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一样的中学生活
阳春三月,我们二十多位年过半百的老同学回中学看看。周围的人,四方的物,近在咫尺,却觉得很远。学校原坐落在当地叫“夹口”的地方,那里原来有一座庙,所以当地的村民称之为 “老庙下”。它,依山而建。靠山一边一栋两层楼的宿舍,实际上是庙,上下共六间房子。上面住初一的男生,下层则是全校住校的女生,旁边是外加搭建的厨房。外面是一个不大的水池,储存从井里打上的水,春夏秋冬我们喝的就是这种水,从来就没开水的概念。两栋房子的前面有一高台,开会的时候当主席台和戏台用。对面的一栋平房是初二和高中年级的男生宿舍,连接两栋房子的也是一栋平房,学校的西面是一个出口。布局就像一个很不规则的四合院。寝室是通铺,长期不通风,夏日滋生臭虫、蚊子,搅得我们彻夜难眠。最难办的是冬天半夜上厕所,要到楼下走上几十米,以致很多人就站在走廊往下拉,到处的尿骚味,还常常把楼下的女生吓得大叫。更有甚者个别同学硬是坚持不起来想熬到天亮,一个梦尿在了床上,直接沿着楼板裂缝漏到了楼下女生的脸上,闹得女生们欲哭不能。如果是夜里解大手的话就更远,要到约两百米的户外厕所,黑黑的,早就被各种鬼故事吓得汗毛倒竖,哪敢去?冬天里缺的是热水,早上洗脸我们排着队,等待阿姨那半瓢温水,晚上要么不洗脚,要么就用冷水擦一擦。夏天,没有澡堂,我们就端着半脸盆的冷水,躲在教师宿舍的背后屋檐下露洗澡。一年四季,我们都是每周从家里带上四五斤米,饭食堂统一蒸。菜,基本就是家里带的腌菜、霉豆腐、萝卜干“老三样”。饭不饱,那也没有办法,因为在家的父母、姐弟有可能只啃粗粮或细糠,相比之下我们过的是天堂般的生活。菜一开始还算新鲜,过上一两天打开菜罐,冒出的就是一股怪味。吃得我们个个面黄肌瘦,消化不良。
苦难中也有欢乐。 最幸福的是每日三餐的大蒸饭了,真香!你听那下课的铃声响起,每个教室就冲出百米冲刺大军,以最快的速度冲向食堂,这速度比体育课的百米跑快得多。我们大家坐在一起吃饭,交换着 “菜肴”,如果有人未等到周五菜就没了,不用担心 “吃干饭”,可以到同学那分一些,吃百家菜。特殊岁月从小就知道互相帮助、照顾。有大家的团结友爱,日子不知不觉中也过去了。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