经涉嫌违规。从公开报道来看,监管部门还未有所行动和回应。针对媒体质疑的问题,监管部门还需重视,应积极调查核实相关情况。

由于国内外对于保健食品的认定以及监管政策还存在差异,国外公司在国内开展相关的业务很可能出现偏差。但不管是哪国的企业在中国开展销售活动都应严格遵循中国的法律法规。因此,这几起事件也提示监管部门对于国外公司的监管也同样不能放松,加大规范的力度。同时,还需要精准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而不能误伤合法合规的企业。国民对于保健品的需求是现实存在、不能忽视的,如何扶持优秀企业发张壮大,保障保健品市场和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还需要加强研究。

来源:中国健康传媒集团舆情中心《舆情周刊》删减版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订阅《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卖了几十亿,会员年薪可达上百万的爱睿希(ARIIX)到底是不是传销?

下一篇:闲暇的时候,带你去看看风景!手机拍摄,没美图,不喜勿喷,谢谢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18 20:58 , Processed in 0.23914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