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醉鞭名马幌 发表于 2023-7-23 23:19:39

儒家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什么?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97a7e66d2d6d46e287aac4082647198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489252&x-signature=xsys1aKDOwHBVJnsqy3fJETS3fw%3D

什么是中庸呢?或许很多人已经不知中庸的真实内涵,往往以为中庸是平庸无为、明哲保身、随波逐流、老于世故等等,其实不然。
儒家中庸之道的精髓是指“行大道、致中和”。
“中庸”出自《礼记》第三十一章。开篇就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11b8cfbebd784b91b9e40fd27ac1c57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489252&x-signature=1jsd3mtqLfKbV%2F801G8CMdfHUX4%3D

这里是说,上天赋予了人善良的本性,按照自己善良的本性去行事就是遵从了大道,而不断按大道修正自己行为的过程就被儒家称为教,这里也就是修炼的意思。“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自己所应遵循的所要信守的大道、原则,不可有片刻地离开。如果是可以离开,可以放弃的话,也不是真正的正法大道了。那么作为君子,即使看不到,听不见大道的真实展现,也要坚信正道的存在,谨慎的约束自己,小心翼翼的把握好自己。哪怕是在无人看到和无人注意的时候,依旧要坚守自己的德行,不可有丝毫不符合道德的表现,就算是一个人独处之时也应如此。喜怒哀乐的情绪不能表达出来,在心中时要保持中正,称之为中;若要表达就要符合节度,称之为和。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是中,而和乃一切事物要遵从的大道。天地的稳定长存,万物的生长繁衍都是靠“中和”才得以顺应天命,常居道中。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f7d0ca34d0454d7b95547cbccdf28bd3~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489252&x-signature=M6YVYaTvG3Ac7bi25UZI%2FDRlhmc%3D

“致中和”包括“中”与“和”两部分。
“中”主要是指对儒生内心的要求——“中立而不倚”、“喜怒哀乐之未发”。“人之初,性本善”,要想回归人原本的善念,就要不抱一丝后天形成的偏见、成见和情绪看问题,心态纯正而不陷入执著之中。
可见,传统文化谈到的中庸是天知、地知、自己良知的心性修炼。 而不是现在人所谓的八面玲珑,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
子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都有自己的中庸观,君子的内心时时刻刻都在修炼,为了顺应“天命”而“取中”;小人恰恰相反,嘴上说中庸,心里并没有强烈的天命、天良的概念,没有心法的约束,而是无所忌惮,所谓的“中庸”只是为了符合个人利益和被灌输的观念。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0bec59e6a364b4291bd953cca75f979~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489252&x-signature=jPCv69xGWT0e5E9LwqyJFPpop0c%3D

“和”主要是指对儒生行为的要求——“和而不流”、“发而皆中节”。孔子认为君子在世俗之中,在与他人交往中,既不能行为失常,又不能同流合污,事事都不能走极端。君子不做“素隐行怪”的事,在人群中要不显山不露水,谁也不知道君子内心修炼到什么境界,君子自己却要内心“遵道而行”,一生无悔,不因看不到效果而“半途而废”,孔子认为这只有“圣者”才能做到。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0f59df354ae2488db55c9fa4795df835~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489252&x-signature=v3wuzlBWhhd%2Fc2OTtlfDpxBW6N0%3D

儒家经典中所推崇的“和”,不是“和稀泥”,而是“择善而从”。孔子曾称赞舜帝和颜回处世做到了中庸,他所推崇的“执其两端用其中”的真实含义是“隐恶而扬善”:看到别人恶的地方,不去效仿,而是引为己鉴,使自己不犯同样错误;不是去纵容,而是劝别人弃恶行善;这样恶就没有滋生的土壤,就会销声匿迹。看到别人的善行,不心生嫉妒,而是佩服学习,使自己也同样做好;不去抹杀掩盖,而是到处宣传弘扬,使善行遍布天下;这样善就会茁壮长大,发扬光大。这里有个基点问题,就是必须明辨是非善恶,在此基础之上才可言“和”与“取中”。因此隐恶扬善是中庸的前提。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5107573f2004b08bff052be1343b0df~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489252&x-signature=aivLGoClAjSYvlYBFVBIZS3fC6s%3D

孔子一再强调人要学会分清善恶,善恶形势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孔子认为南方君子宽容忍让、以德报怨是意志坚强的表现;北方强者英勇无畏、至死不渝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那人该学习哪一种呢?孔子认为:“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在国家符合天道运行的时候,就要做一个虚怀若谷、积极配合的谦谦君子,这样才能越变越好;而在国无道时,就要做一个坚持真理、至死不变的正义斗士,这样才能抑制邪恶。

https://p26-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d5a63a0f854c44f29c0c5de6fa7a33d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489252&x-signature=sKQES5w5k8J5N1CRapaclApRNKc%3D

以上谈的中庸,体现在人精神上的不断升华。一般人理解的中庸,含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之意,似乎被看作没什么人生志向的中庸,这往往是强调了人对名利的追求。其实,人追求正法大道的心应是永无止境的,这是中庸的一面,而人在物质利益的追求上又应顺其自然,这是中庸的另一面。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tos-cn-i-qvj2lq49k0/c546bebd552e4064b52c97822efe962b~tplv-tt-large.image?x-expires=2005489252&x-signature=kyhPSsvV5EoEkUSTutG5qclHG4c%3D

假中庸的人,在处世原则上不分善恶,没有求真向善的志向;在物质利益上却你争我夺,尔虞我诈,谈中庸的基点也是从维护利益出发。从而曲解和变异了“中庸”的内涵。
如果我们能回归中庸的本意,想一想到底什么才是自己一生都要勇于追求,不可片刻放弃的东西,而在物质利益上则看淡点,放弃过多欲望和执著,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乐观心态面对生活,才能真正享受到自己的人生幸福。这也是我们常说的“知足常乐”,您说,对吗?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儒家中庸之道的精髓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