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两山战略”精准发力“双创”湖南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湖湘路径”
来源:经济参考报千里湘江,蜿蜒北去,在长沙穿城而过时“一江挽两山”:河东有孕育“芒果台”、电视资源丰富的马栏山,河西有高校云集、科研力量雄厚的岳麓山。
围绕马栏山、岳麓山,湖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大力实施“两山战略”,建设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从“文创”和“科创”两个方向精准发力,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湖湘路径”。
“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催生全新业态
去年夏天,网综《乘风破浪的姐姐》热播,带动互联网视频企业芒果超媒市值突破千亿元,也让芒果超媒所在的马栏山成为瞩目焦点。
浏阳河流经长沙城东时,勾勒出一个“V”字形江湾。在被这个江湾包围的马栏山,坐落着早已成为湖南名片的“芒果台”总部,过去还有一个违建林立、“蛛网”密布的大型城中村,被人称为长沙的“城市伤疤”。
2015年,一场声势空前、态度坚决的拆违行动,改变了马栏山“脏乱差”的城中村旧貌。彼时,长沙市先后投入40亿元,拆除千余栋违章建筑,在浏阳河畔腾出4500余亩的土地。
一时间,对如何开发、利用这块黄金宝地,众说纷纭。关键时刻,湖南省委力排众议、一锤定音:不搞房产搞文产,要把最好的地块用来发展最有前景的产业。
湖南省决策层认为,坐拥“芒果台”的马栏山是国内电视内容高地,应依托既有视频生产制作优势,深度融合5G、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抢占“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制高点”。
湖南省委的这一重大决策,让浏阳河畔少了一个可能成为长沙房价高地的居住社区,多了一个充满现代气息的文创基地。
能让用户快速上手制作节目的5G智慧电台、“5G+VR”技术构筑的先进制造业公共服务平台、依托虹膜识别技术开发的城市智能养犬管理系统、备受年轻人追捧喜爱的原创“国潮”文创产品……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酷炫、时尚、科技感十足的视频文创产品,让人目不暇接。
入园企业长沙千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坐落公园边上,透过办公区整面玻璃门墙,秀美迤逦的湖景一览无余。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虚拟手语主播”系统,已被不少媒体、学校、政府机构采购使用,市场前景看好。
2021年1月下旬,红色文化数字呈现工程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启动。预计今年3月5日“学雷锋日”时,首个项目全景声彩色修复版影片《雷锋》即可与观众见面。
记者了解到,我国待修复影片存量巨大,修复成本高、周期长。仅在湖南雷锋纪念馆就有大量音视频图片等红色文化遗产,随着时间推移,由于胶片老化等因素而受损严重,无法二次发行,不利于红色文化的保护利用与教育传承。
“结合3D建模、VR/AR、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红色文化在完成数字化后,可以实现永久无损保存、多样化呈现及资产化运营。”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邹犇淼说,依托红色文化数字呈现工程,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计划通过5年时间,完成100部影视作品制作,打造全国最大的4K红色经典影像修复、存储、传播、发行和传承教育基地。
4K修复红色经典,是“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的典型范例。当地干部说,希望以数字视频内容为核心,不断推动视频文创资源集中和产业集聚。
创业三年,气象初具。邹犇淼说,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新注册企业累计达1567家,初步形成了小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发展格局,并获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020年,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之下,园区企业实现营收约400亿元、税收约23亿元,完成固定投资155亿元左右。
打通堵点痛点向“科创”要效益
从马栏山向西行,跨过奔腾北去的湘江,便到了岳麓山。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悬挂在岳麓书院山门上的这副对联,澎湃着6900余万湖湘儿女的自豪感,更是湖南崇文重教的生动写照。20多所高校院所、100余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40余名“两院”院士、30余万名在校大学生、10余万名科研人员汇聚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堪称人才济济、群英荟萃。
然而,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岳麓山的科研实力和智力资源并未转化成为长沙市、湖南省的发展优势。
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常务副总经理伍晓赞说,过去,湖南不少高校缺少转化平台,科研成果要么束之高阁,要么“墙内开花墙外香”,培养的大学生也留不住,“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现象较为普遍,科研产业“两张皮”长期困扰着企业。
在苦苦探索中,湖南决策层逐渐意识到,岳麓山区域内有校区、城区、景区、园区等不同的利益主体,必须改变“各吹各的号、各弹各的调”的状态,打破思想观念、行政级别、行业分割等“无形的围墙”,建立政府引导、区校共建、市场运作、专业运营的机制,才能深化产学研合作,打造“科创”高地。
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党工委书记刘亮说,2017年,湖南省“大手笔”启动岳麓山大学科技城建设。出台顶层设计、建立统筹机制、优化片区环境、搭建“科创”平台、引导多元主体合作、强化科研成果转化……省市区党委政府接连推出一系列剑指痛点、堵点、难点的“大动作”,驻地高校和产业园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劲头狠抓落地,让“岳麓山下创新创业忙”的蓝图逐渐落地生根。
由校地合作开发建设的中南大学科技园(研发)总部,其所在地原本是一片杂乱无章的城中村。现如今,5.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园区办公楼接近满租状态,54家入园企业的绝大部分由中南大学的师生、校友或科研人员创办。湖南新云网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拳头产品“云智教”“云慧医”。立足于张尧学院士的“透明计算”成果,市场效应已逐步显现。
被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多所高校环绕的后湖,原本是一个污染严重的渔场。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管委会主任罗予武介绍,经过提质改造,后湖重现山清水秀、鸥鹭纷飞的美景,大量初创科技企业和艺术家工作室在环湖片区自发聚集。
近年来,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很多国内企业对国产CAE软件的内需明显增加。“国外尤其是美国CAE软件在国内市场应用广泛,虽然有些国产软件在某些方面不亚于国外同类产品,但关键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湖南大学教授崔向阳说。
2020年4月起,在湖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积极助推下,崔向阳团队展开多轮融资讨论及商务谈判,仅用时约1个月,便以“高效非结构自主CAE软件核心算法、GPU并行计算及优化设计平台”项目的20项软件著作权入股,成立湖南迈曦软件有限责任公司。
这是一家学科型科技公司,主营包括自主可控CAE分析软件开发及工程产品优化设计服务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CAE软件国产化完成了基本的技术积累,为我国民用和军用复杂装备产品设计提供工程计算软件的国产化支撑。
截至目前,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拥有18个产业园区(平台),湘江树图区块链创新中心、特种玻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航天金刚石研究院、华锐分布式技术实验室、自主可控CAE软件研究中心等一批技术创新机构纷纷落户。
据初步统计,2020年,岳麓山大学科技城新增科创企业1310家,科创企业总数达4428家,全年完成技术交易合同1486件,成交额23.25亿元,同比增长104%,同时获批国家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示范基地。
整合“两山”优势探路高质量发展
对湖南来说,立足“两山”,全力推动“双创”,源自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现实之需。以前提起地处中部内陆的湖南,很多人第一印象是“鱼米之乡”或“红色热土”,但却很少有人将湖南与“文创”和“科创”联系起来,但实际上湖南并不缺少文化和科技资源,相对不足的是文化、科技在产业层面的创新性发展。
有干部坦言,有色金属、钢铁石化等湖南的传统优势产业,能耗高,污染大,必须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发展;汽车、电子信息、工程机械等新兴优势产业周期性强,波动性大。而“文创”产业和“科创”产业恰好能突破这些劣势和弊端。正因为如此,湖南省决策层对马栏山、岳麓山寄予厚望,希望“两山”加快发展,为湖南省高质量发展蹚出一条新路。
坚持新发展理念是前提。在马栏山和岳麓山采访时,一些干部均向记者表示,不能走“土地财政”的老路,土地、资金、政策重点要向实体经济倾斜。
基于此,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在仅有的4500亩土地中拿出1500亩,建设两个高标准的生态公园;岳麓山所在的岳麓区主动舍弃“小我”利益和“眼前”利益,坚决不在大科城范围内拿出一分地搞房地产。
全面深化改革是动力。向改革要效益,用改革谋发展,是湖南省加快建设“两山”的关键一招。针对基层条块分割、创新资源分散问题,湖南省在“两山”建设启动之初,就确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各方参与的规划协调机制、政策法规和资金保障机制、矛盾争端解决机制、要素自由流动机制、合理的分配机制、“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体制机制等。
湖南“两山”的“操盘者”们说,研发创新、开拓市场主要靠企业、走市场,但政府的存在要像空气一样“感觉不到却又无处不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坚持打好“技术底座”,建设超高清视频制作共享云平台,为企业提供“云存储、云备份、云计算”能力;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与司法部门共建法律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公证、仲裁、律师咨询、司法鉴定服务……
近年来,“两山”建设日新月异、成效凸显,疫情期间更是展现了逆势上扬的韧劲与活力,但距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新模式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位深度参与湖南“两山战略”规划的学者认为,目前“两山”之间的协同联动程度还不高,“两山”叠加效应和“双驱”加速度还不够明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策落实有温差、协同机制欠完善、内生动力待提升、产业关联缺深度、人才交流不密切等。为此,他建议进一步促进“两山”协同,使其更好引领和带动湖南省新经济发展。
部分受访基层干部认为,要将“两山”作为一个战略整体来看待,充分挖掘“两山”资源优势,培育、引进、转化一批标志性产业特别是企业总部、区域总部、头部企业,通过“总部头部”的牵引向产业上下游延链、补链、强链。(记者 刘紫凌 刘良恒)
【纠错】【责任编辑:梁海燕 】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