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无风险”理财巨亏31万,是堂投资风险课

2022-10-19 05:36|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88| 评论: 0

□丁家发

“近乎无风险”“保底”“打折买牛股不涨也赚钱”,一位投资者李女士花费120万元认购了一款这样的专户理财产品。18个月后,亏损31万元。这位投资者愤而起诉,却被法院驳回了全部诉讼请求。近日,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公布了一则裁判文书,一起购买理财产品引发的纠纷浮出水面。(4月24日 《中国证券报》)

投资理财产品,真的可以“保底”没有风险吗?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当事人李女士轻信理财师推荐的一款“低风险、高收益”理财产品,花费120万元认购18个月后,巨亏31万元。说好的“无风险”理财产品,竟然是一个巨大的坑,李女士打官司索赔却最终败诉。这起购买理财产品纠纷案,李女士“上当受骗”为何会败诉?笔者认为,此案例警示投资有风险,必须认清理财产品的属性,千万不要盲目投资,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016年5月,钱景公司理财师向李女士推荐理财产品,其中一款“财智定增9号”产品,宣传资料中使用“近乎无风险”“保底”“打折买牛股不涨也赚钱”等宣传,投向标的列举了4只优质股票。李女士咨询理财师,得知这是一款“低风险、高收益”产品,就按照对方要求在家中通过网银打款120万元到财通基金账户。本想“躺着”稳赚不赔,不料18个月到期后,共损失本金313920元。李女士多次联系钱景公司退赔无果,最终双方对簿公堂。

此案例,钱景公司是否存在夸大宣传等不当宣传行为呢?由于李女士并未向法院提交有效证据,因证据不足,法院不予采信。关于李女士称钱景公司未了解其财产状况及风险偏好、未告知风险,法院则认为,李女士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填写了《个人投资者风险属性评估问卷》,该问卷中主要内容即为风险偏好和财产状况内容;同时,李女士所签订的基金合同中包含了产品风险告知内容,她在该合同上签字确认并录像。也就是说,如果李女士在填写问卷和签订合同时,并没有仔细阅读内容,或根本就没有阅读风险告知的内容,便“签字画押”了,那么,“白纸黑字”将视同李女士签字确认了基金合同。由此带来的风险及经济损失,则完全由其本人承担,官司最后败诉了,也只能“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咽”,怨不得别人。

此案例教训深刻。如何避免类似投资风险呢?一方面,不要轻信理财师的忽悠。如果对方涉嫌夸大宣传等不当宣传行为,或为了拉投资予以“保底”“稳赚不赔”等承诺,民众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应注意收集相关有效证据,或让理财师出相关具书面承诺书,一旦引发纠纷,也就有充分证据打赢官司。另一方面,填写风险属性评估问卷和签订基金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特别是风险告知内容部分。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再选择是否购买,避免将一些“高风险”理财产品,误以为“保底”或“低风险”产品而购买,从而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此案例就是一堂典型的投资理财风险课。民众应当注意理财产品与存款有着本质区别,存款收益一般与利率挂钩,比较稳定;而理财产品不具有保本和刚性兑付属性,其收益则与投资的标的物走势挂钩,波动比较大,有可能盈利,也有可能亏损,盈亏均由投资人自行承担。对此,投资人一定要心中有数,谨慎投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上一篇:可治百病的“神奇”产品?美罗国际被诉虚假宣传和涉嫌传销

下一篇:在银行存定期存款,需谨记“4不要”,老人尤其要警惕

sitemap.txt | sitemap.xml | sitemap.html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创业那点事 ( 湘ICP备17022177号-2 )

GMT+8, 2024-12-22 10:18 , Processed in 0.434338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