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20个故事
管建祥著《萤火虫教育》352:妈妈的20个故事今天是母亲节,我想母亲了。母亲一词,在我的家乡苏北称为“吾妈”,“吾妈”就是妈妈的意思。妈妈今年90岁,在我姐姐和妹妹家安度晚年。妈妈的故事很多,现在选20个和大家分享一下。
一、妈妈不识字,特重视读书
妈妈兄弟姐妹7人,她是家中的老大,下面有4个妹妹和2个弟弟。她是兄弟姐妹中唯一没有读过书的人。
妈妈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都并不会写,她知道自己没有读书的苦。她认为,自己有好多好的机会没有抓住,就是因为她没有读过书。妈妈说,曾经有人找她,希望她到供销社工作。因为她没有读过书,不识字,防止出错,不得不放弃了这样的工作机会。
妈妈对子女的教育很重视。在不太重视知识的那个时代,妈妈经常鼓励我们兄弟姐妹6人,要读书,要有出息。他告诉我们,读书会比不读书更有机会的,多学点知识肯定没有坏处。她不仅鼓励自己的孩子读书,而且会动员和劝告其他家长,让孩子读书。
二、有人劝妈妈参加革命的,但是外婆没有同意
在妈妈十三四岁时,共产党的队伍经过她的家乡,有位女干部觉得她很能干,就和她谈,问她愿不愿意参加革命,随部队北上。妈妈说,“得问问妈妈”。后来,这位女干部在我家外婆那待了3天,终于因为没有说服外婆放弃了。据说是因为外公经常参加“支前”活动,了解当兵的辛苦,外婆舍不得自己的女儿吃苦。我对妈妈说,如果你当年参军了,到部队去,就会学习文化,后来的生活就不一样了。妈妈说,当时有一个比她大一点的同村本同姓姐姐参军了,后来她在东北做了大干部。她当时也劝妈妈去参军的,就是妈妈自己下不了决心,因为家里还有弟弟妹妹们需要照顾,家里没有人劳动,挺困难的。
三、妈妈自己是家里蹲大学修地球专业毕业
妈妈因为做缝纫手艺,又在苏北一个乡镇小街做手艺活,接触社会各式人等,见的世面广,对很多问题均有独到的见解,而且往往是能帮助别人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并起到安慰别人的作用。很多人都认为她说话在理、有见识,相信她的话。根据她的情况,我曾经把人,按照“知”与“识”和“有”与“无”,进行组合,得出四种类型的人:有知有识、有知无识、无知有识、无知无识。我认为,她就是那种“无知有识”类。
有位中学校长,在我家和母亲谈话以后,觉得我母亲“不是一般人”,就问我母亲,“你是什么大学毕业?学的什么专业?”妈妈说,是“家里蹲大学修地球专业毕业”。这位校长很惊讶地说,“你讲的这些道理,有些大学毕业的人都说不出来,认识都没有你讲的这样深刻,判断都没有你准。”
四、妈妈会唠叨,属于不厌其烦的哪一种
唠叨是天下母亲的共性,我的母亲也不例外。我的两个弟弟在外地工作,每次回来,我母亲均会和他们唠叨一句话,“妈妈不逼你们有多大出息,只是希望你们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往人后面站’,要记住妈妈的话,妈妈就这一个要求,没有其它要求”。一直等到我两个弟弟表态后,才满意地去做别的事。
五、妈妈不重男轻女,认为手心手背都是肉
我们兄弟姐妹6人,妈妈最喜欢哪一位?估计没有人能说得清楚。有时,我看到有些重男轻女的家庭,我就觉得不可思议,也会为我母亲的智慧点赞。苏北农村,过去因为穷,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读书,常常是“男孩读书,女孩不读书”;“有好东西让最喜欢的孩子用,孩子之间分出彼此”;“顶替让男孩顶替,女孩没有机会”。有个教师因为儿子水平低,把女儿顶替做了老师,经过协商:每年顶替的女儿补贴儿子一些,以求得平衡。而在我们家没有这种现象。正因为如此,我们家的兄弟姐妹的关系处的没有不正常现象。
六、凡是我们喜欢吃的,妈妈均称不喜欢吃或不能吃
在吃零食和吃饭方面,记得妈妈经常跟我们说的一句话,“这个我不喜欢吃,那个我‘翻胃’不能吃”。后来,才知道,不是妈妈对这些好东西“忌口”,而是她省给我们吃的。
七、不记得小时候妈妈是否给我们盛过饭
工作以后,我们回家,妈妈经常给我们盛饭。但是小时候,她告诫我们,自己事自己做,自己饭自己盛,吃多少盛多少,不要浪费粮食。她绝不允许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时刻告诫我们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八、妈妈背我和大弟弟最多
我和大弟弟小时候体弱,经常去医院就医。因为父亲工作单位离家远(当时交通不发达,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妈妈总是背着我们去医院。记得当时,我家离开医院有一段距离,而且有一段路是很空旷的,路又不好走,夜间河里经常有鱼跳跃,很是怕人。但是,妈妈鼓励我,别怕没有鬼。有时,我们被惊吓,还会把我们背出去“招魂”,嘴里喊“乖乖回来呀,妈妈在这里,不要怕。”当时的场景和至今我都记得。
九、家里碗摔碎了不责骂我们
那时候,社会普遍很穷,吃饭的碗是家里重要的物品。有时,孩子不小心把碗摔碎了,会被大人责骂。每当遇到这些家长时,我母亲均会开导他们:“碗已经被打碎了,打骂孩子有什么用?能把碗打好和骂好?再说,孩子也不是想把它摔坏,以后注意就行了。孩子把碗摔坏了,心里已经很难过了,已经在责怪自己了,你再火上浇油,孩子岂不更难过?”
十、无论什么事情在妈妈眼里均“不算个事儿”
常见到有些人,哭着和我妈妈说,“天塌下来了,我家出大事了。”妈妈就会和这些人讲:“不急,慢慢说说,说给我听听,出了什么事?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想不通的?”妈妈会静静地听这些人诉说,不时地插话,增加一些分析和评价,并设身处地为这些人出主意、想办法、提建议和意见。经过倾诉、分析、沟通和合理的建议以后,当事人往往不再那么激动、冲动和蠢蠢欲动(可能引发冲突)。然后会理智地看待天灾人祸、生活大事、现实困难和艰难处境。无论是自己和他人有什么处境,她都会乐观对待、泰然处之、正确分析和客观对待。
十一、妈妈热心帮助别人
妈妈是乐于助人的人,别人借的钱她也不记账,但是她记忆好。有时,别人借钱不还,甚至把借钱的事情忘了,她还会继续借钱给人家。用她的话来说,谁还没有个困难的时候,谁还没有个救急的需要。经常帮助别人,以后跟别人借钱或者求助于别人就不难。当然,我们家有困难时候,妈妈也会向别人去借,以解燃眉之急。
十二、妈妈是一个“直嗓子”
妈妈说话不喜欢拐弯,直来直去。有一次农忙,家里收割麦子后,在场上用脱粒机分麦秆和麦粒。天要下雨,抢场忙,看到有个青年人在场麦堆上睡觉,他喊他“某某,帮帮忙,运麦子。”某某没有理会妈妈的求助,妈妈随即就发作了对方。“年轻人把力气当好的,你欲不着别人了?你们家没找我做衣服?你妈在我那做衣服我收过钱的?幸亏我们还有点亲戚关系,眼睛有点瞎。”对方被发作得脸色难看,从此无颜再找妈妈办事了。
十三、妈妈不奉承有线人,不看不起没钱人
妈妈因为做生意的原因,特注意善待顾客。不管是有钱人和没有钱的,到我妈那做衣服,她先做衣服后谈钱。有时候别人没有钱,付不起工钱,她就不要了。有时候,人家会带一些青菜、萝卜、番茄、小瓜和茄子等东西给我们,抵加工费。妈妈从来不和别人计较多少。见到有钱人和没有钱的人,妈妈一样热情。妈妈常说的一句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保证自己英雄一辈子?”
十四、妈妈总认为学习好
不管是自家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妈妈总是鼓励人家学习,也总是告诉人家学习重要,他又很强的“读书改变命运”的思想。但是她从来没有将读书庸俗化。有一次,一个人看我们在读书,就随口表扬我们,说“读书好呀,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等人家走后,妈妈说,不要听他瞎说,“见过多少有学问的人发财的?又见过多少有学问的人老婆漂亮的?”“读书就是读书,能识文断字,遇到事情能说会写,不下于别人。否则,不识字,水平低,人家会做你不会,低人一等,叫人瞧不起。”她又举了个例子,“乡里某某书记,在全乡的三级(乡村组)干部大会上,讲话时结结巴巴,有很多字认不识,把“烹调”读成了“亨调”,开会的人到处讲,好几拨人告诉我了。其实妈妈也不认识这个字,觉得读错字被别人传,总不是好事。听说某某人家的孩子不上学挣钱了,妈妈总是说,“有眼光的人不多。”
妈妈只是认为学习重要,应该学习和关心学习。至于学什么、怎么学和取得什么样的学习成绩,她并不介意。因为她认为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孩子能学习和不能学习,还要看孩子自己。而且她也不懂学习。她常说,“学习你们学,有困难‘要饭我要’。”
十五、妈妈瞧不起好吃懒做的人
妈妈常说,“力气不要当好的,勤劳的人有饭吃,饿不死。”遇到那些因天灾人祸至贫的人,妈妈会同情并施以援手。有一次,在冬天,有困难户到乡里要困难补助,衣着单薄,冻得浑身发抖。路过我家门口时,妈妈觉得人家可怜,特地把我爸爸的一件半新的衣服送给人家御寒。我奶奶多次抱怨妈妈自作主张,没有征求她的意见(我爸爸不在家)。
反之,遇到懒惰的人,妈妈会在内心嗤之以鼻,并自言自语:“受罪活该,不劳动天上掉下来吃的?”遇到这些人讲话,她也懒得交流。
十六、妈妈不知道什么叫“肯德基”
我大弟弟和大弟媳去国外工作和学习期间,我的侄儿还小(10岁多一点)没有人照顾,妈妈去和我的侄儿生活了一段时间。由于妈妈厨艺不行,烧饭以煮熟为原则,饭菜不可口。有一天,我的侄儿和奶奶请求,“奶奶,我们今天去吃肯德基吧?!”妈妈说,“可以呀。”然后,他们去了肯德基。事后,妈妈跟我讲,“什么‘肯德鸡’呀,就是鸡肉和山芋条油炸一下,我还以为是什么鸡的。一顿饭花了100多元,没有吃到什么,太贵了。一只鸡子才10元不到。”
十七、妈妈充满母爱
妈妈有三个儿子,二儿媳的妈妈去世早。妈妈经常在我面前惦记二儿媳。我觉得,妈妈舍不得她的二儿媳。她多次和我谈到二儿媳不容易,“没有妈妈照顾,辛苦。通过努力考上名牌大学(985),不容易。”谈到这些,她总会眼圈红红的。二儿媳生孩子时,妈妈去服侍了一段时间,这件事成为她一生中很自豪的事情之一。她说,当时医院和住的地方有一段距离,而且要翻过一个土丘,有时累的实在走不动了,就停下来休息一下。但是,一想起来二儿媳该吃饭了,就又打足精神往前走。她说,二儿媳生孩子时没有母亲在场,心里肯定苦。她觉得自己做好这件事,是为二儿媳尽到了一份母爱。
十八、妈妈要求我们堂堂正正做人
妈妈严禁我们拿人家东西。在我们家,兄弟姐妹中,除了我外,没有人被妈妈责罚过。可能是,因为我有被责罚的经历,其他人被“杀鸡儆猴”了。
有两件事我至今难忘。一是小时候,有走街串巷换麦芽糖的货担。用骨头、布条、牙膏皮、废铜烂铁等东西,可以换麦芽糖吃。我跟货郎讲,”我妈是裁缝,你先敲块糖给我,我回去抓点布条给你。卖糖的信了。我把糖拿回来以后,坐在家里门槛上吃,不想再抓布条给人家。妈妈见了,问我,“没有见你抓布条出去,哪来的糖?”我说,“我骗了他一下,就给我了。”妈妈非常生气,要求我向人家去承认错误,“说自己是个骗子。”我觉得那一次,自己被妈妈弄得很丢人。
再有一次,我偷了大弟弟的4元钱,和别人骑车去县城买了一把发令枪(实际用3元8角1分),把枪别在自己的腰上耍酷,后来不知道是谁告诉了父亲。我被父亲用割草的篮子狠狠地砸了几下,又被母亲教训了一下。记得当时,我的弟弟妹妹们被爸爸妈妈教训我的阵势吓哭了。
妈妈说,别人的东西再好,与你无关,不是自己的不准要,不要“爱小”,“爱小”的人矮人一截、低人一等,在人面前站不起来,腰眼不硬。要堂堂正正做人。
十九、母亲希望我们多生几个孩子
计划生育政策放宽以后,母亲见到我们,经常跟我们谈孩子的金贵。说“某某又生了个孩子,孩子越多越好,千钱买不到。”她不跟我们直接讲,更不直接要我们多生孩子,而是绕弯子,跟我们大谈特谈别人生二胎和三胎的信息。同时,又自找台阶下说,“生孩子是你们自己的事,我不操心,我操哪门子的心事呀。”看得出来,这方面她还是很有想法的。只是不想明说、不多事而已。
二十、妈妈为帮别人办事为荣
对别人的事情,妈妈会投入很多心思和精力。凡是别人遇到的事情,特别是有关孩子读书和看病的事项,她都会主动说,“你们需要的话,找我的闺女和女婿、儿子和儿媳。”妈妈以自己的子女能帮助别人办事而高兴。她让办的事情,均以不违反原则为首要条件。如果遇到一些与做生意、挣钱和跑业务,或者自己犯事求人的事项,她一律婉言拒绝,并告知无能为力。她常跟我们强调,不要办国家不允许办的事情,更不能收别人的礼品。你收了别人的东西,就有短处被别人抓住,就会被别人利用,遇事就会无法判断,就会失去做人的资格,甚至会被别人像狗一样吆喝和驱使。一人犯错全家受累并抬不起头来。
页:
[1]