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医疗+养老产业趋势预测
疫情期间,养老机构的运营呈现冰火两重天的境况。一方面,没有床位的居家、社区、养老驿站呈现全面停业状态,入住率不高的养老机构同样境遇困难。另一方面,成熟的养老机构配置齐全,全封闭管理下也能够实现良好运营,在此次疫情背景下,抗风险能力得到凸显。借此契机,需要对新一轮的养老战略进行复盘分析。2013年养老元年,养老产业发展经历诸多尝试与坎坷,自2020年起,养老行业的下一个十年该如何走?企业又该做出什么样的调整与准备?
本文将养老战略复盘分析分为4个部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看清过去,决战未来
关于养老的重要话题,至今仍在不断的探索与争论中,这些话题也确实是需要我们认真分析的。
轻资产/中资产/重资产
在早期,整个行业都比较支持做轻资产、做服务,靠运营盈利。实际上站在2020年这个时间点,回望养老产业七八年的发展历程,会发现 对于大的集团型公司,如果早期以轻资产的模式做养老,其实错过了整个养老行业的重资产红利期。未来将会有很多企业向重资产和极轻的轻资产模式(例如:公建民营、公办民营、PPP这类项目)去倾斜。
营利性/非营利性
早期,很多大的地产、保险公司对于非营利性的养老项目很排斥,但随着政策的拉平、对非营利性认识的加深,也包括一些地方对公建民营养老项目的招标要求,我们发现 大企业已经开始主动争取,并更愿意做这种政府的非营利项目,这是行业认知的重大变化。
早期大家认为非营利性养老项目定价上完全不自主,整个利润分配被政府控制,这些观点实际并不透彻,与实际运营操作层面也不一样。
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很多企业都开始了养老项目收并购业务布局,突然发现目前中国养老行业里,真正有利润,且利润率比较高的项目,都是以早期的非营利项目为主。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18b3587037cc4444a7293337db0595ec~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13493&x-signature=cUhnOHTl284GlGXHK2hNLNcFLxM%3D
有床位/无床位
北京养老驿站分为有床位和无床位。从政府层面看,养老驿站以无床位为主更能体现社区居家养老的辐射作用。但通过实际的驿站运营,我们会发现: 床位其实是决定一个养老项目能否存活的重要指标,多多益善。
很多企业放弃了无床位的社区居家模式,早期很多知名的社区居家品牌目前基本在行业里已经销声了。根据目前中国长照险和政府购买的费用标准看,在没有大力支持的背景下,以有床位的模式去做社区居家,是比较明智的选择。
区域深耕/全国布局
近年来,养老企业的全国布局分为两类:企业自主全国布局和收并购快速全国布局。自主全国连锁布局的企业都会遇到水土不服的情况,这是因为现阶段中国养老市场没有一个完全可复制的成熟模式。在不同的区域,团队、与政府的关系等都会遇到很大的问题。目前来看, 比较理性的方式是区域深耕布局。
自建自营/投资收购
国内公司在创立自己品牌以及运营团队时,也收购一些外部优质的养老项目。有一个现象是:收购的项目经营较稳定,有一定利润,但自己运营时,却亏损严重。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a3b62dc755d84a2f8bc1329a6c86f297~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13493&x-signature=XLjd2FXYmMzNkhV26AarUWYdMJs%3D
机构/社区居家
早期很多企业都认为社区居家是一个重要的养老阵地,而机构略显沉重。实际上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大家逐渐意识到单纯的社区居家养老,目前是伪命题。
政府强力支持的模式,其实意味着目前它的生存比较艰难,很难市场化。很多基于物业公司做的社区养老,目前已经消失。因此对于机构与社区居家的判断,本文认为 回归机构才是最明智的做法,以机构为阵地再开展或长远布局社区居家。
政策/落地
养老的政策最多,频率最高。因为它不仅涉及到民政、卫健、老龄部门,其他部门也在参与。很多企业认为有政策,但在政策落地前,利用政策获取补贴会遇到问题。政策本身没有问题,而是很多企业对政策的研究与理解不透彻。
无论是养老行业,还是其他行业,中国体系下有政策、政策落地,怎么落地,这是不同的认知层面。因此,下阶段很多企业在政策实际落地层面,会花更多精力,找外部咨询机构提供支持。
医疗/养老
无论是医养融合,还是医养结合,根据目前养老企业做医疗的状态,除江浙一带基于医保的护理院模式外,自建康复医院,即使是一级综合医院,整个医疗部分的经营,其实比养老还难,亏损很严重。
很多客户包括其家属在选择养老机构时,更在意机构的医疗资源。而在机构入住一段时间后,会发现所需的医疗资源,更多的是机构日常的医疗保障。机构里的康复医院,并不能解决老人的所有的医疗问题。
高端/普惠
市场层面的普惠,可以理解为经济型养老项目。目前,全国高端的养老项目,无论是外资,还是国内较大的企业,在运营层面能实现盈利的,基本没有经济型、普惠型的养老项目。从投资回报和去化速度看,普惠却是比较好的选择。
成本端盈利能力关键点
❶建设阶段对建造成本的控制
当然前提是在一定品质的前提下优化成本,而不是一味地降低标准。在建造端,早期经济型酒店值得学习,它们的建造成本及建造速度看,都远高于目前养老行业的状态,成本的降低和建造周期的压缩能大大提高养老项目盈利的可能性。
❷运营阶段对人力成本的把控能力
部分大企业有用人合规性限制,因此近年来,很多品牌正在将高耗人力的部门进行业务分包或岗位派遣,以实现对人力成本的优化。
跳出传统思维,创新发展养老服务不等于养老机构、养老社区、社区居家,还有很多老年旅游、旅居、文化娱乐的成功案例。下面将分享一些创新案例。
“保险+养老”的另一种可能
平安在中国车险领域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其优势在于它所提供的免费服务,例如:全年不限次数的免费道路救援,附赠的保养,洗车、划痕喷漆、给父母体检以及其它赠品,如:行车记录仪等。
因为更多的客户选择居家养老,并且现阶段很多的老人处于空巢状态,因此老年人的夜间急救是刚需。中国也有很多居家应急呼叫铃,但为什么这种模式走不通?因为客户目前不会为这种服务去买单,这种服务的不确定性的太高,政府是预算体系,为这种产品买单往往是阶段性的,不能长期持续。
如果未来保险能附送社区居家服务,或全年24小时的急救服务,会是“保险+养老”的新机会。
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8f1a159bf8e2457eac361da786c9eccd~tplv-tt-large.image?x-expires=1975713493&x-signature=FyMCSzJp9%2B%2BusehwWLeAfvapc%2Bw%3D
存房养老
过去几年政府所推行的“以房养老”,从行业到市场层面很多底层逻辑都行不通,基本已经走向失败,而“存房养老”是比“以房养老”更有可能成功的模式。
“存房养老“能解决房子的产权与继承问题。很多老年人房产一定会留给子女,因此以房养老、卖房养老的方式难以实现,而建行推出的存房养老,未来一定有更好的机会与C端、B端的养老机构合作,推出新的服务模式。当然,这也要看建行自身在新业务体系里的推动作用。
如何跳出传统养老思维?
养老行业是基于民政和老龄体系,因此我们会认为民政与老龄是我们的主管单位,政府购买、政府采购服务,一定要找寻求民政体系的帮助
如果在社区或街道深耕一段时间,会发现其实一个街道和社区能提供的政府购买服务远大于过去我们对民政、老龄的认识,但这些购买服务的出口并不在过去的民政和老龄体系。
如果我们能跳出传统的养老思维,跟其他的对口部门合作,那么未来To-G业务的收入来源一定更多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