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万吨,再造一个东北!内蒙古如何成中美粮食战争的下一张王牌
文/晋云之
编辑/晋云之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稳定的重要保证,而虽然我们已经拥有了“国家粮库”东北产粮区。
面对未来的国际变化和国内变化,依然需要再建一个不亚于东北的“大粮仓”,那究竟哪个省份最终获得了这项殊荣呢,它就是内蒙古自治区。
一、为什么是内蒙古呢?
最核心的一个因素就是,内蒙古的气候和土地非常适宜粮食的生长。
但内蒙古一直给人的印象是,要不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要不就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所以内蒙古真的有大片的适合种粮食的地方吗?
这一点完全不需要质疑。
甚至内蒙古在畜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粮食的产量早就可以用“惊人”来形容了。
今年年初,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发布了一份成绩单。
上面显示,在2023年,内蒙古总共交出了791.6亿斤粮食的成绩,占到了2023年全国粮食总量的将近6%。
甚至在其他主要产量大省优势明显的前提下。
依然获得了第六的好成绩,成功实现了内蒙古自治区粮食生产的“二十连丰”。
所以,如果你对内蒙古的印象还停留在“不盛产粮食”上的话,那么你就真的有点孤陋寡闻了。
甚至内蒙古不光粮食产量逐年飙升,还成为了继黑龙江、河南、吉林、安徽以外,全国仅有的5个粮食净调出省份之一。
每年光外调的粮食就达到了400亿斤,可以满足全国1亿人口一年的口粮。
那么,什么是净调出呢?
简单说就是在满足本省粮食消耗的前提下,还完全有余量供给给其他省份,但从这一点也能看得出,内蒙古的粮食产量是相当雄厚的。
那内蒙古是怎么暗戳戳发力,变成如今的“大粮仓”呢?
首先就是气候,内蒙古虽然面积广阔,但基本是一个横卧在差不多纬度上的一个条状区域。
因此,内蒙古的大部分气候都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温带说明这里的气温冬夏两季温差大,四个季节的气温变化比较分明,降水较为集中,且多在夏季,而且干燥程度较高。
大陆性气候呢,则代表着受到大陆的影响比较大,白天气温高,非常有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而晚上温度较低,可以帮助植物减弱呼吸作用,从而减少养分的损失,所以在大陆性气候的环境里,非常适合植物的生长。
季风气候则说明这个地区的气候受到季风的支配,尤其像内蒙古这样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
就会在冬天受到来自北方大陆的干冷气流,而夏天又会被一部分从南方过来的海洋湿润气候影响,降雨较多。
因此,在内蒙古的一部分地区,恰恰因为这样四季气候分明。
降水夏季多,冬季少,而且光照充足,日夜温差大,所以给粮食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尤其是内蒙古东部,由于更靠近海洋。
所以降水更多,更适宜种植玉米和小麦这类的高产粮食作物。
而内蒙古西部,由于远离海洋,较为干旱缺水。
但草原和牧场资源反而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因此就形成了东边是粮食产区,西边是畜牧业产区的分割。
其中以兴安盟、巴彦淖尔、乌兰察布为主要的粮食产区代表。
二、兴安盟盛产优质大米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刚好就在北纬44-47度世界优质大米生产带上。
而且土壤相当肥沃。有机质可以达到国家的一级水平。
河流水质也可以达到国家地面水质的一类标准。
优良天数能达到95%以上,可以说是老天爷赏饭吃的粮食产区。
在兴安盟种植的大米,不仅属于一级优质大米,水分含量高达14.8%,而且米粒饱满。
晶莹剔透,煮成米饭,越嚼越香甜,软糯还保留着韧性,不光口感独特。
这里的大米营养也非常丰富,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据说谁家煮上一锅兴安盟米的米饭,周围十户人家都能闻到香味。
三、河套地区的明珠巴彦淖尔
巴彦淖尔更偏西边一些,刚好在黄河最北部大湾的顶端。
一直以来因为黄河的灌溉有着“塞上江南”的美称。
这里的土地因为黄河带来的泥沙而肥沃。
也是因为黄河的灌溉而水源充足,可以说因为一条黄河,让巴彦淖尔拥有了完全不属于北方的江南景象。
而黄河给巴彦淖尔的馈赠,让1000多万亩的土地得到灌溉,每年流进田里的黄河水多达50亿立方米。
不仅是和淠史杭灌区、都江堰灌区并驾齐驱的全国三大千万亩级特大型灌区之一,更是亚洲最大的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
什么是一首制自流引水灌区呢?
它的意思是,谁不需要外力的驱动,就可以通过自身的重力自然流动,从而实现光改,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人工和资金的投入,从而降低了粮食的种植成本。
在这样优质环境下生长的小麦,也是世界公认的三大优质小麦之一。
不仅面粉含量高,而且麦香浓郁,做出的面食口感劲道,有嚼劲,在蛋白质、面筋质、粉质、拉伸性等5项指标中,都是世界领先的,几乎是国内高端面食制造企业的首选优质面粉。
甚至这里不仅粮食优质,番茄、葵花、蜜瓜也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这里的番茄茄红素可以达到其他产区的3-5倍,全国每出口10桶番茄酱,必定有6桶是来自巴彦淖尔。
葵花籽的产量也高到惊人,占到了全国总产量的1/3。
不仅颗粒饱满,粒大,而且皮薄,仁香,光是干炒滋味就已经打败其他葵花籽了,每天从巴彦淖尔运到全国的葵花籽可以达到全国葵花籽产量的70%。
还有这里有名的华莱士蜜瓜,它可和那个炸鸡品牌没有任何关系。
这里的蜜瓜不用去新疆,也能品尝到汁水充盈、香甜脆爽的口感。
四、被小小土豆成就的乌兰察布
甘肃麻辣烫火了,不仅因为甘肃甘谷的辣椒香味浓郁。
更因为定西土豆制作的土豆粉,柔软还有嚼劲,吃一碗让人大呼过瘾。
就在大家以为定西是全国土豆的主要种植区域时。
殊不知,位于内蒙古中部,和河北、陕西等省份交界的内蒙古乌兰察布,才是全国真正的马铃薯大户,全国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区就在乌兰察布,素有“中国马铃薯之都”的称号。
乌兰察布也是一个标准的内陆地区。
冬季长气温低而且风大凌厉,夏天短雨水少非常干燥,但日照充足,因此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种植。
乌兰察布的马铃薯不仅个头大,而且表皮光滑,整齐度也高。
没有那种大的大小的小的情况,再加上这里的空气极少受到污染,所以病虫害和年少,干物质的含量很高。
干物质是植物学以及营养学中经常提及的一个概念。
指的是在60摄氏度-90摄氏度的恒温条件下,有机体经过充分干燥以后,还能留存下来的有机质,如果干物质成分高,则说明有机质含量高,营养价值更高。
每年刚刚立春,这里的工人就会忙碌在田间地头,采集已经成熟的土豆。
而据说当地从事马铃薯相关工作的人,平均没人可以获得3000元的收入,小小的马铃薯也帮助乌兰察布的人民大大提高了生活水平。
五、内蒙古成为粮食大省的科技加持
其实除了内蒙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不断发展的科技水平和交通设施也成为了巨大的助力。
比如说育种上,内蒙古的农业工作者就下足了功夫,毕竟这里的气候和其他省份相差较大。
更适合这种干旱气候的种子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所以在这里选种有2个强制性要求。
意识要抗旱能力强,而是要对水分的要求不高,不论玉米、马铃薯还是高粱,都要遵循这两个标准。
除了选种,探索更新的种植技术,也是重要的一环。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覆盖地膜、滴灌节水等无土栽培模式,也能确保这里的农作物摄水量维持在最低的限度,这样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植物的抗旱能力,还能有效的节约水资源。
另外在交通上,内蒙古也是不遗余力。
谁都知道,好产品也要有好路送出去,交通道路的建设才能更好的促进当地农产品的种植热情。
内蒙古虽然守护着中国的大北方,但同时也是连接东北、华北这两个全国的农业产区的结合区域。
所以原本内蒙古就因为地理位置独特,公路和铁路的网络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早就实现了一流的运输环境。
2022年,内蒙古更是凭借1.48万公里的铁路总里程。
稳稳占据了全国铁路总里程第一的位置。
四通八达的交通,让内蒙古不仅连通国内,更是和邻国贸易往来的重要窗口。
俄罗斯、蒙古等国家,都通过内蒙古这座桥梁,和更多的中国省份产生了贸易联系。
内蒙古交出的这份“二十连丰”的成绩单。
虽然已经足够耀眼,但一定不是它的最高分数,相信在未来,内蒙古还会创造出更多更加亮眼的成绩,祝福内蒙古的未来更加美好!
参考信源
1.新京网2023年2月23日——科技助力干亿斤粮食产能提升 内蒙古推广玉米密植高产新技术
2.内蒙古日报2023年5月9日——内蒙古河套农民轻松备耕“慧”种田
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4年1月25日——791.6亿斤!北疆“粮仓”交出“二十连丰”成绩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