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潘石岐父子没生在晚清
潘石屹儿子说口罩都发不明白,还想碰我钱?是敢说还是找借口?这两天,网上指责潘石屹父子的声音逐渐增多。
不捐款的人大有人在,为什么网友会对他们揪着不放呢?
有人说他们一家人铁公鸡,也有人说这么做是道德绑架,捐不捐是人家自己的事情。
到底人们为什么会这么在意潘石屹父子呢?
潘瑞:不捐,这一个理由就够了
引起这场舆论漩涡的焦点在于潘石屹的儿子,潘瑞的言论。
作为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这种时候说出“口罩都发不明白还想碰我钱?”这样的话,着实让人有些惊讶。
这就如同房间中有两扇门,一扇门的门锁坏了,另一扇门是完好的。
房间里的人想出去,不走好的那扇门,而是站在坏的门前抱怨:“锁坏了,这让人怎么出去呢?”
遇到这样的问题,常人怎么做呢?
要么先从完好的门出去,要么想办法修坏了的锁。
无论哪一种,首要目的都是先解决当前的问题。
而且,潘瑞自己创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多不少吧?那么,遇到问题时他也只是坐在办公室里一味的指责、抱怨吗?
想必每个创业者都不会如此。
试想,艰难时刻,全国人民都只关注着暴露出的问题,在家指责抱怨,没人去奉献,去付出,怎么抗击疫情?
即便是出于对国家的热爱,对某些机构的痛恨说出了那些话,但这与是否贡献自己的力量是两回事。
就像前文提到的两扇门一样,门坏了是事实,没必要一直和坏了的门较劲,先出去才是正确的做法。
在这个时刻,我们每个人要做的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大企业十几亿的捐款,还不忘贡献自身专业领域的能力。普通百姓将自己种的菜不远万里拉到前线。无论贡献大小,大家都在努力的尽着自己的一份力量,传递着正能量。
就在全国人民都在行动时,说出这些话,必然会引起人们的不满。
潘石屹曾捐助美国大学2亿元,捐给武汉一堆口号
从1月下旬开始,大家逐渐意识到疫情的严重性,各路人员陆续发起捐款、捐物或行动起来。
目前,驰援武汉的名单中,房地产企业恒大3亿元、碧桂园2亿、融创1.1亿、万科1亿......,其中并没有SOHO中国或潘石屹个人的捐款明细。
虽然是否捐款不得而知,但潘石屹的微博关闭了评论功能,面对网友们的问询,他也没有像郭冬临那样,迫于压力晒出自己的捐款证明,只是发了几次“武汉加油”的口号。
网友戏称:他捐了,捐了几次口号。
话说回来,无论是公开的名单还是自己的个人微博,都没有对捐款事情有所回应,不得不让人认为他没有捐款。
捐不捐款本身无可厚非。毕竟是人家自己的事情,不能进行道德绑架。
但人们想起了2014年,他为美国大学捐2亿元人民币的事情,便有了对比。
一次向哈佛大学捐款1500万美元一次向耶鲁大学捐款1500万美元
这个消息一出,当时也引起了不小的争议。指责潘石屹不给中国大学捐款,却给美国的大学捐,还捐款那么多。
这次疫情,网友们不得不将潘石屹给美国大学捐款,国内却没有任何捐助行动的事情进行对比。
加上其他企业和同行的捐助行为,对比之下,一个企业及企业家是否有所为,也将被放大。
潘石屹父子的行为和言论,让人不得不认为“有其父必有其子”,也对这一家人的好感骤降。
明星企业家,民族大义面前更要有社会责任感
捐了是情分,不捐是本分。其实这句话并不适用于所有人。
如果只是一个小公司的老板,不捐也没人知道;捐了,会成为人们眼中的英雄。
但是,当企业规模越大,社会地位越高,人们对企业及其领导者的期望也越高,企业及企业家本身也会如同明星一样,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举一动都变得非常重要。
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在人们眼中是有担当的人,员工愿意追随他,人们愿意尊重他;但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只能算个富豪。
一个人自私,我们会讨厌他,远离他;一个企业家自私,往往有损企业的形象。
企业家的金钱和地位都来自于社会,承担起社会责任则是在反哺社会,反过来也更有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不捐助的行为,会让人认为这样的企业只想从社会中索取,不想付出。即便是个人行为也会上升到企业行为,此时难以再用“不捐是本分”来为此开脱。
尤其在这个时候,潮水退却后,谁没穿衣服一下就看出来了。
因此,人们对潘石屹一家人的不满并非来自于他不捐,而是他们的言行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激怒了大家。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之前做过什么大家都会记得。那么作为公众人物,每一次言行都要慎重。
最重要的是要心存善良,这样的企业家才值得被尊重,这样的企业才被社会所接纳。
不知道是谁写的文章,总结的太好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