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还是我认识的同仁堂吗?简直太社会了……

2022-12-2 20:02|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46| 评论: 0



作者丨韩蕾

来源丨野马财经

这些老字号如今都怎么了?

说起老字号,许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同仁堂,其“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流传甚广。1997年,北京同仁堂(600085.SH)在上海交易所上市。

近日,有家也叫同仁堂的公司在证监会网站上披露了招股说明书。“他”不是别人,正是天津的老字号企业——天津同仁堂。在本次IPO中,天津同仁堂拟募资7亿元,投向重点品种中成药生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等方面。

中医药公司上市并不是新鲜事,但野马财经查阅资料时发现,在百年老字号“同仁堂”背后,有着不少令人惊诧又啼笑皆非的故事。

傻傻分不清楚的“同仁堂”

同仁堂的由来,市面上有许多说法。

最为准确的是,1669年,乐显扬创办同仁堂药室,名称取自《易经》,有无论亲疏远近一视同仁之意。

而坊间传言则更为有趣,相传康熙身上起了红疹,宫里的御医都束手无策。抑郁的他微服出宫,看到一家小药铺就想进去碰个运气。药铺郎中诊断后不以为意,给他开了便宜的大黄,说治不好分文不取。康熙回宫后遵医嘱治疗,不出三日病就好了。为了感谢郎中,康熙写下“同修仁德,济世养生”的大字,并送给他一座药堂,起名“同仁堂”。

无论如何,自同仁堂于雍正年间供奉清宫御药房用药以来,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之久,是童叟无欺的老字号,也是现今北京同仁堂的前身。

北京同仁堂“根正苗红”自然不必多说,那南京同仁堂天津同仁堂成都同仁堂,甚至台湾同仁堂,又是怎么回事呢?

先说南京同仁堂。民国时期,政治中心南迁,同仁堂第十三代嫡传乐笃周,受命筹备北京同仁堂南京分号。当时,南京分号的药品配方、工艺、炮制标准与北京同仁堂完全一致,连人手都由北京调派。1956年公私合营后,南北同仁堂分开经营,其使用的“乐家老铺”为中国驰名商标,与北京同仁堂共承祖业。

和南京同仁堂的一脉相承比起来,这次准备IPO的天津同仁堂就略显尴尬。早些年,乐家女婿张益堂在天津经营“张家药铺”,代理北京同仁堂的药品。1852年,“张家药铺”未经允许便更名为天津同仁堂。民国期间,北京同仁堂还因此跟天津同仁堂打了官司。可女婿毕竟也是自家人,除了赔款外,判决天津同仁堂只能使用“天津同仁堂合记”的名字,不能使用北京同仁堂的商标。

而台湾同仁堂,顾名思义,是乐氏传人乐崇辉随国民党到台湾后,私自开办的同仁堂;至于成都同仁堂,原名“陈同仁堂老铺”,其创始人陈发光曾在成都挑担贩卖膏药丹丸,和北京同仁堂名号相似“纯属巧合”。

其实,无论是北京同仁堂的名正言顺,还是天津同仁堂的女婿分羹,发展到现在,这些“老字号”都已具备现代企业特征,和家族的关系也越来越远,甚至消失殆尽了。

各显神通的“老字号”

上海交通大学品牌研究所所长余明阳曾说:“中国有15000个老品牌,有1500个还活着,150个活得还不错,但只有10个能够称得上活得很好。

当然,死去的企业都被淹没在了历史发展的洪流里,但活着的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存活之道。

正如这些带着“同仁堂”名号的中药企业,都变着法子的在当代中国各显神通。



如果你还觉得直销是像安利才会做的事,那可能你已经跟时代脱节了。

在商务部直销行业管理网站上,输入“同仁堂”进行查询,便可以看到北京同仁堂的子公司同仁堂健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在2016年就已经获得直销牌照。

而据媒体报道,早在2002年,北京同仁堂就曾和马来西亚海鸥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以同仁堂乌鸡白凤丸为主打产品进军马来西亚直销市场,引起抢购热潮。

就目前来看,北京同仁堂对国内直销渠道的广泛铺开还略为谨慎。在发布的2017年年报中,其称公司开始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小部分产品直销终端,但还是主要依靠传统经销商渠道。



对此,野马财经联系了北京同仁堂集团,其表示直销业务已经启动,但具体财务数据不太清楚。

在北京同仁堂小步快走的同时,南京同仁堂则似乎追赶潮流干起了微商。

据《中国经营报》报道,从2016年11月起,南京同仁堂便与和恩普达成合作,由恩普负责大健康产品的微商代理和经销。

尽管微商是如今比较新颖的销售渠道,但就算是老字号也不得不面对乱象频出的经窘境。

野马财经在百度上以“南京同仁堂+微商”为关键词,搜索出了一款名为暖小白的微商产品,其在显著位置标注了“南京同仁堂”字样。可野马财经就此产品拨打南京同仁堂官网电话时,客服人员却表示,不要听他们瞎说,这不是我们的产品。



对于两大同仁堂的销售模式,北方一家医药企业的品牌营销负责人张晓明对野马财经(微信公号:ymcj8686)表示,老字号企业与时俱进,采用新型的营销方式,也算是顺势而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存在阵痛期,特别是医药企业,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公司一定要重视培养消费者的甄别意识,比如说防伪码查询,这样才能让老字号走的更远。

至于本次要IPO的天津同仁堂,似乎没有把重心放在改变销售方式上。

天津老字号“收割机”

和北京同仁堂2017年营收134亿元,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亿元的业绩比起来,天津同仁堂5.15亿元和0.44亿元的数据显得十分寒碜。

但在资本运作上,天津同仁堂却一点都不“怂”,这与其实际控制人张彦森密不可分。



张彦森曾是天天“头顶地”练功的杂技演员,90年代开过餐饮公司,妻子高桂琴自1975年起在天津市广电系统工作。

2002年前后,天津同仁堂重组,张彦森联合天津电视台等企业成立了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随后,天津市第五中药厂也进行了改制,恢复“宏仁堂”老字号,与此同时,天津同仁堂也加入进来。

手握两家老字号企业还不够。2005年,张彦森再次展现了其天津老字号“收割机”的风范。

当时,始创于1858年的天津狗不理包子在机制、资金、人才上都出现了“瓶颈”,欠着8000万的企业负债,不知如何是好,故挂牌出让。

这个消息迅速传到远在香港的张彦森耳中。最后,经过一百多轮拍卖,天津同仁堂以1.06亿元的价格买走了天津狗不理包子饮食集团公司国有资产产权。

至于为什么身在香港还要马不停蹄的赶回来参加拍卖,张彦森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我虽然是个山东人,11岁才来到天津,但这里的文化养育了我。如果狗不理被一个浙江人或者是江苏人买走了,我觉得失去了它的根,失去了它的魂。

此前,他曾派出狗不理冲击A股,可随后终止审查,折戟IPO。2016年,天津狗不理集团与天津同仁堂同时在新三板挂牌。

因此,有网友戏称:张彦森是玩杂技里最会经商的,经商的人里最会玩杂技的。天津同仁堂和狗不理在资本市场上可以起名“天狗系”,听起来就很厉害。

在被问及狗不理是否会再次冲击上市时,天津同仁堂相关人员称,负责人不在,部分问题不便作答。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对方回复。

资本运作毕竟不能直接增加药品销量,于是天津同仁堂便在学术推广上大做文章。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推广费占销售费用比例超过70%,近三年来均超过2亿元。

你买过这些同仁堂的药吗?你觉得张彦森还会继续展开”老字号“企业的收购吗?评论中留言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天津同仁堂IPO的“真假品牌”困局

下一篇:北京同仁堂再被批评,3年上黑榜23次,曾因蜂蜜造假被罚1400万元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5-1-20 20:04 , Processed in 0.159315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